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設計紅星獎作為北京市科委支持的專業設計獎項,于2006年由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共同發起創立。紅星獎自創立起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秉持“公平、公正、公益、高水平、國際化”的辦獎原則,成為目前國內最權威、影響力最大的設計獎項之一。獎項設置有至尊金獎、紅星獎、金獎、最佳團隊獎、銀獎、最佳新人獎。
創辦以來,紅星獎征集到30多個國家8000多家企業的60000多件產品參評,國內參評地域涵蓋全部34個省、市自治區和港澳臺地區。參評企業包括德國奧迪、瑞典沃爾沃、韓國三星、美國戴爾、中車、商飛、聯想等數千家中外企業。參評產品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材料、先進制造、虛擬現實、無人駕駛等高精尖技術的產品積極參評。
創立至今,共邀請到來自近20個國家的200多位設計、科技、經濟、傳媒等各領域專家擔任評委,結合世界著名設計獎項和中國國情制定評審標準;遵循嚴格的評審程序。紅星獎與德國紅點獎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與澳大利亞國際設計獎和韓國好設計獎達成標準互認,成為被國際設計界所認可的中國設計標準。
14年來,紅星獎在法國巴黎、意大利米蘭、肯尼亞內羅畢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40個城市舉辦179余場巡展,觀眾超過330萬人次。中央媒體、行業媒體廣泛關注紅星獎。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科技日報、北京日報等重量級媒體對紅星獎做出大篇幅報道,企業自身也在獲獎后大幅宣傳。
創立至今,紅星獎不斷豐富內涵和服務,將繼續與不同領域的合作伙伴開展豐富合作,努力打造一個兼具獎項專業度、關注科技創新和服務產業發展的平臺。
評審標準、評審程序均面向參評者和社會公開。評委按照評審標準所規定的指導原則對其所提交的資料和實物進行評審。為確保評審公平、公正和不受外界干擾,評審現場不對外開放,評委對產品進行試用和評估,以評委的獨立判斷為評審的最終結果。
評委代表著獎項的高水平,來自多個國家,包括資深設計師、院校教授、媒體和經濟界人士,他們均在本領域有出色的表現并同意遵守評審的榮譽準則。獎項還不斷地邀請新的專家加入評審,以其專業知識豐富決策,對于設計超越文化、國界和實現基于文化多樣性的設計創新極其具有意義。每年的評委主席由著名的專家輪流擔任。
紅星獎是國家級的政府公益獎項。不向任何參評企業和個人收取報名費、評審費和宣傳費用。同時,獎項還通過頒獎典禮、電視轉播、網絡新媒體、全球巡展和年鑒出版等形式,為參評者和企業提供盡可能多的宣傳推廣機會。
為保證紅星獎的聲譽和社會公信力,紅星獎自創立之日起,評審結果就沒有來自政府官員、紅星獎主席、執行主席等獎項組織者的影響,今后也將一如既往。
評審標準為創新性:該產品是否體現了設計與科技、人文的結合,產品中是否應用高新技術成果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用性:該產品在經濟社會、百姓生活中是否具有獨特功能,是否解決了實際問題、產生了積極效果,產品性能是否優于同類產品,人機交互是否簡便易于操作、使用和維護,產品是否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經濟性:該產品是否通過設計降低了企業成本、提升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了自身性價比。產品是否被消費者廣泛接受;環保性:該產品是否應用了清潔能源、環保材料,在設計、生產、選材、制造、使用等環節是否體現了節能環保的理念,是否耐用,零部件是否可拆卸便于循環再利用;工藝性:該產品是否在材料應用、加工工藝等方面表現突出,是否做到通用性強、質量優異、做工精良;美觀性:該產品外觀和造型在滿足實用性的前提下是否體現出獨特的設計理念,其外觀品質如何,是否具有視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