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所只有一個專業,僅百名學生的普通技工院校,發展成為一個擁有3個二級學院,4大類、21個專業,7 000多名學生,年各類培訓超10 000人次的技師學院,蘇州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在改革的浴火中實現了鳳凰涅槃。
近10年來,蘇州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歷經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蛻變,走出了一條技工教育發展的成功之路。從普通技工學校到國家重點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蘇州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實現了三級跳,從用人單位、學生家長到江蘇省人社廳,各方對蘇州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的辦學水平和實力給予了充分認可。
2020年,蘇州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被江蘇省人社廳評為江蘇省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認定為世界技能大賽(酒店接待項目)中國集訓基地;獲得江蘇省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示范校的稱號。
一、校企融合“三步走”
蘇州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始建于1981年,是一所行業辦的技工院校,隸屬于蘇州市屬大型國企集團——蘇州創元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創元)。
創元集團脫胎于10個工業局,是一個集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一體的國企集團,有38家全資、控股、參股企業。創元集團高度重視學院科學發展,積極支持學院探索與創元集團下屬企業的有效融合。學院樹立“里面小,外面大”的資源思維,充分發揮行業辦學資源優勢,推進校企一體化發展,向創元集團下屬企業要辦學資源,解決學院發展的資源瓶頸問題。
“十二五”期間,學院逐步發展形成了“一體兩區多點”的辦學模式,以古城區校本部為主體,以2個教學實訓區為依托,全面推進創元集團下屬企業教學點建設。通過“一體兩區多點”辦學,徹底改變了學院在姑蘇古城中占地幾十畝的“蝸居”模式,專業直接設在企業,學校開在企業,恢復了“廠辦?!蹦J?。
“十三五”期間,創元集團為進一步助推學院高質量發展,積極推進“一校一中心”融合工作,將學院和創元培訓中心兩個下屬單位進行業務優勢整合,推進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建設。
“一校一中心”融合,有效促進兩個單位資源優勢互補,進一步增強學院開展技能培訓業務的能力,補齊了學院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短板”,實現學院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數量增長雙翻番,年培訓人數突破10 000人次,學院推進職業技能提升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2020年,在創元集團統籌推進下,學院與蘇州金龍汽車、書香酒店集團、蘇凈集團三家集團下屬企業掛牌成立企業學院(二級學院),與蘇州工藝絲綢有限公司成立工藝研究院,實現校企立體化多維度共育高技能人才,打通了高技能人才培養“最后一公里”。
企業學院的成立,標志著在創元集團支持下,學院完成了發揮行業辦學資源優勢“三步走”戰略,推進校企融合步入了“深水區”。目前,學院被江蘇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確定為“江蘇省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同時,學院也在積極申報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示范基地建設項目。
二、探索產教融合新范式
2014年,為推進校企融合,創元集團劃定了兩塊探索試驗區,學院在蘇州金龍汽車和書香酒店集團下屬平江府大酒店設立教學實訓區,正式探索推進校企一體化建設。
在校企一體化框架下,教學實訓區人才培養標準由校企共同開發,師資人員由校企雙方共同選派,教學實訓資源就是企業生產經營資源,標準統一、人員統一、資源統一,實現了一定意義上的校企一體化,校企單向共育高技能人才。
通過共建教學實訓區,2015年,學院又與蘇州金龍汽車共同申報開設了蘇州首個汽車維修專業技師班,與書香酒店集團開展了酒店管理專業學徒制培養模式的探索,承辦了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餐廳服務賽項江蘇省選拔賽,參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世界銀行課題項目“飯店服務課程培訓資源包”開發。
在此期間,學院相關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學院進一步與名駿百盛車業進行戰略合作,開展學徒制培養工作;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在世界技能大賽餐廳服務、酒店接待等賽項備戰中不斷有新突破,在第44屆、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中,都進入了前十,目前正全力沖擊46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
2020年,在教學實訓區探索試驗的基礎上,學院積極推進企業學院(研究院)建設,全面推進校企一體化,實現了校企雙向共培共育高技能人才。以電子信息、商貿服務、交通能源、傳統工藝4大類專業,對接蘇凈集團、蘇州金龍汽車、書香酒店集團和蘇州工藝美術等4個集團下屬企業,學院以校企一體化為核心理念,建設企業學院(研究院),探索產教融合新范式。
