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考錦囊
在文學史上,“詞”原指合樂歌唱的歌詞,故又稱“曲”或“曲子詞”等,后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的新詞,叫作“填詞”或稱“倚聲”。再后來,后人依照前人作品的字數、句數、聲律、韻律進行創作。填詞所選的調子叫詞調,詞調都有名稱,也叫詞牌,如“水調歌頭”“念奴嬌”等。詞牌成為說明詞作文字聲韻格式,即詞譜的名稱。詞人在填詞時為點明題旨,多在詞牌下另標題目,如“赤壁懷古”等。自此,詞方與音樂分離,成為一種句式長短不一的詩體。詞按句數、字數的多少,又分為小令、中調、長調。清人毛先舒認為,詞在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
宋詞語言精煉典雅,表情達意講究意蘊象中、情寓景中,言外常含不盡之意,故而含蓄蘊藉,意味深長。
1.論世揣情
孟子云:“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因此考生要把握宋詞中的思想感情,就應該“知人論世”,全面了解詞人的個人經歷、思想發展、個性氣質等情況,了解其寫作某一首詞時的生活狀況、思想情緒和創作意圖。如晏殊的《清平樂》:“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這首詞寫的是戀情,卻工細新巧,用一系列生動的形象,構成了一種冷清落寞的氛圍和意境,表現了主人公淡淡的愁思。晏殊善于抒寫綿密的情思、淡淡的閑愁,他筆下的一切物象都充滿著詩情畫意。這與他一生富貴,仕途坦蕩不無關系。同時,晏殊的詞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南唐馮延巳影響,繼承并發展了其深婉纏綿的風格。
2.摹景悟情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又有言“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范仲淹的《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首詞雖然抒寫了羈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傳統的抒寫離愁別恨的詞。詞作上片寫景,雖抒寫的是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寫的秋景卻闊遠綺麗。下片抒情,抒發了自己的羈旅愁緒、黯然凄愴的思鄉之情。這本是詞中常見的結構和情景的結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景與情的統一,更準確地說,是闊遠之境、綺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一。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會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描寫的景色卻闊遠而綺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又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悲傷;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于頹靡。使得這首詞與一般的借助景物抒寫離情別恨的詞有所區別。
3.披詞析情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作者因情動而創作的作品,體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那么讀者要想欣賞作品,就要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由表及里地把握詩詞的意蘊,進而揣摩作者的情感。考生鑒賞宋詞也是如此,所謂“披文”最主要的是把握關鍵詞,即“詞眼”。只要把握詞眼,便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這首詞的詞眼無疑是最后一句的“相思”。詞的開頭借用女性身份的“我”來直敘,兩句極寫兩地相隔之遠。“我”與“君”一個住在長江頭,一個住在長江尾,既體現雙方空間距離的懸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長。三四兩句進一層抒寫深切的相思,字面意思淺白:日日思君而不得見,卻又共飲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乎可以知道盡管思而不見,但畢竟還能共飲長江之水。這“共飲”又似乎多少能稍微慰藉相思離隔之苦。下片詞人將流水與別恨結合起來,以江水的不斷流淌,比喻離恨的無窮無盡。最后點到了不負相思的主旨,但以“只愿君心似我心”為前提。全詞處處是相思情,層層遞進而又回環往復,短短數句感情起伏跌宕。
4.意象意境。
考生要分析詞人的心情,首先要抓住有情感信息的詞句;其次,要抓住意象和意境。如周邦彥的《關河令》:“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云深無雁影。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暝”,即日暮,黃昏。“更”,古人入夜會敲更鼓,“更深”即是“夜深”。根據這兩個詞可知時間在推移。“人去”“寂靜”“酒醒”,凸顯了時間的先后順序,可見詞中是以時間順序來組織情景的。詞人在詞中表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片寫詞人站在庭院等候親人的消息,但盼來的只是“無雁影”;下片寫詞人本想借酒消愁,酒醒之后,卻愁上加愁,于是感嘆不已,使孤棲之愁更深一層。
考題連線
鷓鴣天·寄情
◎李 呂
臉上殘霞酒半消,晚妝勻罷卻無聊。金泥帳小教誰共?銀字笙寒懶更調。
人悄悄,漏迢迢,瑣窗虛度可憐宵。一從恨滿丁香結,幾度春深豆蔻梢。
1.這首詞從哪些方面刻畫了人物形象?請簡要概括。
答:
2.賞析這首詞結句“幾度春深豆蔻梢”的表達效果。
答:
破陣子·燕子欲歸時節
◎晏 殊
燕子欲歸時節,高樓昨夜西風。求得人間成小會,試把金尊傍菊叢。歌長粉面紅。
斜日更穿簾幕,微涼漸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盡,寫向蠻箋曲調中。此情千萬重。
1.下列對本詞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A.開篇點明了時節,從“燕子欲歸”和“昨夜西風”可看出,當是初春或是初秋時節,渲染了一種凄清寂寥的氛圍,為下文作鋪墊。
B.“高樓昨夜西風”,昨天西風襲來,一葉落而天下秋,高樓遠望,良人未歸,寫出一個女子心中的深深思念和濃濃的悲意。
C.“歌長粉面紅”是對女子歌聲和面容的描寫。“歌長”寫出了女子的不忍分別。女子的深情,在這兩個字上表現得一覽無遺。“粉面紅”三個字,寫出了女子的美麗。
D.“微涼漸入梧桐”,這是思念、閨怨、孤獨、寂寞、凄涼、悼亡的隱喻。梧桐,也寄寓著一顆絕望、凄涼、無助而充滿思念之情的心。
E.燕子已然雙飛入巢,人卻未歸,其中蘊含著女子內心的失望和落寞。他獨自留下她忍受這漫長的寂寞和煎熬,此處寓情于景,移情于物。
2.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來賞析本詞的寫作手法。
答:
念奴嬌·鬧紅一舸
◎姜 夔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A.詞的開頭描繪了一種美好的境界:正是荷花盛開的時節,詞人曾乘小舟蕩漾在荷花叢里,一對對鴛鴦伴著船兒戲水。
B.荷塘中人跡罕至,滿目只有連綿成片的荷葉荷花,“水佩風裳”本指美人的衣飾,此處喻指荷葉與荷花。
C.下片首三句承上啟下,表明在不知不覺間光陰飛逝,只有荷花還留在原地。詞人巧用比喻,將荷花刻畫成癡情的仙子。
D.天色漸晚,詞人不忍心離去,卻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說還有高柳、老魚都在挽留自己,表達出詞人的深切眷戀之情。
E.本詞多處直接引用前人的詩句。例如“田田多少”(形容水面荷葉),南朝民歌有“江南可采蓮,蓮葉荷田田”之句。
2.本詞上片中“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一句,廣受稱贊。請賞析其精妙之處。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