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對大鼠的研究表明,飲食會影響腸道細菌,反過來腸道細菌也可能通過改變基因在大腦記憶重要區域中的表達來影響大腦功能。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分別用高糖飲食和正常飲食喂養兩組大鼠。一個月后,他們通過測試大鼠是否能認出曾經見過的某個物體,來檢測它們的記憶功能。科學家發現,高糖飲食大鼠明顯比正常飲食大鼠表現得更差。分析兩組大鼠的糞便后發現,高糖飲食大鼠腸道中有幾種細菌數量明顯多于健康大鼠,其中一種細菌是副擬桿菌。
為弄清是否是副擬桿菌導致大鼠記性變差,科學家直接把副擬桿菌植入無菌大鼠腸道中。過段時間后科學家檢測發現:植入了副擬桿菌的大鼠的確變得比普通無菌大鼠的記性差。
記憶與大腦中的海馬體有關。這個區域的基因表達模式表明,與其他大鼠相比,在高糖大鼠和副擬桿菌大鼠中,某些神經元群的電信號發射方式發生了改變。受這項大鼠研究的啟發,科學家希望最終能發現用于改善人類大腦功能的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