企業學院(研究院)不僅要將學生培養成合格的企業員工,還以企業新型學徒制等形式,為企業在職員工提供技能提升培訓服務。同時,校企在產品研發方面,也通過共建科研團隊開展合作。企業邀請學院技能大師在企業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建立了成沖電子技術技能大師工作室、葉丹茗酒店接待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各傳統工藝大師工作室。在企業學院(研究院)框架下,學院真正實現了把專業直接建在企業,用企業的標準、人員、場地、設備,聯合開展專業建設、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同時,也把實訓室建設與生產研發需求結合起來,將實訓室直接建在企業,實現校企融合一體化發展,發揮行業辦學優勢,積極探索技工院校多元化辦學。學院得到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江蘇省、蘇州市各級領導的贊賞和肯定,被江蘇省人社廳授予江蘇省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示范校的稱號。
三、校企融合錨定新未來
硬件差、資源缺,是學院過去留給人們的“標簽”和“印象”,在21世紀初,學院甚至一度面臨關停的困境。挫折和教訓,讓學院的每位師生都具有了強烈的危機憂患意識。借力行業辦學的天然優勢,學院堅持推進校企融合,堅定“學校資源再好、再多、再大,也是少” “里面小、外面大”的理念,向企業要辦學資源,面向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改革,開始向既定方向推進。
(一)面向企業,建設專業
學院根據企業發展需要建設專業,依托企業資源建設專業。目前,學院有電子信息、商貿服務、交通能源、傳統工藝等4大類21個專業,基本涵蓋了創元集團發展的各類經營業務,全面與38個全資、控股、參股企業融合對接。
同時,學院還積極與各類對口優質社會企業開展校企深度融合,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各類專業社會需求,擴大專業建設廣度、挖掘專業建設深度。學院還與包括中興克拉、亨通工控等大集團公司在內的30多家優質社會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標準制定、課程體系開發、人才培養過程,都由校企全程共同參與,學生“該學什么” “要會什么”都根據企業說了算。
根據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學院還開展訂單式定制化培養,立足于青苗班模式,把企業人才培養和世界技能大賽人才培養緊密結合,用世界技能大賽標準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標準,滿足企業對技能水平的高要求,例如世界技能大賽電子技術項目青苗班,就與中興克拉開展的定制化培養項目。
學院不僅在創元集團下屬企業建教學實訓室,還將世界技能大賽酒店接待項目中國集訓基地建在書香酒店集團下屬平江府大酒店。同時,還積極引進合作企業在校園共建教學實訓室,如中興克拉物聯網實訓室和正在申報的亨通工控網絡安全實訓室等。
(二)面向企業,“要”師資
為滿足好師資數量和質量的雙重要求,學院與創元集團各下屬企業形成了良好的人員互通機制,學院可以選派骨干教師到創元集團下屬企業掛職學習,成為企業的一員;創元集團下屬企業優秀員工在一定時期內到學院擔任授課教師。
通過校企共同建設師資隊伍,學院建立起了企業優秀師資人才庫,外聘企業技師、工程師、經理等具備高技能、高職稱的專家充實學院師資隊伍。目前,企業優秀師資人才庫有專家1 000余名,其中來自社會企業的有近百名。
學院與創元集團下屬企業在人才交流培養方面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狀態,如成沖代表創元集團參加第四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并獲得電子技術職工組狀元后,學院作為人才將其引進,并在學院內為他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相應建設電子技術實訓室,全力為備戰世界技能大賽電子技術項目,培養更多的電子技術人才。
(三)面向社會,“培”養學生
學院現有在校生7 000多名,每年畢業生有1 500多名,辦學規模和招生規模在蘇州、江蘇技工院校中名列前茅,全力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好高技能人才“蓄水池”。近幾年,學院招生年年火爆,在校生規模迅速擴大,用人單位滿意度一直保持在95%以上。
立足世界技能大賽成果轉化,學院積極開設世界技能大賽青苗班,以電子技術、網絡安全、餐廳服務、酒店接待等4個賽項為試點,用世界技能大賽的高標準來培養學生的高技能,以世界技能大賽選拔備戰的“圓點”,努力繪制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大圓”。2019年,學院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認定為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基地之一。
為了更好地把學生培養成社會需求和認可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學院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素養的培養,以“紅色工匠”為品牌,培養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和職業素質,并重視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在校內建立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
近年來,學院學生創業意識越來越強,在校內基地建立4家創業企業,在社會上創業成功的畢業生也越來越多,涌現了一批像畢業生濮存蘭這樣擁有3家公司的創業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