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永

【案例】
姜某騎摩托車帶妻子陶某去做產檢,途中不慎與張某的貨車相撞,姜某死亡、陶某受傷,交警認定張某負事故全責。陶某舍不得放棄這個孩子,打算生下來,當然也很擔心寶寶是否因車禍受到了傷害。那么,陶某肚里的寶寶享有民事權利嗎?
【說法】
陶某肚里的寶寶享有民事權。民法典第16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予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據此,胎兒享有繼承權、受贈權、健康生存權。本案中的胎兒除有繼承父親遺產權外,如果娩出時是活體的,還可以就自己的生活費和精神損害撫慰金訴求張某賠償。如果因車禍使自己的健康權受到了侵害,也有權請求加害人賠償。
【案例】
小晴8周歲,一心想上舞蹈興趣班,正好遇上某培訓學校搞促銷,小晴在父母的同意下與培訓學校簽了協議,交費600元。促銷活動結束后,學校恢復了收費標準,并要求小晴補交費用。理由是:小晴是個孩子,無民事行為能力,她簽的協議不算數。那么該學校說法對嗎?
【說法】
小晴簽訂的協議算數。民法典第19條規定:“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據此,8周歲以上的孩子,既可以獨立接受不附義務的贈予,也可以從事購買文具、彩票、贈送小禮物等民事法律行為。其所實施的超出自己年齡、智力狀況的民事行為,只要之前是經父母同意的或者事后父母追認了,也有效。小晴簽協議是經父母同意過的,應當算數,學校無權反悔。
【案例】
小玲1歲時就跟爺爺奶奶過。爺爺奶奶去世后,因母親殘疾無撫養能力,10歲的小玲跟著父親邵某生活,但邵某經常虐待女兒,后來竟發展為性侵、猥褻,邵某也因此入獄。雖然班主任老師收留了小玲,但她的監護權歸誰成了個問題。當地民政局了解后,決定向法院申請撤銷邵某的監護人資格,自己來當“家長”。那么法院會支持嗎?
【說法】
法院會支持的。民法典第36條規定,監護人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等行為的,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第32條規定,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居委會、村委會擔任。本案中,邵某的行為嚴重侵犯了女兒的身心健康,法院應依法判決撤銷邵某的法定監護權,并指定民政局為小玲的監護人。
【案例】
小霞12歲后,每天放學自行回家,結果被壞人魏某盯上,多次遭其性侵害。后來小霞實在不堪忍受,就告訴了父母。可父母顧及名聲,不但沒報警,還叫小霞別聲張,只是開始接送小霞。如今,正在讀大學的小霞仍常做噩夢并尖叫,情緒抑郁,害怕與男生接觸。小霞認為,這些創傷都是多年前的遭遇造成的。那么,她還可以找魏某“算賬”嗎?
【說法】
小霞現在有權向魏某主張損害賠償。現實中,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后,往往不知道到尋求法律保護,而待成年后掌握了法律知識,打算尋求法律保護,卻往往被告知訴訟時效期間早過了。為此,民法典第191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18周歲之日起計算。”這意味著如果兒童期遭遇了性侵害,即便當時沒有追究侵權人的責任,年滿18周歲后仍可以“秋后算賬”。本案中,小霞可以要求魏某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