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亮 方芳

摘 要:打造優秀校園文化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從校園文化和學校內涵發展的要義入手,以安徽滁州技師學院為例,探討學校如何著力打造優秀校園文化,引領學校內涵發展。
關鍵詞:校園文化? ? 內涵發展? ? 特色文化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學校內涵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安徽滁州技師學院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著力打造優秀校園文化,在傳統文化、志愿文化、7S文化、國防教育文化、活動文化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靈魂
(一)文化和學校內涵發展的含義
文化即“人化”,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具體而言,學校內涵發展主要包括四層含義:一是質量發展,二是精細發展,三是特色發展,四是創新發展。學校內涵發展是相對于學校外延發展的一種發展模式,這兩種發展模式都不可或缺,特別是當外延發展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內涵發展就尤為重要,它決定了一所學校的辦學實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二)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內涵發展的關系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靈魂,是學校校風、教風、學風的集中體現,是最深層次的內涵發展。校園文化建設(特別是學校辦學理念、價值導向、教育思想、群體意識等)是對學校內涵發展影響最為深遠的因素,校園文化是一種持續發揮潛在的熏陶和教育作用的精神力量,是凝聚和激勵學校全體成員為實現學校辦學目標而團結奮斗的內在動力,是一種潤物無聲、強大深遠的神奇力量。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內涵發展的關系可以概括為:校園文化建設既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內容,又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途徑;學校內涵發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學校內涵發展為校園文化建設指明方向和思路,指引和推動著校園文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原則和主要內容
文化最主要功能是“化人”,是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強大的育人功能,校園文化建設應按照以下四項主要原則和四類主要內容統籌規劃、有序推進。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原則
一是導向性原則。文化的核心作用在于價值導向功能,文化的價值導向性潛移默化地發揮著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要始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弘揚主流文化,引導師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學校辦學理念,深刻認同并積極追求學校發展共同理想,為實現學校辦學目標團結奮斗。
二是育人性原則。學校是有計劃、有組織、系統性地教育人、培養人的專門場所,學校時時處處都是教育,可謂“校園無小事,事事有教育;校園無閑處,處處可育人”。校園文化建設要突出教育性這一特點,時時處處把握育人性原則,有形或無形地、顯性或隱性地發揮校園文化重要的育人功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三是藝術性原則。校園文化建設應遵循審美性、藝術性原則,求美是人皆有之的心理需要,是高層次的價值追求,是建設高品位校園文化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建設要注重藝術性,讓師生與美同行,在校園美好環境中受到藝術的感染、獲得美的享受,不斷提高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不斷提高精神追求和人生境界。
四是特色性原則。每所學校都應有自己的特色校園文化品牌,避免千校一面的同質性。要積極踐行創新發展理念,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方法,充分挖掘和發揚本地優質文化資源,勇于探索創新體現學校鮮明個性的特色校園文化,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引導學生全面而特色地發展。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校園文化屬于組織文化,根據組織文化層次理論,有“兩層次說”(即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層次說”(即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和“四層次說”(即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根據校園文化的特點,按“四層次說”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更為合適,故而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應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一是凝練校園精神文化。校園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導學校開展教育活動的群體意識和價值觀念,是以學校精神為核心的價值體系,集中反映一個學校的個性特征及精神面貌。校園精神文化包括學校核心理念、校訓、校風、教風、學風、學校精神、辦學理念、辦學目標、群體意識等。校園精神文化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導向作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整個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二是建設校園制度文化。要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辦學理念等精神文化轉化為學校行為準則、行為規范等制度文化。校園文化建設的本質在人,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做好學校頂層設計,積極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制定契合學校內涵發展的制度文化體系。學校制度文化建設要將長遠發展與階段發展有機統一起來,要將科學性、人文性、實效性有機統一起來。
