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彬
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勞動教育也從“原始”逐步走向“科學”。我們傳統的勞動教育模式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的需求,亟需改革創新,打造特專精的課程運行機制,讓勞動教育真正為學生成才而設。
一、創新思想理論,保障勞動教育課程走在時代前沿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勞動教育理論要立足傳承創新。要注重將勞動教育跟時代發展新技術相結合,融合校本“三禮”特色,根據時代需要改進勞動形態,不斷改善提升學生的創造性勞動能力,為勞動教育理論創新奠定基礎。要根據時代特色,根據校本“三禮”特色,強化勞動觀念的深入,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將勞動教育課程不斷改進完善,逐步滲透到各個學科教學中。
二、創新校本教材,開發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實踐平臺
“三禮”教育是我校多年來一直努力創建的品牌,我校“三禮”教材已推廣普及到全區,成為全區學習的榜樣。借助“三禮”讀本,改革創新原有的勞動教育形式,給學生更多勞動空間,增強勞動效應。如我們將“三禮”讀本中的主動撿拾垃圾,拓展到自覺打掃衛生、擺放桌椅、整理班級圖書角等,讓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范圍有更深認識,拓展勞動意識,樹立“勞動最光榮”思想;再如,“三禮”讀本中提到的尊老愛幼,我們將之落實為制作“愛心卡”“我給長輩做一件事”等,讓尊敬長輩不再流于形式,讓勞動教育得到真正的發展,為勞動教育的順利實施搭建良好的平臺。
校本課程“三禮”教育是立足于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方面的結合體。因此,我們的勞動教育課程也不僅僅要從思想上引導,更要把教材范圍拓展到以家庭實踐為中心,讓學生家長共同感悟勞動價值,讓學生認識到勞動是生活的一部分。引導家長們給孩子機會、教孩子方法,讓孩子體驗勞動的快樂與充實,熱愛勞動,自覺勞動。
三、創新課堂模式,促進勞動教育課程發揮時代特色
讓勞動教育融入課堂,融入家庭,融入社會,促進全民熱愛勞動的意識,推動形成勞動教育熱潮,是我們目前教育中亟需解決的難點。勞動教育課程的改革創新,是“三禮”特色下的新時代勞動教育能否順利實施推廣的關鍵。因而在課堂改革創新中我們應把握“三個結合”:第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奠基新時代勞動課堂的形成;第二,學科與勞動教育相結合,推動新時代勞動課堂的落實;第三,傳統勞動與現代課堂相結合,發揮新時代勞動課程特色。
新時代下的勞動教育要在傳統的基礎上添加現代因素。我們可以借助“互聯網+”的教學理念,充分運用多媒體、微課、慕課等創新課堂模式,加強課內課外的互動,增強時代感與吸引力,讓更多的學生獲得感知,體會到原來勞動教育課堂也可以這么有趣。
四、創新評價方式,推動勞動教育課程邁向新時代
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形成,單純依靠課堂模式的變革遠遠不夠,我們還要從評價方式上去推動,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評價內容多樣化。借助“三禮”校本教材,自主開發出“三禮特色下的新時代勞動教育”讀本。利用“勞動教育評價課”將評價內容從課堂表現延伸到課外,從勞動態度、勞動表現、勞動質量等方面逐一展開,細化分解,從根本上使學生更加重視勞動的體驗過程,真正達到勞動教育的目的。
評價形式多元化。借助“三禮”教育,我們制定出了《勞動教育評比手冊》。該手冊對學生的勞動行為規范進行日評、周評、月評、期評(同學監督,家長配合,老師檢測,行政抽查)。從反復測評中不斷反思、總結、改進,在循環往復的過程中,讓勞動教育形成于意識形態,實踐于日常生活。
評價主體多樣化。借助《勞動教育評比手冊》,我們將評價主體從老師單項評價,發展到學生之間互評,再到家長配合評價。讓評價更具真實性、客觀性。
勞動教育課程的漸進式變革之路還很長很遠,我們能做的是且行且思,鋪就坦途,為后來者照亮前路。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