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宇
摘 要:在“大智移云”背景下,會計信息化以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為背景迅速發展。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管理會計角色邊界在不斷擴展。因此,管理會計工具創新的探索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基于ANT理論視角探討在“大智移云”背景下管理會計創新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嘗試給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管理會計;ANT理論;“大智移云”背景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12(b)--03
管理會計是一門具有挑戰、不斷發展的學科,其主要通過運用不同的管理會計工具,幫助企業管理層處理相關決策,從而幫助企業不斷發展并逐步實施其戰略。現今,在“大智移云”環境背景下,不論是傳統的成本計算,還是近年來興起的作業成本法、平衡計分卡,甚至是多種管理會計工具協同組成的企業管理會計體系,都需要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尋求創新的機遇,強調不同工具之間的合作與協調,以防管理會計相關性的遺失。行動者網絡理論(Actor-Network Theory,ANT)作為一種社會學分析方法,被看作進行管理會計創新研究的特殊視角。本文認為管理會計工具實際上是管理會計實踐與應用的主要表現形式,通過ANT理論研究管理會計創新路徑可以引發對管理會計工具創新的思考,需要強調的是基于ANT理論,人類行動者與非人類行動者存在平等關系。本文將結合ANT理論與“大智移云”背景,探討管理會計創新的機遇與挑戰。
1 “大智移云”背景對管理會計創新的影響
從戰略管理、預算管理,到成本管理和績效管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擁有截然不同的職能邊界。同時,管理會計在不同環境因素影響下,可視為承擔不同角色。換句話說,當企業需要創造價值時,動態環境的變化可以導致管理會計角色發生改變,如打破固有的管理會計職能帶來相應創新。管理會計創新可以幫助管理人員加強企業大腦、減少決策出錯率、提高數據處理效率與精準度以及高效控制組織效率與架構。簡單而言,目前常見的管理會計工具有戰略地圖、滾動預算管理、作業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和平衡計分卡等,但隨著社會發展和理論研究的逐步深入,現有管理會計工具逐漸無法滿足管理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于企業管理的需求。在“大智移云”背景下,管理會計創新也逐漸被廣泛關注,某些公司開始把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融入到企業管理中。何晴(2018)指出:“企業可通過搭建云平臺等信息化手段將各個部門的數據進行共享,從而有機聯系不同部門的相關信息,幫助企業提高全面預算管理效率,降低信息獲取成本,更好實現企業戰略管理需求。”同時,由于環境變化,管理會計所需信息也逐漸由結構化數據轉變為非結構化數據,因此對于數據處理工具的要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管理會計創新勢在必行。許亞湖和王婷(2015)研究中提到:“在數據挖掘的過程中,需要采用一些分析工具,幫助企業進行數據處理。”除此之外,云計算的普及和應用也為管理會計創新打下一定基礎,同時也為管理會計的應用與實踐帶來了機遇。
2 基于ANT理論的管理會計研究
ANT理論使研究人員能夠探索人類行動者與非人類行動者之間的互動、聯系和影響,主要涉及行動者、非人類行動者以及它們組成的網絡,還包括“黑匣子”“轉義者”“代理”和轉譯過程分析等。管理會計的創新是未知且充滿不確定性的,該過程在ANT網絡中是復雜的轉譯過程的產物,由各種行動者組成的網絡不僅包括人員和企業,還包括其他的技術、信息、理念、思想、資金和知識等。Latour(2007)認為“通過作出改變來改變事務狀態的任何事情都是行動者,ANT理論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可以幫助管理會計整合各種人類行動者或非人類行動者作用以建立高效的網絡。”現今,基于“大智移云”環境背景下,更多的非人類行動者參與到管理會計理論和應用的創新建設中來。在ANT理論視角下,管理會計發展是不穩定的,研究人員可把其看作擴展的網絡,而不僅是人員和技術的實踐。ANT理論主要涉及幾個部分,除了之前所提及的人類行動者與非人類行動者,還需要強調基于ANT理論所構建的異質性網絡。本文認為,“大智移云”背景所提供環境要素已經影響到管理會計系統所構建的網絡,甚至其中某些要素扮演了ANT理論中“轉義者”或“代理”的角色,幫助不同的人類行動者與非人類行動者作用于管理會計創新之中。值得一提的是,Briers和Chua 在2003年發現:“ANT理論能夠將常用的管理會計方法轉換為針對特定情況的特定方法,如把數據存儲庫轉換為成本驅動因素矩陣和客戶、供應商數據庫,又或者把總分類賬和子分類賬轉換為成本計算系統或績效管理系統。”當網絡中的不同行動者受環境背景影響相互作用時,管理會計工具創新或者說管理會計實踐創新才得以實施。“管理會計可以通過控制人類和非人類行動者建立的網絡而進行創新(Jones和Dugdale,2002)。”主要的人類行動者包括學者、顧問、專業團體、經理和會計師等,而非人類行動者包括概念、理論和思想,例如信息、技術、工具、模型和軟件包。需要關注的是“大智移云”背景為管理會計創新提供了更多非人類行動者要素,這無疑為管理會計創新帶來了機遇。
