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茹 趙靜 安偉娟 鄭彩
就業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難題之一,隨著我國新就業形態的發展,我國政府開始運用財稅政策進行扶持與幫助,以此來促進新就業形態的穩定前進和可持續發展。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尊重勞動的主要體現,是保持國家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社會的迅猛發展,近些年來,我國的就業形勢較之前相比處于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但是就業問題依然十分嚴峻,情況不容樂觀。很多應屆畢業生由于缺乏豐富的工作經驗,難以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很多失業人員因為年齡的限制難以重新投入到工作崗位當中去;很多下崗工人因為受到各種權益的制約難以從事具有較高質量的工作;很多農民工因為自身學歷和受教育程度不高等問題難以適應工作的要求、難以承受高強度的工作負荷。這些群體的工作壓力大、就業問題難,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嚴重阻礙,對我國的財稅政策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和巨大的挑戰。
財稅政策是我國社會經濟政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對于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在刺激消費、影響供求關系等方面也是不可替代的。筆者在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探討新就業形態的發展現狀,提出當前我國就業問題中出現的問題與困難,并針對這些問題與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和建議,探討促進新就業形態發展的財稅政策。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在國家發出鼓勵民眾自主創業的號召并且提供政策支持的形勢和條件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依靠互聯網進行商品或資源的交換來獲取勞動報酬和收入價值。尤其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期間,我國涌現出了大量的新型就業崗位。比如,核酸檢測員、健康評估師、在線學習教師等等一大批的新就業形態脫穎而出,正式走進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和視野。相比于傳統的就業方式,這種新就業形勢顯現出了高靈活性、高包容性與高自由度的特點。新就業的蓬勃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減少了我國社會的就業壓力與人員波動,為我國的經濟建設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為我國的就業形勢創造了更多的可能,為我國經濟穩定發展貢獻出了巨大的力量。
然而,新形勢就業作為一種新事物出現,必然也會有很多需要改進與完善的地方,我國至今還沒有規范化的法律制度和保障制度對其進行約束與管理、培訓與監督。因此,解決我國新形勢就業中出現的財稅政策問題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一)企業創業貸款成本過高,財政資金的支持與投入不足
對于創業者而言,沒有充足的經驗以及足夠的資金是一個很容易在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是眾多自主創業者們必須要硬著頭皮面對的挑戰與不得不克服的困難。
銀行作為提供貸款服務的金融機構,在為創業者們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方面給予了莫大的幫助。然而,有很多的企業由于擔保條件不足,貸款的本金不夠,導致很難達成銀行的貸款條件,錯失在銀行進行貸款的機會,轉而向父母、親人或者朋友借貸。
這樣的情況不僅給創業者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還會使國家支持自主創業這一號召得不到充分的落實,使其成為了一個形同虛設的空口號,更是不利于新就業形態的壯大與發展。
與此同時,我國財稅政策的服務優惠力度也不夠強、范圍還不夠廣,除了一小部分國有企業可以享受財稅優惠以外,一些民營企業、中小公司和急需再就業的失業人員等群體完全享受不到財稅政策中的優惠,對于一些剛出校門不久的、想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而言更是難上加難。我國政府目前對財政資金的支持與投入不足以支撐大學生、農民工等群體的創業需求,難以有效解決我國目前的就業難題。
(二)政策缺乏良性互動,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沒有完全覆蓋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農民工基數大,全國各地待解決就業問題的農民工群體的數量自然也不少。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過于巨大,就業崗位難以匹配到眾多的農民工群體,急需解決的問題也因此變得更加棘手、更加突出,就業財稅政策難以普及并滲透到每一位農民工的身上。
不僅僅是農村人口就業難度大,城鎮人口由于就業面狹窄等原因導致的就業問題也很突出。根據有關調查和新聞報道,我國新增的就業人口總量為兩千萬左右,在這其中,應屆畢業生總量為五百萬左右。由此可見,我國新增人口越來越多,而我國能提供的就業崗位的數量卻嚴重不足,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崗位競爭越來越激烈,就業率的情況依然不允許國家和有關部門松懈。
