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要】現階段,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新媒體作為傳媒行業的一股新生力量,向傳統電視媒體發起了挑戰,與傳統電視媒體之間產生碰撞融合現象,由此改變了傳媒行業格局。在新媒體技術沖擊下,傳統電視節目的制作方式較為滯后,無法滿足觀眾群體的實際需求,逐漸失去了優勢。因此,為開辟全新的電視媒體發展空間,本文對新媒體技術對電視節目制作造成的影響進行探討,提出電視節目制作策略,推動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平臺開展全面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電視節目;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G24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3.074
1. 電視節目與新媒體的比較分析
在傳統電視節目制作模式中,以播出時間為單位來安排線性節目,制作的電視節目僅在特定頻道與時間段中播放,觀眾無法根據自身喜好與時間安排來觀看電視節目,導致部分觀眾群體流失。同時,由于電視節目采取線性傳播方式,傳播資源有限,無法同時制作大量電視節目,因此,電視臺考慮到節目收視率與受眾群體等因素,需要從諸多電視節目中優中選優,很難播出受眾范圍較小或特殊種類的電視節目,對電視節目制作內容與定位起到限制影響。此外,在電視節目制作期間,還面臨著互動性不強與信息量有限等難題。
與電視節目相比,新媒體具有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方式,與觀眾群體之間保持著雙向互動方式,而電視節目則以單向傳播方式為主。而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表得知,截止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擴大至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64.5%,而2014年我國網民規模僅為6.4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龐大的網民群體推動了新媒體的發展。以電視體育節目為例,在我國傳媒業早期發展階段,體育賽事資源主要被央視媒體頻道掌握,網絡電視等渠道并不具備播出權限。而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多數互聯網門戶網站通過購買新媒體轉播權,可以在網絡電視平臺與視頻平臺中對體育賽事進行轉播,或是對體育賽事資源的再加工,搶奪了傳統電視媒體的固有市場份額。
2. 新媒體技術對電視節目制作造成的影響
2.1 利用互聯網渠道豐富電視節目制作素材
在傳統電視節目制作模式中,主要以現場拍攝方式為主來采集節目素材,再將節目素材剪輯加工為節目內容,使得電視節目的制作周期較長,素材采集成本較為高昂。而在新媒體環境下,隨著網絡信息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陸續出現了多種全新的素材取材方式,工作人員通過網絡和各種APP可以將大眾自創短視頻與網絡用語等作為節目素材,幫助節目組拓寬節目創作思路。例如,在2016年安徽衛視春節聯歡晚會中,節目組發起網絡征集春晚小品文案的活動,在活動期間收集到千余篇小品文案稿件,并將其中的部分文案內容作為晚會小品素材。此外,在2011年起開播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網絡春晚,設計了“登錄未來”與“點擊興奮”等分主題,觀眾可以通過網絡上傳自己的原創短視頻或提交文案,將其作為素材在節目中播出。如此,既可以拓寬電視節目的素材采集渠道,拉近電視節目與觀眾之間的距離,突破節目制作中面臨的素材瓶頸。同時,還可以得到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擴大電視節目的影響范圍并形成新的觀眾群體。以2018年央視網絡春節聯歡晚會為例,新媒體多終端的直播收視次數達到4301萬次。
2.2 用各種各樣新媒體技術手段豐富電視節目制作
在傳統電視節目制作模式下,作為核心播出渠道,多數電視節目的價值導向主要以宏觀構建為主,雖然可以通過節目內容來傳達正確的價值導向,幫助觀眾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但是,電視節目內容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聯系不夠緊密,容易與觀眾群體產生距離感。而在新媒體環境下,由于傳播方式由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傳播,新媒體為充分發揮自身先天優勢,更為側重于根據觀眾實際生活為依據來制作節目內容,致力于激發觀眾的觀看興趣,獲取流量。
在這一行業背景下,電視臺為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積極借鑒新媒體節目的制作技術與方式,來汲取制作經驗,以此來轉變電視節目制作理念,既要做好宏觀構建工作,通過節目傳達正確的價值導向,同時,利用各種各樣新媒體技術在節目內容中融入與現代觀眾思想契合的元素。例如,在江蘇衛視制作的《非誠勿擾》節目中,以全新的互動交友婚戀模式得到觀眾的廣泛關注,旨在完全體現新時代男女的婚戀觀。同時,為避免出現價值導向偏差,節目組將在播出前對節目內容與所涉及話題進行整理分析,刪除涉及偏差話題的節目內容。
2.3 結合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完善電視節目制作理念
在我國傳媒行業早期發展階段,各項電視節目的類型與定位較為雷同,存在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導致觀眾群體出現審美疲勞,最終縮短了這類電視節目的生命周期。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新媒體技術得到不斷的發展,影視節目的內容制作、播出形式以及營銷策略都發生了改變,更為傾向于滿足現代觀眾的個性化需求。2016 年4 月優酷視頻推出純網綜藝《火星情報局》,節目在融合音樂、表演、明星、脫口秀、搞笑等綜藝元素的同時體現出互聯網特色。《火星情報局》的成功離不開利用網絡新媒體技術進行的一系列營銷宣傳手段,精準化的節目定位、借助彈幕形式與社交平臺進行互動宣傳、創新獨特的廣告植入手段等營銷策略的運用,對當下純網綜藝節目和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啟示。因此各電視臺在制作全新電視節目時,積極借鑒了《火星情報局》、《奇葩說》等網絡綜藝的制作理念,在市場中確定節目定位,合理設定主體,并制作出與之契合的電視節目。
