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羨清
STEM教育是指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門學科融為一體的跨學科綜合素質教育,它提倡從學生自身的生活實際和發展出發,強調學生將所學的各學科知識綜合運用,通過分析解決現實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培養目標與STEM教育理念可以說是不謀而合,其目的都是通過融合各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下面結合本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就當前農村小學如何實施STEM課程談幾點建議。
一、培養STEM 教師,打造優質師資隊伍
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實施STEM課程最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國中小學基本沒有綜合實踐活動專業畢業的教師,尤其是農村小學,能具有跨學科素養的專業教師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把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培養成STEM教師,能為農村小學STEM課程實施和推進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
首先,學校要安排綜合素質較強的教師任教綜合實踐活動,并從中選定部分骨干作為綜合實踐中實施STEM課程的核心成員。學校支持、鼓勵核心成員外出參加各類培訓學習,再由教導處組織,讓外出培訓的教師在學校對其他教師開展2次培訓。通過參與學術交流、專題研討、聆聽專家講座等多種培訓方式提高教師STEM課程的實施能力。其次,重視專業STEM 教師的發展,努力創設利于他們發展的環境。一方面,學校要加大STEM理念下綜合實踐活動課所需的場室設備、設施等硬件的投入,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施教環境;另一方面,完善STEM 教師評價制度,對能積極主動參加培訓的教師在績效工資中進行獎勵,同時對實施STEM課程表現突出的教師,在各項評優、評先中優先推薦,激勵STEM 教師主動學習、主動自我提升。
二、設立STEM課程試點班級,引領STEM課程逐步鋪開
STEM教育理念要在學校推行,必須要找到適當的課程作為切入口,這樣才能為STEM課程實施提供固定的師資和時間的保障。在現有的課程中,綜合實踐活動無疑是一個最合適不過的切入口。STEM教育理念雖已在國內外興起不短時間,但對農村小學教師來說還是屬于比較新鮮的事物。一種新教學理念的推廣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在農村小學,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和制約,STEM課程的實施和推廣不適宜一蹴而就,急于一下子就在全校全面推開。
農村小學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實施STEM課程,可以采取在學校中選定班級作為試點班,然后通過安排綜合素質和課程發開能力強的骨干教師擔任這些班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再由教導處和綜合實踐科組教師共同研討,整合學校現有的綜合實踐課程和傳統特色課程,結合學校資源和學生實際確立試點項目。通過骨干教師在試點班級上公開課、研討課,對項目實施進行經驗分享會等形式進行示范引領。一段時間首批試點班級有所成效后,再選定第二批試點班級,通過師徒結對的形式由第一批試點班級教師指導新試點班級教師實施STEM課程,最終達到以點帶面在學校逐步全面鋪開的目的。
三、整合學校資源,開發綜合實踐活動STEM課程
自2004年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進入到學校課程表以來,該課程推廣實驗至今已走過十多個年頭。在《綱要》和專家們的指導和引領下,通過一線教師探索和實踐,大部分學校都已開發出適合自己學校的活動課程,并已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方案。教師在實施該課程的過程中,也開發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同時學生也感興趣的活動主題。所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實施STEM課程,可以充分整合學校原有的這些資源,在這些方案、主題中融入STEM理念,重新進行設計,開發出具有自己學校特色的STEM課程。除利用原有的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外,學校還可以在特色課程、校本課程、科技興趣小組等項目中融入STEM理念,開發STEM課程。
學校和教師在開發設計綜合實踐活動STEM 課程時要多方面考量,既要結合學校實際,更要從學生自己的真實生活和他們自身的發展需要出發,同時還要兼顧STEM 項目與綜合實踐課程融合時是否能服務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課程的開發和設計要緊扣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從他們的生活情境出發,將研究性學習融入到課程的設計中。STEM 課程的開發和設計還要聚焦學生對國家、社會、家庭等責任感的培養,同時關注學生自身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提高。【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研究院2017年度“廣州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深入推進STEM課程實施”專項研究課題(課題編號GZJY2017-124)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