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輝
實驗教學在物理教學中舉足輕重。近年來,各地方中考都有實驗操作,但眼下的實驗教學普遍存在著不重視、邊緣化、高耗低效現象。要想改變現狀首先要轉變思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通過中考實驗操作的契機,加大實驗教學力度,完善實驗教學設備。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能更好地理解物理規律,從實驗操作過程中解釋自然現象,這樣既達到了學生動手操作技能,又能在實驗中自主體會、感悟,從實驗中得到樂趣。在實驗中獲取知識、開解疑惑,從而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養成自主創新能力。
一、轉變教學思維,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了摩擦力、機械功和機械能等力學知識后,引導學生課內、課外進行綜合性的實驗探究。以最常見的交通工具--自行車來探究所學的力學問題。設置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①自行車的零部件哪些涉及到初中物理知識?②各個零部件有什么作用?③哪些地方涉及到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改變力的作用效果?④哪些地方又涉及有關摩擦力知識?如何增大和減小摩擦?⑤哪些零部件涉及到了杠桿原理?思考:它們分別屬于哪一類杠桿?省力、費力還是等臂杠桿?⑥自行車在運行過程中能量是如何轉化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探究,賦予他們廣闊的實驗和思維空間,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關鍵的是讓學生獲得的是“實用知識”,而不是“紙筆知識”。和老師的“灌輸知識”相比,前者是主動、積極的學習,后者是被動、被迫接受的,兩者的學習效果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實驗讓學生用生活化的眼光來對待物理學習,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這就是學以致用。
二、多種實驗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要想提升初中物理課堂的實效性,必須要更新教學模式,加強物理實驗是迫在眉睫的。一是做好教師課堂演示實驗。并要求學生在演示實驗操作過程中注意觀察實驗現象、小組交流分析、總結實驗原理、得出實驗結論。對于設備、場地要求較高的、相對復雜的實驗,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多媒體影視形象、直觀、生動,可以讓學生更明顯地觀察實驗效果、更快地找出實驗規律,得出結論。或者把實驗步驟制成微課,讓學生反復學習,進一步理解實驗規律。二是讓學生分組實驗,但實驗之前,教師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從實驗準備→實驗原理→實驗方案→實驗器材→實驗步驟等等一系列安排都要心中有數,雖然不必詳解,但要讓學生懂得自己動手、自行設計、自主探究。學生分組實驗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實驗操作課把自主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從操作中找到得與失,從而才能提升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只有這樣,通過實驗操作使物理實驗教學得到升華。使學生充分地掌握、理解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做到舉一反三。同時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深層次地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上可見:實驗可以讓學生更快地接受所學的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了解各種物理現象的成因,從根本上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三、變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
1.實驗教學能夠使物理知識化抽象為具體
我認為物理實驗可以化無形為有形、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通過實驗可以讓很多不好解釋的物理現象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同時物理實驗具有趣味性,一來緩解緊張的學習氛圍,二來還可以緩解理論學習的枯燥。例如:我們在講電路相關知識的時候,就可以把電路與水路形成對比講解,因為學生對水流相對是比較熟悉的,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電流,更容易去掌握所學知識。對于老師而言,既方便講授,又可以讓學生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2.物理實驗能夠使靜態理念知識轉變為動態學習
例如,我們在講平面鏡成像規律實驗的時候,就可以拿平面鏡讓學生自己感知、分析、總結。教師再加以引導,讓學生概括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等大”“等距”“虛像”“對稱”“垂直”,然后稍作講解即可。再比如我們在講壓強這一知識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菜刀鋒利與不鋒利切菜的實際感受,再借用俗話:磨刀不誤砍柴工。讓學生思考,討論這是為什么?再舉一些例子:拿圖釘、圓珠筆等等比較對手的作用效果。讓學生通過觀察、感知實驗過程去找出實驗現象,通過交流得出實驗原理。老師只是適當的引導,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學生學的東西才是自己的,在日常生活當中他們才會多去關注,然后運用到生活當中去。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