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水彩畫是現代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在藝術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藝術的內涵。在當前的水彩畫發展中,應當積極地繼承和創新傳統文化,使水彩畫技法能夠有效地與傳統藝術進行創新融合,以促進水彩畫更好、更快的發展。
關鍵詞:水彩畫;技法;畫法;傳承;創新
一、水彩畫的表現技法
傳統水彩繪畫技術主要是利用“水”來發展的,其基本的技法主要分為兩類:干繪畫和濕繪畫。水性著色技術逐漸從明變暗。通過干、濕繪畫的結合,可以使所繪物象達到明亮、透明、平滑和濕潤的效果。在繪畫過程中可以分別使用這兩種方法,并且對于每一幅好的作品,都是分別組合使用不同的、合適的技法,使其畫面能成功地體現畫家的藝術觀念。成功的作品不僅將畫家的情感融入繪畫,而且還展示了其熟練準確的技巧,廣泛運用圖像、色彩、藝術觀念和語言來描繪事物。這兩種水彩繪畫技法有兩個主要分支,具體的創作方法和技巧如下[1]。
(一)水彩畫的基本表現技法
1.干畫法
水彩繪畫中的干畫方法是一種相對簡單的基本繪畫方法。干繪畫是一種多層繪畫,通常使用顏色之間的透明度來控制畫面。干涂層不需要精確的時間控制,可以重復進行。該技術也是繪畫中常用的基本繪畫方法。這種繪制方法主要用于顯示邊框、清晰的身體紋理和豐富的色彩。在較大型的干圖中有許多較小的分支:
(1)層涂法:在該噴涂方法中,第一涂層干燥之后進行重疊噴涂。根據圖像需要繪制圖層,有些零件可以繪制一次或多次。但是,如果頻繁涂繪,顏色的透明度將會消失。涂層過程與現有顏色重疊,并且可以預期背景顏色的混合效果,這是不容忽視的。涂布過程產生的圖像具有高的體積敏感性,適合于顯示物體的光敏部分。
(2)罩色法:實際上這是一種干式重疊方法,通常用于混合整個圖像的顏色或模糊整個環境的影響。如果覆蓋顏色,則可以在冷色和暖色之間進行對比。但是,請注意不要突出、顯示背景色。
(3)接色法:該方法引人注目,顏色鮮艷。
(4)枯筆法:畫筆的含水量以及運筆的速度可以決定顏色的深淺。因此,將枯筆法與繪圖紙的紋理相結合,使其產生白色效果。另外,增加刷子的液體量,在粗糙的紙上繪圖也會產生白色效果[2]。
2.濕畫法
濕涂法將兩層非涂膜彼此結合,彼此鉆孔,使邊緣變軟并達到漸進效果。連接時請注意刷子的濕度。水分過多會影響圖像,并造成不必要的污染。這種繪畫方法可以展現水彩畫的藝術魅力,并且可以使顏色變得更好。這種繪畫方法也是最常用的繪畫技術之一。泛型涂料還有許多小的分支,例如,濕法重疊法與干法涂料法中的重疊法相同,但是在背面加了飽和水,使涂料自然通過。使用分色方法,可以用單色或深色來破壞以前的顏色并獲得自然染色的結果。此技術最適合一般繪圖和寬背景。
濕粘合方法是在第二遍葉子上繪制和合并顏色時,使畫筆的顏色和水分飽和。沉淀過程通常與紙的結構結合在一起,以便顏料可以在篩網上形成殘留物。
(二)水彩畫的特殊表現技法
水彩繪畫的特殊設計技術包括:工具結構和材料。
1.刀刮法
通常在染色之前,先用拉刀將其掛在一張紙上,然后從紙上刮下來。刮刀方法也可以用于染色。油漆干燥后,仍然可以用小刀刮擦白色。它具有顯示光澤或小高光的效果。這項特殊技術可使平滑的音調產生細膩自然的效果。
2.蠟筆法
可以在涂裝前難以隱藏的地方使用白色乳膏、油漆和精油進行涂裝,因此可以用筆一次涂更多,也可以將其放置在從未使用過化學藥品或液體的地方。這不僅可以增強繪圖效果,還可以為以后的細節騰出空間[3]。
3.吸洗法
該技術分為兩部分:吸收和清潔。“吸收”主要是使用薄紙、宣紙、海綿等吸收濕色;“清潔”通常是指使用大量的水來減輕或洗掉油漆的特定部分。這兩個部分也可以同時使用,但要注意重復的程度和頻率。
4.噴水法
當油漆沒有變干時,可以使用噴壺將筆硬化,使筆變得光滑,或者在染色前噴水。
5.撒鹽法
鹽擴散法是在染料中產生特殊肌理效果的方法。當顏色和水分充滿時,有必要按照圖像要求噴涂鹽粒。鹽可以吸收顏色和水分。使用此方法時,要注意水分,因為它失去作用的速度太慢。
6.對印法
創作者可以在光滑的表面,例如玻璃或水表面,首先繪制大的顏色關系,然后繪制圖片,圖形印刷結構良好。
二、水彩技法的創新與傳承表現
作為一種表達方法,水彩技法通常是指繪畫和生產的方法以及繪畫的經驗和技巧。同時,這項技術還開發了筆、紙、油漆、水以及其他材料和介質的特性。水彩畫技法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而演變,進而貫穿整個繪畫歷史。縱觀水彩畫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水彩畫技術的演變是一個不斷發展和技術融合的過程。新技術的出現是對舊技術的擴展、開發和整合。
(一)水彩畫技法自身的演變和延伸
隨著水彩畫的發展,新技術不斷涌現。新技術是對舊技術不斷改進和發展的結果。它是從舊技術發展而來的,具有舊技術的特征,與以前的技術不同。例如,水彩繪畫的平涂過程通常只需要均勻或微妙的顏色,無需強調畫筆的效果。隨著測井技術的發展,它已經發展成為一種不同的技術。例如,英國藝術家科特曼(Kotman)在多色膠片中增加了一種單色涂層技術,以使圖像更加生動和鮮明。這使涂層技術更加豐富多樣。多色涂層技術保留了整體涂層技術的原始特征,并且與整體涂層相似,結合不同的顏料涂層以實現豐富多彩的效果,技術特色鮮明,它是整體涂層技術的擴展和多樣化。
(二)水彩畫技法與其他技法綜合的演變和發展
