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嘯

宇文家林 1966年出生于江蘇省鎮江市,江蘇省書法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委員。兩次獲得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多次擔任國展省展評委。江蘇省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江蘇省文化宣傳系統“五個一批”人才,江蘇省首批紫金文化藝術英才。首屆中國書法三名工程50家之一;第二、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二等獎;翁同龢獎書法提名展翁同龢獎;林散之獎書法提名展林散之獎;全國首屆冊頁書法展三等獎;全國第九屆書法展獲獎提名;全國首屆行書展一等獎;全國首屆草書展獲獎提名;第二屆全國楹聯書法展三等獎;首屆全國扇面書法展金獎;首屆江蘇書法獎。數十次入展國家級書法展、邀請展、專題展。
宇文家林是一個出道早、獲獎多、人氣旺的書壇宿將,也是引領當代帖學風氣的重要書家之一。從對他的書法藝術實踐歷程分析,我覺得他經歷了三重境界。
“入古”得其雅
宇文家林行草取法二王,早年從米南宮處窺得堂奧,在風檣陣馬過癮之后,再回溯晉唐,浸淫多年,終成正果。我感覺他曾經最大程度上受惠于《淳化閣帖》和《大觀帖》。在用筆上,他不糾結于提按頓挫中的蓄勢發力,更暢懷于跳宕使轉中的自由抒情。以最大的功夫和耐力打進去的他,頗得王氏筆法之神髓,借大王之形,取小王之神,風神高邁,直登大雅之堂。雅,是宇文家林書法永恒的基調,這是他經年與古為徒、與經典耳鬢廝磨應得的回報。
“食古”得其妍
宇文家林的小行草是他的看家本領,也是他的“殺手锏”,憑這一手功夫當年在“國展”中攻無不克,無獎不摘。妍美的小行草,成為他書法的經典范式。其字形、筆法非常巧妙地行走于二王與孫過庭之間,較王氏流便,比孫氏秀妍。早期的他注意用筆的輕靈,結字的妍美。近年來他的用筆更自在,墨色也多了華滋,豐富了他“今妍”的品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食古為我,面目獨具,也讓他的行草書作品一度成為青年書法愛好者爭相效仿的對象。
“化古”得其逸
魏晉人的精神是清逸簡遠的。宇文家林是宇文后裔,出生于靈毓之地古潤州的他,骨格清奇,神采俊逸。前些年從報社入職江蘇省書法院,宇文家林在藝術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某種意義上講,生存方式決定作品氣息。如今他的作品中傳遞的不僅是結構、線條、形態等物質符號,而更多的是筆墨、虛實、枯潤……他筆下這種逸氣的釋放,是人身心自由后的精神吞吐。這種精神吞吐是筆墨的外化,是繼他以最大的功夫打進去后,以最大情性又打了出來的物質成果。
在“墨華”六人展中,一直以小字見長的宇文家林拿出多件丈二巨幛,占盡風光。細察這批皇皇巨制,風格又有很大變化,如今他借魯公池墨篆籀筆法,肘肩揮運,取精用宏,求其沉雄,覓其蒼渾,卓然氣象,砥柱展廳,誠可貴也!
“與古為徒,食古為我,化古出新”,是宇文家林藝術道路的三步曲,也是藝術家必經的三重境界。宇文家林正值壯年,天資過人,勤奮超人,讓我們共同對這樣一個“可怕”的道友充滿更大期待、表達由衷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