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黎娟

摘 要:本文介紹了遼寧省在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方面所進行的改革探索與經驗做法,并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六大建議。
關鍵詞:企業退休人員? ? 社會化管理? ? 提升服務水平
一、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的改革探索與成就
遼寧是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省份,退休人員較多,因此做好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尤為重要。經過不懈的改革探索,遼寧省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取得一些成績。
一是按照國家的相關要求,全省建立起較為系統的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體系, 將此項工作納入相關部門績效考核體系,制定了全省統一的操作規程,統一組織開發了操作軟件,形成了市、縣(區、市)、街道、社區為主體的四級管理體制,管理機構逐步健全,人員素質不斷提高。
二是積極探索拓展管理服務內容,通過做好退休人員接收、轉移、領取待遇資格認證、信息采集、信息查詢、檔案建立、變更信息和數據統計工作,節假日期間對勞模、孤老、特困、重病、高齡等退休人員進行走訪慰問,在重陽節期間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各類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出良好的尊老、敬老、愛老氛圍。近年來,遼寧省部分市積極探索開展村級社會化管理服務,極大地方便了退休人員,建立了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三是隨著管理手段的不斷豐富,企業退休人員領取待遇資格認證工作也更加高效、便捷,更加人性化。為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退休人員少跑腿”的工作目標,充分利用大數據,與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門定期進行數據比對認證,部分市還采用云平臺租賃方式,為異地居住的企業退休人員提供人臉識別認證,利用“大數據”實現按月精準認證,發現疑似死亡、服刑等人員,由社區工作人員入戶核實,認證的即時性大幅提高,社會關系更加和諧。
四是按照人事檔案管理的工作要求,集中管理企業退休人員檔案。遼寧省各市都建立了人事檔案庫,配備了專業管理設備,提供多項人事檔案服務,同時加強對檔案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管理人員業務素質,進一步提升了人事檔案的管理服務水平。
二、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雖然遼寧省的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街道、社區管理服務的力量需要加強,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整體素質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廣大企業退休人員的實際需求與社會化管理服務能力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各個社區配備的工作人員編制普遍不足,工作負擔沉重,無法提供更加專業化、個性化的管理服務,無法完全做到及時有效的跟蹤管理;管理服務工作經費難以保障,導致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服務條件較差,工作場地和信息化管理設施缺乏,有的工作人員管理服務水平有限,甚至難以操作先進的辦公設備。
二是退休人員檔案庫建設進展緩慢,檔案庫數量不足,檔案管理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硬件設施不達標,存在安全隱患,無法大批接收人事檔案,影響了企業退休人員檔案移交進度。檔案管理人員編制有限,現有人員多為聘用人員, 流動性較大,無法滿足日常工作需要。檔案管理經費日趨緊張,已經不能滿足檔案管理的日常需要。
三是中央、省直企業退休人員屬地化管理工作進展緩慢,影響了國企改革進程。主要原因:首先是企業退休人員不愿脫離原企業管理,擔心關系移交地方后不能享有原企業較好的福利待遇,包括原企業承擔的統籌項目外的各項待遇;其次是地方不愿意接收,地方政府擔心企業退休人員納入本地后增加管理費用,加大財政支出;第三是企業不愿意移交,因為原企業一般都設有退休人員管理服務機構,退休人員移交后將涉及企業原有活動場所等資源和人員的再分配。
三、做好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建議
為了促進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和健康發展,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下發,明確要求集中力量將尚未實行社會化管理的國有企業已退休人員移交街道和社區實行社會化管理,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的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為國有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創造條件。《通知》明確了工作任務和目標,提出了妥善的工作措施,從更高層面對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給予政策支持和組織保障。這充分表明黨中央、國務院對老齡事業的高度重視,對促進經濟發展的堅定決心。可以說,《通知》的下發為做好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提供了歷史機遇,應當以《通知》提出的國有企業退休人員集中移交社會化管理為契機,落實好各項工作措施和要求,完善體制機制,夯實基礎工作,進一步提升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水平。為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如下工作建議。
一是確保移交工作順利完成。按照《通知》要求,制定移交的工作方案和實施細則,不斷規范省屬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簡化移交流程,確保“應接盡接”;加強宣傳指導和工作交流,通過召開推進會、進行政策宣傳和解釋、協助企業與各級社會化管理服務機構對接、針對國有企業不同情況做好個性化移交指導等具體工作,積極推進移交。
二是建議國家和各省出臺實施意見,對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進行全面統一部署,明確管理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管理服務項目和內容、經費來源及標準,提供資金保障,按照分級負擔原則,將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管理。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可操作性,加強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標準化建設。
三是加強社區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機構和隊伍建設。各地應進一步加大對基層機構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配備計算機、網絡等信息化管理設施,招錄專職社區工作人員;建立培訓制度,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的專業化水平和綜合能力,加強社區力量,更好地為退休人員提供服務;運用統一的社會化管理服務系統,提升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實行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
四是協調解決檔案的屬地化集中管理問題。建議按照檔案管理的相關要求,提供檔案庫建設場地或檔案館場所,明確檔案庫建設標準、檔案管理人員的配比標準。檔案管理人員應按規定參加培訓和考核,取得檔案管理資質,保證全員持證上崗。
五是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實現專業化服務。在提高專業管理部門人員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能力的同時,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托具有資質的第三方公司提供更高水準、專業化、多樣化、個性化的退休人員文體活動、走訪慰問、培訓講座、人事檔案數字化等服務,有效地推動實現公共服務事業的社會化和專業化目標。
六是修建企業退休人員活動中心。建議修建多功能、高層次、綜合性的企業退休人員活動中心,滿足企業退休人員開展各類文體活動、開辦培訓講座等更高層次的文化養老新需求,打造文化養老新陣地,使之成為企業退休人員展現風采、提升自我的新天地,引領企業退休人員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的新需求,鞏固和豐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的豐碩成果。
(作者單位:遼寧省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