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鳳
在數學教學中,當一個單元或一冊書學完后,教師都要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鞏固所學知識,然后綜合測試,以此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如何在復習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綜合測試水平?
一、加強知識的整理,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思維更廣闊、更全面
(一)單元知識的整理
當單元知識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所學得的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形成單元的知識模型。學生在整理過程中,通過自己積極的思維活動,對本單元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單元知識更有層次性。以后解決問題時思維更廣闊、全面。如教學完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后,引導學對本單元知識進行梳理,鼓勵學生先獨立思考、整理,然后小組內交流、討論,最后完善本單元的知識網。
學生通過對“圓柱和圓錐”單元知識的整理,對本單元知識形成了較完整的知識體系,以后在解答有關這兩個立體圖形的問題時,就能很快地利用相應的知識正確解答。加強學生對單元知識的整理,讓學生的思維更廣闊、更全面,能為學生綜合解決數學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全冊相關知識的整理
全冊教材學完后,把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在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方面也有很大的幫助。如學習了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百分數的認識”和第七單元“百分數的應用”后,教師可以把這兩個單元的知識綜合在一起進行復習教學:提供一個量(雞30只),一個百分數(10%),求鴨有幾只?師生共同編寫題目:
① 雞30只,鴨是雞的10%,鴨幾只?
② 雞30只,是鴨的10%,鴨幾只?
……
把這些題型放在一起練習,既復習了有關百分數的一些基本題型,又培養了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原本看似簡單的知識,通過這樣練習,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了。
二、提供重要數學信息,讓學生編寫習題,培養學生活用知識的能力
在應用題的復習教學中,有些教師根據本單元相關知識出一些練習題,讓學生逐一解答,然后逐題講解,比較枯燥,往往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自由參與編寫習題的機會,讓學生成為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地學習。如學完“百分數的應用”后,提供數學信息:六(1)班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要求學生根據這兩個信息編寫與本單元知識相關的習題并解答。學生的思維活躍,積極編寫。
在編寫習題時,學生把前面學的和本單元所學的有關百分數的知識都呈現出來。 由于習題是學生自己編寫的,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很快就把相關習題完成了。學生自由編題中深刻地理解了有關“百分數”的各種題型。在這過程中,學生收獲的不僅是會解答一些應用題,更重要的是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注重知識的聯系,一題多用,拓展練習,讓學生的思維更具靈動性
數學知識不是獨立存在的,數學練習題的關聯性很強,一個已知條件或一個知識點往往能變換出很多練習題來。根據這個特點,在復習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進行綜合練習。
四、建立錯題庫,總結題型結構特征和相應解題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性
每單元的學習中,難度比較高的題目,學生容易做錯。有些教師發現學生做錯后,及時講解,然后訓練類似的題目,簡單模仿就可以了。不久后,再把這樣的題目與其他題目綜合訓練,結果又做錯了。數學知識,萬變不離其宗,解錯題后,引導學生建立錯題庫,讓學生進一步思考,仔細分析錯誤原因,觀察題型的結構特征并及時總結解題方法,讓學生把握知識本質,提升思維水平,從而提高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維是數學的體操,在數學復習教學中,切忌采用題海戰術。唯有注重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才能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