3 管理會計創新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管理會計創新的成功與否取決于人類行動者與非人類行動者通過“轉義者”和“代理”相互作用并構成高效網絡,且人類行動者與非人類行動者之間存在去中心化的平等關系。因此,“大智移云”背景所推動的信息共享與技術改革同樣影響著管理會計的發展,也影響管理會計工具創新。正如之前所提及,“大智移云”概念代表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等技術相互結合與作用,并且利用該概念進行數據和信息的搜集、分類、處理和分析等工作。基于ANT理論中非人類行動者同樣占據重要地位,如信息、技術、工具等,所以本文認為企業在此環境背景下經歷著巨大的變化。
3.1 網絡平臺信息安全隱患
“大智移云”背景下,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信息平臺,獲得更加透明的多行業數據,與自身企業進行多維度類比,為企業戰略實施進行宏觀調控。“大智移云”背景拓寬了企業獲取數據的邊界,企業所能獲得的信息不再僅局限于企業內部,而是由內向外有效延伸。在該背景下,企業不僅可以通過獲取市場及外部媒體數據,甚至可以獲取同類型同行業企業的相關可披露數據。換句話說,企業從一開始僅能獲取單一的結構化數據,到今天,已經可以獲取多樣不同形式和類型的非結構化數據。無論是企業的數據質量與數據管理效率,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在大數據下,企業的數據挖掘技術和可視化分析更為企業提供了動態的數據信息和綜合性的管理與決策建議。不僅如此,企業管理者還可以充分發揮大數據信息平臺優勢,利用平臺所提供的大量數據對當前市場供求關系進行分析,從而為企業帶來新的商機。更令人驚喜的是,利用云平臺等技術進行相關數據的存儲及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企業節約成本。無論從積極還是消極的角度來看,信息邊界的不斷開拓可以被視為影響管理會計實踐的非人類行動者之一。值得思考的是大多數情況下在企業利用網絡信息平臺獲取數據之前,必須提供自身的相關信息,該過程可能會導致企業私密信息泄露,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除此之外,移動互聯儲存技術并不是萬無一失的,平臺并不能保證企業信息永遠安全,在信息存儲及處理的過程中,這些私密信息仍會面臨被黑客攻擊或篡改的風險,一旦決策者使用了這些被惡意處理的“特殊”信息,后果不堪設想。
3.2 職能需求增加而企業技術與能力不足
隨著“大智移云”環境影響日漸廣泛,管理會計信息使用者對當前管理會計工具的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傳統的財務人員把工作重心放在賬務的記錄與處理上,現今隨著信息的豐富,管理會計職能邊界發生變化,企業需要更加完整、透明、動態的數據信息和綜合性的管理與決策建議,從而幫助企業更好實施戰略,實現更多企業價值。聯系實際,大多數企業在使用管理會計工具時,并不能與企業具體業務完美結合,即企業缺乏應用管理會計工具并結合自身進行實踐調整的能力。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不等于生搬硬套,只有從基礎踏實的管理會計理論出發,再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與經營模式,企業才能夠完整地應用管理會計工具,使其發揮最大效用,幫助企業管理者作經營決策。不僅如此,在“大智移云”背景下,科技與技術不斷發展,許多企業管理者發現單一的績效報告和成本報告已經不能滿足企業決策需求,企業的智能化管理會計系統也需要進行不斷更新,如結合統計學分析工具等。此類技術的改革作為影響企業管理會計網絡的非人類行動者,必須被企業重視。
3.3 企業員工思想亟待革新
在我國現有環境下,研究者們普遍認為管理會計現行制度改革困難大且管理會計理論發展路徑創新困難。當“大智移云”時代到來,部分企業逐漸意識到中國特色管理會計體系必須得到發展,它們勇于創新與改造,致力于以西方的管理會計理論為基礎,結合企業自身實踐與經營情況,不斷為管理會計工具的實施作出調整與改變,最終收獲適合自身企業發展與應用的管理會計工具,成為我國管理會計實施的典范。“大智移云”背景無疑為此類企業帶來了改革創新的機遇。但在大多數企業中,不同部門的員工對于企業管理會計系統的實施憂心忡忡,他們未能意識到管理會計的普及與創新是勢在必行的。如企業財務人員擔心在管理會計系統實施后,自身利益受到損害,所以他們只想保持原有狀態和工作方式,這種不積極進取的心態是不可取的。又或者,如企業管理層不愿意花大價錢引進相應新技術、工具,或及時引進了新技術、工具但未能在公司上下進行宣傳,未能為員工樹立起正確的思想和意識,導致新技術、工具使用困難,未能及時發揮其效用。因此,落后的思想與理念可以看作管理會計創新網絡中非人類行動者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管理會計創新。
4 管理會計工具創新思考及相關建議
盡管在ANT理論下,非人類行動者如信息、技術和思想為管理會計創新網絡帶來了機遇與挑戰,但人類行動者如政府人員、企業管理者、會計人員等對于管理會計網絡仍扮演重要角色,為管理會計工具的創新提供不同的思路。本文認為可以通過強調管理會計創新網絡人類行動者的工作、互動和變化幫助該網絡復雜化、高密度化,從而形成管理會計網絡高覆蓋率,創造符合我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4.1 政府機構
