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
在國外,亞洲的韓國、日本足球運動的全面崛起,不僅僅在于足球職業化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于學校足球運動的普及與提高;日本文部省要求足球必須進入校園,并且將其寫進了教學大綱,從小學就進入必修課。日本與韓國是亞洲足球運動比較發達的國家,他們認為,通過普通學校的校園足球活動培養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重視全民參與,緊抓青少年足球運動的開展,是足球事業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基礎和動力。
從國內看,2009年6月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會議,揭開了我國促進青少年足球工作發展的新的里程碑。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通知》,制定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方案》,推進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更加廣泛、深入、健康地發展。2010年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座談會上,劉鵬局長就進一步推進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提出了五個方面的意見,提到要努力營造一個全社會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關心支持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良好氛圍。2015年,由中共中央明確、國務院發布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為中國足球的未來指明方向,使得足球這項世界第一運動在中國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這是我們提出此課題研究的出發點。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以梅縣區開展中小學參加校園足球活動的10所學校的學生、教師、學生家長為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主要有梅縣區校園足球開展的現狀調查,開展校園足球體育運動的模式,校園足球運動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校園足球運動的普及與推廣等。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參加校園足球學校及學生的基本情況調查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喜歡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占多數(82%),大多數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熱情是很高的,普遍認可體育運動對于生活的重要性。
籃球是學生中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其次是羽毛球項目,足球位列第三。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時的首選項目并不是足球,作為世界第一運動的足球來說,沒有得到多數學生的喜愛,學生參與足球項目的熱情不高,這意味著校園足球的普及和發展處于一種相對不利的局面。
梅縣區學校在開展校園足球運動之初,很多學校就發現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足球專業教師匱乏,許多學校體育教師的專業以田徑和籃球居多,足球專業的體育教師少之又少。同時非專業的足球教師也缺乏扎實的足球功底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過于老套、單一,缺少新意,遠遠不能適應和滿足現代足球運動的需要。這些不良因素大大阻礙了梅縣區校園足球的普及和發展。
2.家長對子女參與足球運動的態度調查及分析
由調查結果可知:在支持子女參與足球運動的原因里面,選擇增強體質、磨練意志的比例是97.8%;尊重子女愛好足球運動并支持的比例為38.6%;因為家長本身喜歡足球這項運動的比例為5.9%;認為與學業有沖突、打球是不務正業的比例為75.7%;而選擇希望子女能夠踢出名堂、成為球星的僅占1.8%;其他因素占15.4%。只有1.8%的學生家長是出于希望子女能夠在足球方面有所造詣、踢出成績,從而支持他們參與足球運動。這反映出學生家長在支持子女參與足球運動方面絕大多數持比較理性的態度,出發點是鍛煉子女們的體魄、愉悅身心,著重培養他們的興趣,家長擔心如果讓子女參加體育活動會與學業有沖突、打球是不務正業,不是單純地想使他們在足球方面有所建樹,取得成就。從而直接導致學生沒有參加體育活動鍛煉的意識和時間,身體健康意識不強,缺乏體育鍛煉的習慣和必要的運動技能。
同樣,校園足球活動開展以后,家長們心里大多會打一個問號:參加校園足球活動對自己子女的未來發展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怎么能夠保證他們參加校園足球活動是有益的,而不會耽誤學業、影響未來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及時向家長做好說明,消除他們的顧慮,讓他們支持子女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沒有家長的支持,校園足球活動想要順利開展將成為一句空話。
3.梅縣城區學校足球運動場情況
經調查,只有四所中學有標準的11人制足球場,其他中小學都是7人制足球場,在校學生人數眾多,學生的生均運動率不足。在校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學校發展相對滯后,足球運動場地狹小。學校足球場地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在教學及訓練等方面的需要,將嚴重影響校園足球的開展。
三、建議
1.加強教師培訓
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足球教練進行理論課或者實踐課的培訓,就是在為培養優秀的足球人才奠定厚實的基礎。各個學校應該根據需求,引進專業性較強的足球教師,并為本校現有體育教師提供科學性的培訓平臺,讓老師在培訓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足球教學水平。體育教師應該對發展校園足球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認識,應該通過培訓平臺,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開發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對足球運動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足球技能訓練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的足球運動水平。
2.家長應該讓孩子的學習與鍛煉相結合
家長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體育活動的重要性。要么擔心受傷,要么擔心耽誤學業,除此之外,應試教育、重文輕“武”思想、獨生子女現狀等也都不同程度上制約了校園足球的發展。開展校園足球的最終目的,就是既可以使青少年接受正規的體育訓練,又可以使學生對足球產生樂趣,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還可以為我國未來足球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減輕青少年后備人才極度匱乏的壓力。
所以,家長應該多了解開展校園足球的出發點,清楚了解校園足球的開展方式與目的,再決定是否讓子女參與。我們也建議國家考慮對參加過校園足球比賽的運動員在升學或進入體育運動學校時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或者在高中、大學也開展校園足球運動,讓那些注冊比賽的運動員能到相應的學校就讀,從而減少人才的流失,也能讓家長不用過多擔心子女因為踢球而影響了升學考試成績。
3.資金投入應隨活動的深入而增加
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加強組織建設。在過去一段時間開展的校園足球工作實踐表明,政府的重視程度是校園足球發展的關鍵,我們應結合青少年足球運動發展的現狀,一并運用政策杠桿和經濟杠桿,加強宣傳力度和宏觀調控力度。所以,我們需要各級政府、教育部門、學校乃至社會給予更多的支持。但隨著活動的深入推廣和近年來物價的飛漲,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應該考慮加大相應的項目撥款;或向社會尋求熱心企業來作為贊助商,從行動上做到真正重視校園足球的推廣。前國腳謝育新在談到足球人才培養時說,振興足球,重在人才培養,而足球發展重在基礎和技術,而足球基礎的形成主要在學校,所以要振興足球,就要切實抓好校園足球運動。這需要上級的大力支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場地設施建設,引進有能力、有水平的教練員。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高水平的足球人才,為梅州足球事業提供后備力量支撐。
4.政府及教育部門的重視
現在國家開始重視校園足球,教育部表示將完善政策,形成校園足球激勵機制;把學生的足球特長水平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寫實記錄,形成檔案,供上一級學校招生參考。這是富有遠見的重大舉措。毫無疑問,從娃娃抓起,在全國的校園中推行足球新政,對于推進校園足球普及,促進青少年強身健體、全面發展,夯實國家足球事業人才基礎,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可以肯定地說,把足球納入學校體育課程教學體系,作為體育課必修內容,必將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足球的機會。我國有數萬所中小學校,如果人人踢足球,無疑為中國足球開辟了巨大的足球人才來源。出生于梅縣的現任廣東省足協主席葉細權這樣闡述自己的理念:讓足球回歸校園、回歸社會、回歸市場。他提出:“虛張聲勢不行、急功近利不行、違背足球發展規律干事更不行。只有扎扎實實把最基礎的工作做好,才是出路。”這需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他認為,要引導孩子熱愛足球,從足球中得到快樂,熏陶團隊精神、拼搏精神;還要因地制宜建設足球場地,向城市社區、鄉村普及,并保證中小學足球教練的配置充足。大力開展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創建活動,把校園足球教學作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力抓手,通過體育課、課外活動、足球文化節、區校班際聯賽等方式,推動普及校園足球運動。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大力宣傳發展校園足球的重大意義,在全社會營造支持促進校園足球發展的良好氛圍。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