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振弘,廈門紅點設計博物館館長,擁有多年跨國際、跨文化的企業管理經驗,現為文旅部主辦展會總策展人、紅點設計品牌運營公司總經理。自2017年起負責籌建全球最大設計獎——紅點設計博物館落戶廈門,于2018年11月正式開館運營并開展紅點中國區總部業務。通過設計展覽、設計學院、設計獎項等業務,對接全球設計資源落地助力中國智造,協助廈門成為全球重點設計城市。
《設計》:請介紹下您與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的淵源。在您看來,“紅點獎”是一個怎樣的獎項?
石振弘:我本來也是學設計出身,有幸師承包豪斯學校的創辦人格羅皮烏斯先生的中國學生王大閎先生。畢業后,我和工業設計、設計獎項等一直很有淵源,曾在國際領先的小家電制造跨國上市集團擔任新事業負責人,后一直從事文創教育平臺等相關工作。
在我看來,紅點獎作為全球最權威的工業設計獎項之一,不接受品牌贊助,透過使用者付費,建立起來的一個不受政府和大型企業影響的公平、公正的國際設計評獎系統。
紅點獎每年從全球各地邀請40位評審,原則上每個國家不超過2位。評審來自各國設計協會或設計中心的負責人、高校的院長教授、設計媒體的負責人或資深的設計大師等,這些業內大師用全球化和在地化的視角,評選出優秀產品。所以我透過把這個國際獎項模式及其影響力引入中國,以期集聚全球設計資源,助力中國城市創新、產業升級、企業轉型和人才提升。
《設計》:“當代好設計獎”設立的初衷是怎樣的?與德國“紅點設計獎”有何淵源?
石振弘:依照德國、美國、日本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經驗,有影響力的設計獎項與外貿工業、消費市場的發展共榮共生。我們認為已經成為工業制造大國的中國也即將出現一個立足于當地市場,能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設計獎項。基于此,中德雙方合作設立的“當代好設計獎”應運而生。充分利用紅點60余年的國際頂級設計獎項運作經驗和全球設計資源為中國市場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獎項。當代好設計獎同樣是不接受贊助,透過使用者付費來建立持續運營,以中國市場出發,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評獎平臺。
《設計》:紅點獎來到中國落地,獎項是否有做屬地性的針對設計?
石振弘:大致有三點:一是相較于相對紅點設計博物館·埃森作為紅點產品設計大獎及紅點品牌與傳達設計大獎的主要支持,紅點設計博物館·新加坡作為紅點設計概念大獎的主要支持,紅點設計博物館·廈門則作為當代好設計獎的主要支持;二是結合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我們希望當代好設計能夠提供最優質獲獎者服務,包括獲獎作品的推廣、設計對接、產品銷售對接、國內外展覽等;三是獎項門類,當代好設計獎的獎項門類除了德國紅點產品設計大獎門類外,特別加入了包裝設計獎項門類。在中國,包裝設計有著很重要的位置,是產品和品牌傳達的方式。
《設計》:“當代好設計獎”如何運營?
石振弘:當代好設計獎是有著國際化的獎項運營團隊和獎項系統,紅點用60余年的頂級設計獎項運作經驗和全球設計資源保證“當代好設計”獎的專業性、嚴肅性和權威性。從賽事組織,到頒獎儀式舉辦,到獲獎者服務,紅點獎機構都全程跟進與支持。而紅點設計博物館·廈門作為在地服務團隊則致力于為獲獎者提供最優質的獲獎者服務,包括獲獎作品的推廣、設計對接、產品銷售對接、國內外展覽等。
《設計》:您以往的工作經驗給“當代好設計獎”帶來哪些影響?
石振弘:本身是設計專業出身,加之上市集團的工作經驗,了解企業或設計師參加設計獎項的需求,他們希望通過獲獎得到認可,并促成自己的設計產品邁向成功之道。所以當代好設計獎在建立之初就通過優質的獲獎者服務助力設計師自身設計被看見和企業產品銷售的提高。當然,也基于自己的設計師背景,更重視獎項品質,公正性的把控。
而我多年的海內外不同國家工作經驗也讓當代好設計獎更國際化。例如,我們將中國好設計帶入全球各地巡展,增加中國設計的影響力,讓其他地方能看到中國好設計。
《設計》:中國設計發展這些年來,設計獎項遍地開花,“當代好設計獎”以怎樣的特色獨樹一幟?如何確保獎項的“含金量”?