三是塑造校園行為文化。校園行為文化是師生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表現出來的特定行為模式,是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依托于師生的行為表現,是校園文化的動態層面,是學校精神面貌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它體現著師生價值觀念取向,受制度的約束和引導。它包括校園活動文化以及師生在校園內表現出的學習、工作、交往和生活等行為習慣。學校應積極開展健康生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積極構建有效且具有學校特色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模式,著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四是打造校園物質文化。物質文化是校園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物質基礎。校園硬件和軟件環境建設都是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需要做好頂層設計、長遠規劃,需要將教育性與藝術性、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有機結合起來,充分挖掘和彰顯每一項物質形態的文化意蘊,充分發揮校園物質文化的育人功能。
總之,校園精神文化是核心和靈魂,校園行為文化是動態體現,校園制度文化是根本保證,校園物質文化是物質基礎。
三、 以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引領學校內涵發展
特色即個性,個性顯示事物之間的差異性,特色校園文化是體現學校個性的重要方面。安徽滁州技師學院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特別注重“以文化人”,積極探索構建有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一方面積極培育以“一訓三風”為核心內容的學校理念文化,另一方面精心打造以傳統文化、志愿文化、7S文化、國防教育文化和活動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特色校園文化品牌。
(一)傳統文化
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承,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和重要體現。學校充分挖掘和發揚滁州特色傳統文化資源,以民族民間美術“鳳畫”、民族民間舞蹈“鳳陽花鼓”、傳統手工技藝“剪紙”等特色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大力開展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教育,并獲第二批“全國中小學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稱號。學校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藝術社團、校園文化藝術節、藝術展、校園網、宣傳欄、黑板報等途徑,著力打造傳統文化傳承教育校園文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建立了一支德藝雙馨的傳承傳統文化藝術的師資隊伍,創作了眾多頗具影響力的優秀文化藝術作品,培養了一批批“鳳畫”“鳳陽花鼓”等傳統文化藝術傳承者,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品牌。
(二)志愿文化
為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弘揚助人為樂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學校青年志愿者協會自組建以來,堅持以“立足學校、服務師生”為基礎,以“融于社會、服務社會”為依托,開展多樣化志愿服務活動。學校四個系部先后成立了“小齒輪”“蒲公英”“螺絲釘”“芯驅動”四支志愿服務隊,它們與學校志愿者協會及各班級志愿服務隊共同形成了“1+4+X”志愿者品牌,在校內外積極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廣大青年學生從志愿服務中受到了良好的道德實踐教育,同時也營造了學校青年志愿者活動蓬勃發展的良好氛圍,受到了省市媒體多次報道,學校被評為第二批“全國中學生志愿服務示范學校”創建單位。
(三)7S文化
學校將企業現場7S管理方法和CIS形象識別系統理論有機整合為7S文化,引入學生公寓等公共活動區域,全面提升學生的7S素養。7S文化即為“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安全、素養、健康”。學校7S文化是在“6S文化”基礎上添加了“健康(Salubrious)”這一要素,一是積極響應黨和國家關于建設健康中國的號召,二是鑒于健康是我們每個人成功和幸福的根本,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人的健康起著關鍵性作用。公寓7S文化中的“健康”就是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嚴格遵守作息時間,不沉迷網絡、不熬夜、不遲起,按時就餐,持之以恒地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和生活習慣。近幾年來,學校的7S文化建設進步迅速,特別是將7S文化與國防教育文化一體推進之后,7S文化的特色更加明顯、成效更加顯著,學生的7S素養大幅提升,產生了良好的品牌效應和社會影響力。
(四)國防教育文化
學校引進了若干名優秀退役軍人作為國防教育教官,充分發揮學校國防教育綜合育人功能,積極創建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強化學生國防教育和習慣養成教育。學校朝著規范化、特色化和現代化的目標,從構建國防教育制度體系、改革習慣養成教育模式、打造國防教育物質環境、塑造國防教育精神風貌四個層面,穩步推進國防教育校園文化建設。建立了早會操、晚查寢、內務檢查、夜間崗哨、國防教育課、軍事體育課、禮儀規范、手機使用紀律、就餐紀律、操行量化考核等準軍事化教育與管理制度,組建了國旗班、禮儀社、軍事戰術社、軍事格斗社等國防教育學生社團,形成了國防教育主題隊列會操評比、禮儀比賽、知識競賽、攝影比賽、板報比賽等校園文化活動體系。學生綜合素質進步迅速、精神風貌煥然一新,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防素養明顯提高,學生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學習習慣、健身習慣、衛生習慣、禮儀習慣和休閑習慣,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頑強的意志品質、健康的情趣情操。安徽滁州技師學院國防教育文化的社會影響力和示范性已經顯現,得到了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五)活動文化
學校始終堅持和全面踐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一馬克思主義教育原則,著力培育“德技雙修、知行合一”的校訓精神,積極推行“尚行”文化理念,秉持“因‘生動而生動、因活動而精彩”的教育理念,注重引導學生切實地投入“行動”“實踐”“活動”,充分發揮活動育人功能,積極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學校搭建各種活動平臺讓學生“動起來”,使他們各顯所能、各展所長、個性化發展。目前,學校已成立了文藝類、體育類、公益類、技能類、國防教育類等各具特色的學生社團,廣大社團成員從中得到鍛煉和發展。學校各部門、各系部、各班級常態化地開展德智體美勞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學生在活動中豐富了校園生活、提高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活動中磨煉了意志、鍛煉了本領、淬煉了品質,在活動中快樂成長。
四、結語
職業院校既要高度重視學校核心教育理念、辦學精神等校園精神文化的提煉和培育,又要科學規劃、重點突出、統籌推進四大層面的校園文化建設。同時,要積極構建具有各自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按照論證、打造、提煉、推廣的建設路徑,精心打造若干個特色鮮明、精準、精致的校園文化品牌,彰顯學校文化品位,引領學校內涵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作者單位:安徽滁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