從國家角度來看,“大智移云”環境發展帶動了技術的革新與科技的飛躍,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法律,保證數據平臺信息安全與私密性,同時大力扶持企業進行新技術的應用,充分調控平臺使用效率與數據共享成果,鼓勵個人積極學習管理會計相關知識,打造專業復合型管理會計人才。國家財政部門應重視和發揮引導作用,積極鼓勵大中小企業進行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如交換專業管理會計人才,保證管理會計體系在成功案例的同類型同行業企業中都得到快速建設。國家教育部門應重視培養管理會計專門人才,特別是鼓勵高校教師積極研究管理會計創新體系與培養管理會計專業學生,真正做到從上到下的普及管理會計理論知識,為日后管理會計實踐與應用的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高校可以選擇與知名公司合作,打造專業班,讓學生可以盡早接觸到管理會計體系的實踐中來,以適應“大智移云”環境背景。重要的是,國家應結合“大智移云”時代背景特色,向政府部門人員、企業、高校甚至個人宣傳管理會計建設必要性,幫助落后團體擺脫傳統思想,要求其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進取,為中國特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添磚加瓦。不僅如此,政府更應強調在“大智移云”時代,信息安全是第一位,只有保證信息的高度私密與安全,才能真正幫助企業管理會計創新與實踐,為企業創造價值。
4.2 企業管理層
從企業角度來看,企業應關注國家政策變化,實時響應國家號召,充分認識新技術應用的必要性,加強建設管理會計信息系統與數據平臺。“大智移云”環境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與優勢,隨著管理會計工具職能需求增加,企業必須大力灌輸正確思想,加強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管理會計相關知識的學習,構建專業型管理人員團隊與管理會計體系。作為企業管理層人員,同樣作為管理會計創新網絡中的人類行動者,管理層人員必須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保證管理會計決策信息使用恰當,并為企業戰略的實施與企業價值的創造帶來優勢。不僅如此,為了解決大多數企業所面臨的能力與技術不足問題,企業管理層人員應當從自身做起,加強自身管理會計知識、管理會計工具的系統性學習和管理會計系統的普及與應用,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為其他員工作出表率。企業管理層必須加強宣傳“大智移云”背景相關知識,鼓勵員工與時俱進,使新技術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同類型企業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換管理會計人才,外派學習與實踐,保證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穩健。除此之外,在管理層人員選擇數據平臺時,必須把信息安全放在第一位,確保選用的動態數據安全可靠,在可以幫助管理會計信息使用者作決策的同時,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有必要時,企業可以另外購買安全防護系統,保證企業私密信息的高度安全。
4.3 企業員工
從個人角度來看,企業員工應當調動自身積極性,改變傳統觀念,充分認識到管理會計知識與管理會計體系學習的重要性,積極與價值鏈不同環節組織和人員溝通,加強信息化意識,培養大局觀念,為企業實現更多價值。同時,有一定研究基礎的企業員工可以嘗試探求企業管理會計發展路徑,從原本的被動型會計核算人才向主動型管理會計復合人才轉型。值得一提的是,在企業選擇數據平臺進行數據的儲存和使用時,企業員工必須保持良好的職業操守與誠信度,不得隨意提交與處理企業私密信息,防止企業私密信息的泄露,給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企業技術與能力不足時,員工更應從自身做起,積極向上反映企業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如更新設備等,真正做到從企業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明確自身角色,為企業發展創造優勢。
5 結語
毫無疑問的是“大智移云”背景為管理會計創新帶來了無限機遇,同時基于ANT理論,非人類行動者與人類行動者兩者地位平等,同樣在管理會計創新網絡為不同要素的互動發生作用,研究者們不應忽視非人類行動者在管理會計創新中所代表的角色。只有兼顧人類行動者與非人類行動者在管理會計網絡中的作用,中國企業才能建設出符合自身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與管理會計系統。
參考文獻
何晴.“大智移云”時代管理會計在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會計師,2018(01):6-7.
許亞湖,王婷.大數據時代管理會計的變革[J].財會通訊,2015(16):13-15.
Bruno Latour. On actor-network theory: A few clarifications[J]. Otto Schwartz,1996,47(04).
Jane Baxter,Wai Fong Chua. Alternative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whence and whither[J]. Elsevier Ltd,2003,28(02).
T Colwyn Jones,David Dugdale. The ABC bandwagon and the juggernaut of modernity[J]. Elsevier Ltd,2002,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