許多白手起家的水彩畫家都是油畫家和版畫家,這激發了他們產生了將其他繪畫技術融入水彩畫的想法。例如,瑞典藝術家Zorn在他的《叢林中》一書中,借用了油畫并添加了白水來展示附近的樹葉,為圖片添加了豐富的層次。最初的水彩繪畫技術是用透明的顏色渲染的,但是現在添加的粉紅色已經改變了水彩繪畫技術的性質以及水彩繪畫技術的創造。美國藝術家安德魯·懷斯(Andrew Wise)將古老的技巧引入水彩畫。首先,他介紹了彩色繪畫和封面的多層繪畫。在他的作品《老人的畫像》中,我們可以看到,蛋彩畫的精細繪制被應用于人臉,獨特的色線和色點排列被用來表現編織中的間隙和基本色,以及各種層的油漆,以顯示溫暖和涼爽的色彩。背景經過多層啞光處理,衣服使明暗之間保持平直,從而突出了頭部[4]。美國藝術家雷蒙德·凱利(Raymond Kelly)運用淺色繪畫技術將這兩種顏色結合在一起,首先使用粉筆和水彩筆,最后使用粉筆。在他的《Baby Dasha》中,我們可以看到這項技術的廣泛使用[5]。還有很多這樣的藝術家,他們將不同的繪畫技術應用于水彩畫,拓寬了水彩繪畫技術的范圍,并產生了水彩繪畫的新方法。
(三)水彩畫技法的不斷變化和豐富
在水彩畫的繪畫過程中,技法在不斷變化和豐富。尤其是水彩繪畫已從使用羊皮紙和水彩擴展到紙質油漆、白皮書、宣紙、布、纖維和灰泥等,并且從棕色擴展到蛋彩、粉彩、丙烯酸涂料、油性顏料、油性粉彩等。這些工具應用的范圍從刷子到噴涂、刮擦、成型、印刷、漂白、注塑成型等。從用水和鹽到鹽、粉末、沙、油等的運用新技術越來越多。其中,美國水彩畫家約翰·麥克斯韋(John Maxwell)經過多年的實驗,發明了一項創新技術。將第一套有色布和紙,用丙烯酸化合物粘合到白色玻璃纖維板上,然后用刷子和丙烯酸涂料上漆[6]。他用纖維板代替了原來的水彩紙,從傳統的鋼筆畫方法轉變為織物和紙的裝訂方法,劃定了原始水彩畫技術范圍,并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彩色圖像。特別是丙烯酸涂料問世之后,許多畫家都使用這種類型的涂料代替水彩顏料來進行涂繪。繪圖工具的范圍從基本的袋子到油色的刀,噴壺,吹風機等。
(四)水彩畫技法創新對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沒有傳統遺產,就沒有創新,傳統是創新的基礎。水彩和繪畫的巧妙結合以及水彩畫獨特的藝術技巧,必須經過嚴格的基礎培訓,然后他們才能在連續實踐中掌握、運用和創新。從技術角度來看,美國藝術家安德魯·懷斯的作品具有濃郁的本土特色。在現代藝術流行的美國,他仍然使用數百年前意大利流行的傳統繪畫技術[7]。同時,他是創新者,他將蛋彩畫技術引入繪畫藝術。他的風格是蛋彩畫和封面多層著色的杰作,這表明傳統遺產非常重要。
技術創新對于變革來說是有價值的,但為變革而努力的基礎是加深人們的社會生活,生活是技術創新的源泉。通過觀察、理解和經驗,我們可以發現時間的變化和生活的復雜性,并發現我們的問題和新的技術需求。沒有生命就不能創造。如果您對生活一無所知,您將無法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也無法繪制出動人的作品。“生活是創造的源泉”[8]。藝術家的事業與“生活”息息相關。水彩繪畫技術的創新與這種“資源”不可分割。
水彩繪畫技術的每一項發展都是創新。技術創新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展。沒有水彩繪畫技術的創新,水彩繪畫技術就不會發展。節水技術的面貌不斷變化和發展。水彩畫大膽地借鑒了其他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法,并在其他藝術形式上留下了鮮明的標記。
三、結語
水彩畫在中國是一種完善的藝術形式,并且在中國藝術發展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在發展水彩繪畫技術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掘繪畫技巧,我們必須認真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遺產,并在各個方面進行創新,以促進其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洋蘊琦.表現技法研究——水彩畫表現技法與現代商業插畫的結合[J].西部皮革,2018(24):142.
[2]吳昊.水彩技法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3):12-13.
[3]李衛平.中國水彩畫材料與技法發展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6):30-31、34.
[4]劉妍宏.論水彩技法在插畫藝術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19(10):127.
[5]周雪潔,劉福青,蓋鴻章.環設專業水彩表現技法課程的創新思維教學[J].住宅與房地產,2019(30):230.
[6]劉春霞.水彩風景畫技法在手繪效果圖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12(6):131-133,137.
[7]侯文勇.水彩在藝術設計表現中的應用性研究[J].大眾文藝,2012(15):81-82.
[8]呂華斌.水彩技法在設計類課程中輔助作用的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9):33-34.
作者簡介:王曉飛,遼寧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