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娜
一篇好的教學設計必須要有清晰的教學目標,明確的教學重點,與學情相符的難點。教學目標是教師選擇教法的依據,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指南,教師上課,無論使用何種工具、手段都是為了讓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在《商品攝影中景深的控制》教學設計中我是這樣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
一、課前,利用主題學習網站、微信等信息技術工具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移動互聯和移動終端的普及,使自主學習、隨時學習成為可能,主題學習網站、微信等常用信息化工具對學習起到了良好的輔助作用,它們能有效果突破時空限制,讓學習者可以充分利用閑暇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
在《商品攝影中景深的控制》教學設計中,課前我根據教學需要,在自建的基于移動互聯的專題學習網站和微信學習群中發布預習及工作任務:學生利用網站資源自學,并參照教師給出的樣圖,模仿拍攝。通過信息技術讓學生提前介入學習任務,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帶著疑問進入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新課導入,充分利用視頻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引入學習任務
中職教育,專業要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要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要與生產過程對接,要能高度服務于地方產業。要實現對接,學生首先要對企業真實生產環境和生產過程有直觀了解,但不少學校因受條件限制,學生對企業情況和生產過程知之甚少,利用“視頻”呈現真實場景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在《商品攝影中景深的控制》教學設計中,為了讓學生直觀了解企業真實場景,我請電商企業主管在公司拍攝了介紹本次課任務的視頻。視頻以企業真實生產場景為背景,企業主管介紹自營京東商城“清城館”即將上架荔枝、芒果等當季水果,需要同學拍攝產品照片并為商城制主圖和產品詳情頁。在介紹任務的視頻中不僅呈現了企業工作場景,還插入了荔枝、芒果等水果的生長環境照片,直觀呈現企業真實工作情境,還巧妙地在教學中融入了企業的生產環境,使專業更好地服務于產業。
三、課中,運用虛擬仿真、交互課件、微課、學習網站等信息技術輔助突破教學重點、解決難點
課中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在這一環節中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使用信息技術,讓師生在課堂中共同參與,通過對話,溝通合作,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動態生成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解決難點。
在《商品攝影中景深的控制》教學設計中,為了讓學生理解焦距、物距、光圈與景深之間的關系,我用FLASH自制了交互動畫直觀形象展示三者關系,用虛擬仿真軟件模擬拍攝,直觀對比設置不同參數相機拍攝呈現的不同效果,減少了在設備操作過程中繁瑣和枯燥的講解;在商品拍攝實踐操作環節,學生如遇知識或操作技能困難可以通過微課或登錄專題學習網站自學,隨時解決難點,大大提高教學效率。虛擬仿真技術解決設備操作難點,觀看微課解決技能操作難點,專題網站測試完成知識內化。
四、課后,利用學習APP、主題網站等信息技術進行拓展學習
針對某門課程開發出適宜學生學習的APP或主題學習網站,不僅能夠讓學生學習操作更為簡單,而且真正把學習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學習,教師和企業導師可以通過軟件實時功能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指導,讓學生及時掌握相關知識技能和了解企業的真實需求,這正是“互聯網+教育”帶來的便利,它促進了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時間、空間、內容和方式等諸多方面的限制。
在《商品攝影中景深的控制》教學設計中,我讓各小組把拍攝完成的照片上傳到專題學習網站中,通過互評點贊的方式選出最佳人氣作品,企業專家遠程點評學生作品,指出優點及不足,提出修改意見。課后學生結合企業專家的點評、利用學習平臺提供的資源,修改完善后的作品再次上傳平臺給企業導師、教師、同學點評,既保證了學習的拓展與延續,更實現了對學生的多元評價。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