婁佳
膽囊結石在人群中有較高的發病率。數據顯示,40歲以上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且女性的發生率通常多于男性。目前治療膽囊結石的主要方法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且以手術治療效果為優。然而,雖然醫療技術發展迅速,外科手術已進入到了微創時代,很多人依舊對手術有抵觸心理,寧愿保守治療,不愿意接受手術治療;而且對于膽囊切除存在加大的理解偏差,并抱有極大的恐懼。
在很多人看來,膽囊是分泌膽汁的器官,一旦手術切除膽囊,身體就不能分泌膽汁,機體的消化功能必會受到影響。事實并非如此。膽汁是由肝臟合成和分泌的,膽囊的主要作用是儲存和濃縮膽汁,相當于儲水池;在人們進食時,膽囊會收縮,然后將膽汁從膽道排入腸道,而膽道正是各種疾病的高發部位。
部分人認為膽囊結石只要將結石取出就可,根本不需要切除膽囊。實際上這種選擇并不明智,保留了一個生病的膽囊,等于保留了一個潛在的病灶,長期的慢性膽囊炎會增加癌變的風險,同時也無法避免結石的再次發生。
膽囊結石治療方法的選擇,主要根據膽囊結石患者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膽結石的數量和大小以及膽囊的功能等情況綜合決定,并不是一刀切。若患者有癥狀和(或者)并發癥,應該首選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
膽囊切除術的手術適應證主要有:①患者反復性發作膽絞痛;②患者合并有其他并發癥,常見有慢性炎癥、膽囊分隔、膽囊萎縮、合并粘連以及膽囊癌變等;③患者體內結石數量多,且結石的直徑在2~3厘米或以上;④患者的膽囊壁出現鈣化現象,或者出現了瓷性膽囊;⑤患者伴有膽囊息肉,且大小超過1厘米;⑥患者的膽囊壁明顯增厚,厚度超過3毫米,也就是說患者伴有慢性膽囊炎。
若患者存在以上6個手術適應證之一,就應該立即接受手術治療。
膽囊結石在形成初期,患者通常沒有任何臨床癥狀。而且有一部分患者是無癥狀結石,可以長期“和平共處”,膽囊的大小、形狀以及功能不會出現任何異常。這種情況可以進行長期隨訪,在沒有出現癥狀前無須治療。但是需要特別注意,曾有過急性發作史,后來緩解的膽囊結石,并不屬于無癥狀膽囊結石;被誤診為急性胃炎或者胃痙攣,而實際上是膽絞痛的膽囊結石,也不屬于無癥狀膽囊結石。
無癥狀膽囊結石患者在以下三種情況下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分別是:①患者的膽囊壁出現了鈣化,也就是瓷性膽囊,這類情況的患者有一半可能會發展為膽囊癌,因此即使沒有任何癥狀,也應該立即接受手術治療;②患者膽囊中的結石為巨大結石,其直徑超過了3厘米,其危險性是結石直徑低于1厘米患者的10倍;③患者的家族中有膽囊癌患病史,為預防膽囊癌的發生,應該進行膽囊切除術。
對于癥狀輕微且癥狀不典型的患者,通常不建議手術治療。臨床上多采用藥物治療。尤其是膽固醇結石,可以通過藥物進行溶石治療。但由于治療時間長,很多患者都無法長期堅持,致使總體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患者隨著治療的延長,還會出現鈣化,阻止膽結石的溶解。
膽囊結石患者的典型癥狀為膽絞痛,但是在臨床上出現率并不高。膽絞痛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餐后飽食、攝入了大量高脂肪食物、睡眠體位變化等導致結石發生移位,并卡在患者的膽囊頸部,使膽囊管出現急性梗阻,膽汁無法從膽囊內排出,膽囊管內壓力隨之增加;一旦膽囊強力收縮,便引發膽絞痛。膽囊結石患者伴隨的其他癥狀還包括上腹隱痛、黃疸及胰腺炎。這類患者應該盡快實施手術,以免出現嚴重的并發癥,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