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莉
摘 要:教育行業的發展對人才培養而言十分重要,所以我國的教育產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诖耍疚闹塾诮逃w系中的校外教育,對校外教育產業的發展概況進行了簡要分析,闡述了校外教育產業蓬勃發展的原因以及校外教育產業對傳統教育的影響。
關鍵詞:校外教育;教育產業;校內教育
如今,家長為了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為孩子報了各種課外班。校外教育產業的飛速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校內教育。所以,研究校外教育產業對傳統教育的影響十分必要。
一、校外教育產業蓬勃發展的原因
近年來,校外教育產業發展勢頭極強,尤其是學科類教育的數量不斷增加,如新東方、學而思、龍文、精銳等知名機構已經開遍全國。從當前校外教育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該產業蓬勃發展的原因如下。
首先,教育熱潮始終未歇。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尊重和培養人才是當前社會的主流思想。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教育投資的熱情極為高漲,他們希望校外培訓的老師可以幫助孩子鞏固并且提升課堂知識,另外國家對教育的高度重視同樣為校外教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其次,高素質人才獨具優勢。目前,高學歷人才更容易獲得就業機會是不爭的事實,這是對他們寒窗苦讀的尊重,也是他們學有所成的體現。當然,學歷并不能代表一切,社會對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也十分尊重。這些用人理念都使得人們投身于校外教育,力圖讓自己的綜合能力超過旁人,進而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
再次,教育資源不平衡。受經濟條件、社會發展和歷史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教育資源分配和教育水平并不相同[1]。許多地區的學生無法在校內獲得優質的教學資源,只能通過校外教育來補充。許多線上教育機構以名師吸引到了眾多學子就可證明教育資源的不平衡,這也在側面推動了校外教育產業的發展。
最后,升學壓力巨大。我國人口眾多,且隨著“全面二胎”政策的實施,在校生數量連年上漲。對在校生而言,中考和高考是K12階段最為重要的兩次考試之一,均以分數論成敗,面對眾多的競爭者,學生們的升學壓力極大。但學校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為了獲取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考取心儀學校,只能求助于校外教育。
二、校外教育產業對傳統教育的影響
校外教育產業的發展,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了更為多樣化的選擇。學生們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大相徑庭,課堂上“一對多”的教育方式并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課堂教育是基于教學大綱而開展的,教學重難點都十分固定。對部分學生而言,他們希望獲取更多的知識,也希望享受個性化、定制化的教學服務,所以他們會選擇參與課外教育活動。比如,猿輔導、學而思、昂立教育等校外教育機構,都能為學生們提供定制化教學服務,而且他們可以通過“線下+線上”的方式進行授課,更有助于學生反復學習和鞏固。僅從英語學科的校外教育產業來看,大部分校外教育機構都有中教和外教,但不同機構的教學模式有差異,為學生提供的教學服務也不盡相同。比如,英孚以線上一對一和線下小班課為主,純外教上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以及語感。參與這種定制化課外教育活動,將會拉開學生之間的距離,導致他們的知識水平、實踐能力、解題經驗甚至是學習方法都有巨大的差距。從調查結果來看,若有兩名學生資質和能力相當,參與課外教育活動的學生綜合能力明顯高于未參與的學生,在升學和就業時也占據更大的優勢,他們在現階段就享受著更為優質和豐富的教育資源,擁有更大的選擇權利,在未來這種優勢也將被繼續保留。由此看來,校外教育產業的發展將會對傳統教育產生不良的影響。為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簡要論述校外教育產業的發展對傳統教育帶來的沖擊。
第一,學生家境影響升學競爭力。相比于貧困家庭出身的學生,家境富裕的學生參與課外教育的機會更多,他們不僅參與學科類校外教育,還參與興趣拓展類校外培訓,這些教育資源的供給可以培養出綜合素質更高、核心競爭力更強的學生。當前,為了落實素質教育,高校招生并非只考慮成績,那么學習了多種課外知識和技能的學生將更容易脫穎而出。從這一角度來看,校外教育產業的發展嚴重影響了傳統教育[2]。
第二,校外教育加劇了教育投資成本。許多家長將教育看成是投資,雖然回報很高,但前期投入也同樣巨大。如今,學生參與校外教育已成常態,甚至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始參與,許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落于人后,不得不緊跟潮流。但這種情況將大大增加家庭負擔,甚至有些家長需要動用購房和養老儲備來換取孩子參與校外教育的機會。家庭收支平衡被打破,將會使其風險承受能力大減,甚至會對學生的后續求學生涯產生巨大的干擾。比如,《中國教育新業態發展報告(2017)——基礎教育》就指出,學生平均校外培訓支出為14372元/年,是年消費最少的5%的家庭的學生平均校外培訓支出的20倍。根據各層級在校生的規模估計,全國校外培訓行業總體規模達到4900多億元。大部分家庭僅在英語方面的校外教育支出就達到了2~3萬元/年,其他學科和興趣拓展類校外教育活動的費用之和也不下5萬元,對于工薪家庭而言著實是一筆沉重的負擔[3]。
第三,校外教育對課堂教學產生了沖擊。校外教育產業的發展,給學校教育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學校為了落實素質教育和“減負”政策,不斷調整上課時間、內容與手段,唯恐給學生帶來過大的壓力。但學科類的校外教育產業卻大多唯成績論且以實現升學為直接目的,其授課內容往往比學校超前,會導致學生在校時散漫敷衍,甚至重校外而輕校內[4]。而且,許多優秀在校教師受到高額薪資的吸引,放棄公職而選擇到校外教育機構就職,也導致校園教育人才的流失,讓學校的綜合競爭力下降;甚至有許多教師違反政策,私自到校外教育機構兼職,對其正常教學工作產生了嚴重干擾。
總而言之,校外教育產業的發展可以為校內教育提供必要性補充,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校內教育的正常開展,更會影響教育資源的分配情況。在實踐中,校外教育產業的發展,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輔助,但是對于家境貧困的學生而言,這種方式無疑進一步剝奪了他們獲取同等教育資源的機會。所以,相關部門要規范校外培訓市場,引導校外培訓行業理性發展,降低補習對學生和教育體系的負面影響,從而發揮校外教育的正向作用。此外,筆者還對中國教育行業的領頭羊比如好未來、新東方、跟誰學、VIPKID以及猿輔導等多家企業進行深入調查,結合實際調查數據著重對英語教育培訓行業的現狀加以研究分析,試圖尋求方案來解決當前英語教育培訓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希望能為校外教育在國內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靳培培,周倩.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入學機會公平:透視與提升[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7(03):143-149.
[2]楊杰.江蘇省文化創意產業視野下高職動畫專業工作室生態教育模式研究[J].美與時代(上),2018(11):107-109.
[3]遲巍,錢曉燁,吳斌珍.家庭教育支出平等性的實證研究[J].教育與經濟,2011(04):34-37+44.
[4]楊釙.經濟不平等時代的校外教育參與[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05):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