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指出:“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的大國,我們要有很強的技術工人隊伍”。2014年5月,他在上海聽取來華外國高層次專家發言時又說:“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我們的人才基礎應該是技工”。技工教育作為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職業教育的共性特征,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就業導向,體現類型教育特征等。同時,技工教育也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服務于發展,以國家需求為本位,為經濟建設培養技術工人和技能人才的辦學定位。為此,技工院校辦學就要堅持直接就業的辦學方向,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高技能人才。
東莞市技師學院創辦于1987年,隸屬東莞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2001年成為國家重點技工院校,2005年晉升為高級技工學校,2013年升格為技師學院,是全市唯一一家公辦國家重點技工院校。東莞市技師學院現有東城和職教城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540.5畝,建筑面積29.9萬平方米,在校生1.3萬余人,教職工746人,設有智能制造學院、東城學院、國際合作學院等8個二級學院,常設專業53個、91個層次,涵蓋中級工、高級工、預備技師(14個)和技師(4個)。
東莞市技師學院堅持“兩條腿”走路,在做好學歷教育的同時,積極開展面向企業在職職工的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轉崗培訓、農民工轉移培訓、退役士兵培訓等。年職業技能培訓量達20 000人次。先后被評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單位” “全國職工教育職業培訓先進集體” “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烘焙項目中國集訓基地” “國家技能人才培養突出貢獻單位”“廣東省高水平技師學院建設單位”。
東莞市技師學院之所以能取得這些成績,得益于堅持改革創新,以直接就業為辦學方向,積極貫徹“兩合三融”促發展。
東莞市技師學院首先確立了獨具特色的服務于國家經濟發展,以國家需求為本位,為經濟建設培養技術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將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本土化,形成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的職業教育模式,走出了一條“技能+學歷+國際證書”的高技能人才特色辦學之路。
“兩合”即國際合作辦學和校企合作辦學,它是辦學的驅動力;“三融”即“把人才培養標準融入社會需求、把教學過程融入生產過程、把學校發展融入社會科技進步”,這是我們的辦學方針。東莞技師學院“以全力打造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技師學院”為目標,力爭成為技工教育的“清華” “北大”。為此,東莞市技師學院積極實施三大戰略:一是品牌戰略。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發展、多元化發展,校企合作學制教育與企業在職職工培訓并駕齊驅,建立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職業培訓體系。二是國際化戰略。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合作,引進德國、英國等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培養標準、培訓方法、師資隊伍建設標準、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借他山之石強我之基,走“技能+學歷+國際證書”的高技能培養特色辦學之路。三是人才戰略。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以適應市場需求、適應一體化教學需要。三大戰略結合起來實施,全面提升專業建設能力、教師執教能力、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爭創一流技師學院。
經過幾年的探索,東莞市技師學院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一是以市場化辦學為導向。東莞市技師學院堅持直接就業的辦學方向,根據東莞支柱產業需求開設了機電一體化、精密機械制造、工業設計、模具設計與制造、汽車機電、現代物流、ASFI酒店管理等41個專業,均與東莞支柱產業相匹配,并及時根據東莞產業發展調整設置相關專業。
二是以國際化標準為基準。東莞市技師學院以高質量就業促進高質量發展,自2013年起,東莞市技師學院率先在廣東省全面開啟與德國、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職業教育合作,先后聯合德國手工業聯合會(HWK)、德國工商業聯合會(IHK)、德國BBW職業教育集團、英國ASFI產業技術認證中心分別設立中國(東莞)HWK培訓鑒定中心、中國(東莞)IHK培訓鑒定中心、BBW學習型工廠及培訓中心、ASFI首個海外認證中心;與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繼續教育與職業教育學院合作建立“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繼續教育與職業教育學院中國(東莞)培訓中心”;與德國柏林BBW應用技術大學、江西理工大學合作組建了“德國BBW應用技術大學中國(東莞)師資培訓基地”。開辦了中德、中英、中美、中加、中澳等國際合作班共計139個,涉及專業30個,在校人數近3 500人。
與此同時,選派骨干教師赴德國、英國等國家進修學習,累計派出11批次215人次。通過內培和外培相結合,打造一支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三是以工廠化教學為手段。東莞市技師學院秉持“校企同生”原則,與多家企業在校內共建了“最接近企業的實踐教學、能產生雙重價值的培訓、把培訓內容和企業流程相鏈接、將培訓與就業相鏈接”的學習型工廠。打造與企業生產環境相同的教學環境,改變過去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開的做法,建立“課堂教學+校內學習型工廠培訓+企業崗位實習”的雙元培養模式,突出培養學生解決企業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教學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精準對接。先后與固高科技、中科藍海、華研電子等20家企業共建了19個學習型工廠。
同時,東莞市技師學院深化教育教學體系改革,按照專業群對接產業鏈的原則,整合專業系部,成立8個二級學院,每個學院對接一個產業鏈,對現有專業的人才培養標準進行改造以使其更貼近產業鏈的實際需求,并根據產業鏈的需求開發新的專業。引入固高科技、中科藍海、前海飛揚等科技研發企業,建立“政、校(產學研)、資金、用”一體的創新創業雙創平臺,積極構建“為未來培養人才,為人才創造未來”的新格局。
基于此,校企共育無縫對接企業的高技能人才,產生磁吸效應,形成招生就業兩旺的良好態勢。每年畢業季,東莞市技師學院畢業生都會遭企業“哄搶”。2019年校園招聘會上288家優質企業提供10 058個崗位,開出3 500?7 000元(國際合作8 000?12 000元)的實習月薪搶聘學生。近年來,東莞技師學院共計培養出600多名持有國際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其中43名學生到德國本土企業——戴姆勒(奔馳)就業和深造。
2019年,東莞市技師學院學生就業率達99.53%,優質就業率達90.60%,穩定就業率達100%,畢業生月薪高于當地政府當年公布人均月收入1.2倍以上的有1 864人,占畢業生總人數的79.34%,畢業生滿意率99.43%,用人單位滿意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