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揚
孩子寫作業拖拉,干什么都慢,每天不知道在磨蹭些什么……諸如此類抱怨種種,不僅困擾著家長,同時也在傷害著親子感情。說一千,道一萬,孩子不能高效做事是因為沒有管理好時間的能力。在小學階段,有必要重視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
其實,孩子會不會管理時間,可以從其閑暇時間的情況看出來。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少年兒童十年發展狀況研究報告(1999-2010)》顯示,少年兒童的閑暇體有所增加。2010年,被調查少年兒童每年自由支配時間為“2小時以上”的,比例為30%。孩子閑暇時間的增加,凸顯了提高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太過抽象,孩子對時間概念比較模糊。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孩子并不能直接地感知到時間為何物。在小學階段,孩子的思維從形象思維逐漸過渡到抽象思維。在低中年級,孩子的思維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形象直觀的事物感知更加準確,孩子對時間不敏感,容易拖沓、沉迷于某件事物。家長要理解孩子,不要過分批評孩子,特別是給孩子貼上“拖拉”“懶惰”等不好的標簽。可以跟孩子多溝通,比如一起做好時間計劃等。如周末的時間怎么安排、寒暑假打算做什么?讓孩子把這些和家長一起商量后的結果列出來,然后按照計劃執行。長此以往,等到高年級時,孩子已經能較好地規劃自己的時間。
高估“效率”,孩子不能進行時間監控。許多研究者把時間管理能力劃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感和時間效能感,時間價值感反映的是孩子對時間價值的看法。當一個人能清晰地認識到時間的珍貴和價值時,才會珍惜時間。小學生還不能清晰地、深刻地意識到時間對人生發展的意義。因此,他們就難以發自內心地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在他們的心中,最不缺的就是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漸漸看清自己的需求,比如早做完作業,就可以玩游戲或看一會電視,他們容易高估自己的實力和“效率”,往往以為晚一會再做,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然而并不能,這時他們會非常沮喪,因為已經錯過了自由支配的時間,該洗漱睡覺了。
進行訓練,提高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雖然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受到自身發展水平的限制,但后天的訓練和經歷能有效地提高孩子對時間的敏感性和管理能力,最終成為時間的主人。

◎家長和孩子一起探討“1分鐘”能做什么?比如可以扣6個紐扣、完成10道口算、能跳50下跳繩等。然后再進入查閱資料階段,從一些數據中感受工廠1分鐘能生產多少飲瓶料,1分鐘有多少孩子出生等。以此來加深孩子對時間容量的理解。
◎可以與小伙伴一起進行游戲,大家分別畫一個時間餅,然后將一天的具體安排寫在上面,次日再和同伴分享自己一天的成果,再總結為什么別人的一天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如此進行一周時間,孩子會對時間有更為清晰的認識,時間管理能力可以得到明顯提高。
學會制訂計劃,科學安排時間、養成記錄時間的習慣……這些都是提高時間管理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關鍵在于實行,才能收獲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