財稅政策并沒有落實到實務,我國現有的就業政策難以有效解決現階段的就業問題,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廣大人民群眾的急切需求,不能有效促進新就業形態的穩定健康發展。
(三)我國沒有建立健全就業服務體系
由于我國目前沒有建立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導致再就業人員的就業信息獲取較難,培訓力度不夠,對于權責分工不明確,對于工作內容和任務一知半解,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諸多困難。
除此之外,我國產業結構因為社會和經濟的迅猛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對我國的制度和政策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加大對新就業形態的財稅扶持和財政資金的投入
由于我國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這一客觀事實,我國政府應該積極借鑒國外的政策體系的建立與實施經驗,出臺公平、公正、操作性強、覆蓋面廣、服務性高的扶持政策。比如政府的公共財政支出應該加大資金投入的比例,實行多種可靠的稅收優惠,適當放寬貸款條件,以此來保障一些中小私營企業和想自主創業的應屆畢業生的貸款機會。同時,還要健全就業方面的財政支出結構,發揮創新思維,實行多種政策,創造各種條件,來幫助農民工和畢業生群體解決就業困難,幫助他們創業前期的資金問題。
(二)擴大財稅優惠政策的范圍
我國的經濟發展除了要有國有企業的發展以外,也少不了私營企業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總數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涌現了出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靈活就業、自主創業。
國家和政府不能把那些想創業卻沒有創業機會的人關在門外,要擴大財稅優惠政策的范圍,既要擴大享受對象的范圍,又要兼顧優惠的力度。相比國有企業,我國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廣闊,發展潛力越來越大,但同時競爭也更激烈、壓力也更大,他們要想在當今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條件下有一席之地,少不了政府的鼓勵與支持。
國家要讓一些非國有企業和中小企業也能享受到財稅優惠政策,給予這些群體創業資金和創業機會,展示出中小企業的優勢,有利于我國就業市場的擴大,有利于我國經濟建設的穩定發展。可以通過對企業的辦公用房等設施給予財政資金支持,從而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緩解當今嚴峻的就業形勢,為我國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三)開展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
由于我國的農村人口總量高達一千萬,因此,首先解決廣大農村人口的就業問題是重中之重。我國的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不夠高,導致難以承擔社會上的一些需要高技術產業的工作,他們就業范圍窄,就業難度大。他們的就業難度指數高,我國的失業人口比例就會只增不減。針對這樣的嚴重情況,政府應該出資對這些有就業困難的農民工群體進行定期的、有效的、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除了保障全國各地的農村人口完成義務教育以外,還要加大職業培訓,讓廣大農村人口有一技之長。要保障那些沒有條件和能力受高等教育的農村人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與熱心幫扶下也能擁有一個看家的本領,學會一項可以滿足自己基本生活需求的技能,讓他們能適應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
(四)完善失業人口的保險制度
失業保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出現就業風險。失業人員可以到有關部門領取一份失業保險,保障該群體人員在失業期間有資金周轉。這樣的制度不僅為失業人員的生活風險提供穩定可靠的保障,減少失業人員的失業壓力,緩和就業矛盾,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失業難關,還可以鼓勵失業人員大膽創業,盡快實現再就業。還要合理制定失業救濟金的領取標準和使用條件,放寬異地工作人員的地域限制,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從而為更多的勞動者提供就業機會。
(五)完善社保制度
由于我國現有法律法規對于互聯網就業等新就業形態沒有明確的界定和約束,因此,為了適應新就業形態的發展,我國還應該完善社保制度,解決平臺企業與個體勞動者之間的糾紛。
綜上所述,解決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就業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促進我國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要想在真正意義上改善就業問題,就需要國家和政府集思廣益,采取多種措施,建立相關法律法規,改進完善財稅政策,提供資金扶持與幫助。
(本文作者單位: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課題項目:2020年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課題《疫情影響下就業政策與經濟政策協調聯動機制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RS-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