3. 用新媒體技術改進電視節目的制作策略
3.1 在節目制作及播出上與新媒體的合作
以上提及,新媒體的核心優勢在于,與觀眾保持雙向傳播方式,且具有多元化傳播渠道。因此,在電視節目制作期間,節目組需要對新媒體就節目內容開展廣泛的深度合作,做到對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互補。而電視節目內容與新媒體的主要合作渠道及方式包括:(1)與社交平臺合作。以微博平臺為例,電視節目與微博平臺保持長期的聯動合作關系,在微博平臺中打造節目話題,將相關話題作為節目素材,更大范圍的與觀眾進行線上互動。(2)與視頻播放媒體合作。現階段,雖然政府部門與電視臺均加大對電視節目侵權行為的監管懲處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電視節目侵權矛盾,提高了節目版權公信力。但是,由于部分電視節目采取線性傳播方式,無法滿足相當一部分觀眾群體的實際需求,部分不法分子為謀取利益,選擇在網絡平臺中以上傳視頻或鏈接的方式,私自傳播電視節目內容,侵犯了電視節目的播出版權利益。針對于此,在電視節目制作方案中,可選擇與視頻播放媒體平臺進行合作,既可以徹底解決侵權問題,向觀眾提供多元化的觀看渠道,同時,還可以獲取額外的節目收入,切實保護電視臺與節目制作方的播出版權利益。
3.2 在節目營銷上與新媒體的合作
從電視節目營銷層面來看,電視媒體與新媒體都可以從合作中實現自身目的,對于電視媒體而言,與新媒體的合作,可以擴大電視節目的影響范圍,起到增加受眾群體與提高節目價值的作用。而對于新媒體,在優質電視節目營銷期間,將會由此產生諸多熱門話題,從而獲取流量,提升自身商業價值。以浙江衛視制作的《王牌對王牌》節目為例,根據微博平臺實時數據顯示,#王牌對王牌#話題閱讀量高達258億,討論量達到1.4億,節目組官方微博與微博綜藝等賬號在話題中不定期發布節目播出時間與嘉賓團隊等信息,得到了廣泛關注與討論熱度。
3.3 自身融合新媒體的開發
在電視節目制作期間,為拉近觀眾與電視節目之間的距離,提高觀眾參與度,需要將電視節目自身融合新媒體進行深度開發。例如,在2015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中,在節目中設計了“搖一搖”環節,觀眾可以使用微信軟件中的搖一搖功能,直接與春節聯歡晚會節目進行互動,實時反饋自身意見。根據相關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截止2020年,已有近百家電視臺接入微信互動,包絡湖南衛視、東方衛視、CCTV-6、CCTV-1等,與微信保持互動合作關系的電視節目數量達到數百個,如湖南衛視《我們約會吧》節目、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節目等。2018年6月南京廣電集團開發“牛咔視頻”APP平臺。主要以牛咔視頻為核心,除了傳播電視臺的正常節目外,一體多面,開展內容生產、平臺運營、產品設計等在內的多項工作。“牛咔視頻”作為南京廣電融媒轉型的先鋒隊和主陣地,專注融媒內容生產和傳播,覆蓋時政、民生、教育、體育、公益等領域。同時,積極探索和嘗試新技術、新應用,真正讓媒體“活起來”。“牛咔視頻App”傳播平臺入選首批國家文化產業發展項目庫。
3.4 整合本土資源打造特色品牌節目
在新媒體環境下,面臨著電視節目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同類型電視節目數量過多,很難通過創新節目內容的方式來吸引觀眾注意。針對這一問題,在制作電視節目時,電視臺可選擇有效整合本土資源,制定本土化策略,將挖掘地域文化打造品牌節目作為電視節目的制作理念。如此,由于地域文化具有鮮明特征,可以從根源上解決節目同質化問題。同時,考慮到電視媒體在輿論引導方面具有權威性與公信力,觀眾對電視節目內容真實性的認可程度遠超過自媒體與網絡節目,由此可以充分展現地方特色,提高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潛力與文化傳播力度。例如,2016年南京廣電集團重磅打造了一檔新聞態系列紀錄片,大型季播節目《南京》,通過延時攝影、無人機航拍、專家現場講解、主持人多點串聯、網絡手機直播等手段,重在展現“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的南京城市魅力,以全新的畫面語言和技術手段展現了南京深厚的文化淵源、崇高的文化地位和強大的文化吸引力。制作了《城市之美》、《十朝印跡》、《詩意情懷》、《雅頌秦淮》等一系列專題節目,策劃精妙、脈絡清晰、畫面震撼、技術手段多樣,既有自然景觀之美,又有歷史人文之美,充滿了高科技的元素,是一檔充滿文化自信、展現南京歷史人文、城市之美的精品力作。今后還可以成立一個專門的公司,打造一系列《南京》紀錄片衍生產品,如文創產品、出版書籍、南京深度文化體驗旅游等。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環境下,為解決電視節目制作層面上存在的問題弊端,穩固自身主體地位與行業優勢,需要及早轉變電視節目的制作思維與方式,擁抱新媒體技術,與新媒體平臺進行多方面的融合,充分利用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以完善自身不足。唯有如此,方可進一步提高電視節目制作質量,滿足現代觀眾的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陸伊倩.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探討[J].法制博覽,2020(05).
[2]馬駿.新媒體環境對電視節目制作與傳播的影響探究[J].傳媒論壇,2019,2(10).
[3]余洋.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制作運營策略[J].記者搖籃,2012(02).
[4]陳夢夢.探究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節目制作[J].記者觀察,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