石振弘:我覺得可以用五點概括:一是期許自己成為全球最優質的獲獎者服務的設計獎項,具備多達14項的獲獎者服務;二是通過紅點設計博物館·廈門支持好設計的舉辦和傳播,幫助企業對接、銷售轉化;三是透過館內展覽、巡展、品牌合作,以及每年超過20場各地線下沙龍TALK進一步推廣當代好設計;四是首創獲獎企業和紅點評審面對面交流,發現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定位和發展潛力;五是舉辦設計交易與對接交流會,中國既是制造大國,也是銷售大國,我們鏈接各種新零售、新社交平臺,促進當代好設計獎獲獎作品在銷售轉化上能取得更好成績。
為了確保獎項的“含金量”,我們不接受贊助,透過使用者付費來做獎項運營。我們引入全球紅點設計評審,除了保證專業和客觀外,更幫助好設計被更多人看到。
《設計》:“當代好設計獎”設立以來,獎項的設置、評審的原則以及征集對象等方面經歷了哪些沿革?
石振弘:獎項設置、評審原則這些賽制相關的基本不變。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征集品類隨著市場的發展而逐漸細化及豐富,從最開始的31類豐富到如今的48類,是為了盡可能多地去發現各類好設計。另外,我們給青年設計師免費名額,來鼓勵優秀的年輕設計師,讓他們在設計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設計》:在大獎進行的過程當中,從征集到頒獎,哪個階段最有趣/最有挑戰性?
石振弘:我覺得有兩個,一是各個城市舉辦TALK 分享的時候,能直接接觸全國各地的設計師,品牌和企業;二是評審過程,評獎的時候幾千件的作品,可以看到以中國市場為出發的設計趨勢、產業趨勢,看到中國設計力量。
《設計》:縱觀近幾屆“當代好設計獎”的參賽作品和獲獎作品,呈現出怎樣的特點和趨勢?
石振弘:有三點我覺得是比較顯著的趨勢,一是互聯:目前物聯網技術日益成熟,隨著移動終端的發展,萬物互聯已成常態;二是智能:智能產品越來越多地占據了我們的生活,智能家居、創新科技、品質生活,設計與智能結合;三是人文關懷:包括在地文化關懷、女性關懷、兒童青少年關懷等社會關懷,與之匹配的產品也日益增多且不乏新穎出眾的設計。
《設計》:請介紹下紅點設計博物館·廈門。
石振弘:紅點設計博物館·廈門是全球第三座、國內唯一一座紅點設計博物館,由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原T2航站樓改造而成。博物館面積達10,000㎡,主要由展覽空間、紅點設計沙龍、紅點設計學院和紅點設計圖書館組成,每年引進超過10個國際化設計展、設計課程及設計項目,展出來自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余件紅點三大獎項及當代好設計獎的獲獎作品,并在多個功能區提供300余件可體驗的獲獎設計作品,是了解全球設計趨勢和近距離感受設計魅力的最佳入口。
《設計》:在您看來,什么是“好設計”和“好設計獎”?
石振弘:好設計可以從四個維度考量,分別是功能品質、魅力品質、使用品質和責任品質。
好設計獎應該兼具全球化和在地化的視角,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不接受平臺贊助,盡可能找到最好的評審組合。
《設計》:請您從設計比賽策劃人的角度給青年設計師和設計專業的學子提一些建議。
石振弘:從設計比賽里,我們常常看到,有些產品明明很好,但傳達的時候沒有站在用戶體驗角度出發,導致亮點未被消費者看到;有些產品沒有考慮到用戶真正的需求,而是設計師自己的想象。我建議要青年設計師和設計專業的學子們要讓自己有更多的生活體驗,有更多元的溝通,才能夠有同理心,發現目標客群的真正痛點,而不是圖上畫畫,墻上掛掛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