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淑香
【內容摘要】高中化學有機物在化學學科當中始終占據著主導位置,在高考試卷當中也占有較高的分值,但是,由于有機物的分子結構復雜,化學反應原理深奧,化學分子式難于掌握,學生極易陷入學習瓶頸,導致化學學科成績不盡人意。因此,本文將圍繞著高中化學有機物的有效學習方法展開全面論述。
【關鍵詞】高中化學 ?有機物 ?學習方法
化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化學有機物,作為生命產生的物質基礎,在化學學科當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中生既要深入透徹理解和掌握有機物的概念、化學式、實驗原理,同時也要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法,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一、擅于觀察,興趣啟發
高中化學知識理論性強、實踐性強,尤其在有機物的學習過程中,復雜的分子結構與化學反應原理,令許多學生望而卻步。因此,化學教師應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以學生興趣為著眼點,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借助于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有機物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正確引導學生擅于觀察生活,留意生活中的有機物,理論聯系實際,將觀察到的有機物與化學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相結合,對進一步了解有機物、掌握有機物的化學反應原理大有裨益。比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食品添加劑,在每一種食品包裝上都標有護色劑、抗氧化劑、漂白劑、膨松劑等成分,以單一劑式復合膨松劑這種有機物為例,化學反應原理是NaHCO3與酸性鹽作用而產生CO2氣體。化學反應式是:NaHCO3+酸性鹽→CO2↑+中性鹽+H2O。學生只有抓住現實生活中的某一種有機物的特點,同時,將其用化學反應式表達出來,就會對有機物的生成物有所了解。只有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才能在觀察中形成科學的判斷和分析,從而形成自己獨有的科學結論①。進而促進自己在觀察中獲得新的啟發,進一步深化理解化學有機物的相關知識。
二、基礎練習,知識累積
有機物包括含碳化合物、碳氫化合物以及常見的衍生物,包括碳氧化物、碳硫化物、碳酸、碳酸鹽、碳酸氫鹽、金屬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碳硼烷等諸多種類。因此,學生在學習有機物過程中,極易被有機物復雜的化學反應原理以及各類別有機物的基本概念所誤導。因此,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當中,應當緊緊抓住有機物的基礎概念知識以及基本化學反應原理,多接觸一些基礎題型,而不能一味的追求“高難度”而導致基礎知識薄弱,給化學成績的提升帶來不利影響。
在有機物知識的入門階段,學生應當熟練掌握有機物的命名原則,通過練習有機物命名的習題,來夯實有機物常識性的知識基礎。比如下面有機物的命名哪些是正確的,選項A是1,2-二甲基戊烷,選項B是2-乙基戊烷,選項C是3,4-二甲基戊烷,選項D是3-甲基己烷,很明顯,正確答案應該選擇D。再比如下面有機物的名稱當中,命名不正確的有哪些?選項A是3,3-二甲基-1-丁烯,選項B是1-甲基戊烷,選項C是4-甲基-2-戊烯,選項D是2-甲基-2-丙烯,根據有機物概念可以判斷出正確的答案是B和D。通過練習基礎性習題,能夠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有機物概念,對后續學習更加復雜的分子結構以及化學反應原理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強化學習,深化記憶
化學知識的學習既有理科特征又有文科特征。其理科學習特征主要體現在實驗和計算過程中。而文科學習特征主要體現在記憶式的學習方法,在學習有機物的知識點時,學生只有牢記有機物的關鍵知識點,才能更好的在實踐中運用。尤其是對于有機物知識的學習,很多物質的狀態,性質和提取等步驟,都需要記住其本身的規律性。比如在學習有機物的分類知識時,如果按照組成元素劃分,可以分為烴和烴的衍生物,其中烴是含碳和氫兩種元素的有機物。如甲烷(CH4)、乙烯(C2H4)、乙炔(C2H2)、苯(C6H6)等,而甲烷是最簡單的烴。而烴的衍生物是氫原子被其他原子或者原子團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如鹵代烴、醇、氨基酸、核酸等。除此之外,有機物還可以按照碳的骨架、官能團、結構和性質進行分類。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應清晰記憶每一種分類方法,并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運用能力。
四、自主預習,提出疑問
課前自主預習能夠為消化和吸收新知識點做好鋪墊,尤其對于化學有機物知識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提前對將要學習的有機物知識進行預習,學生可以事先了解本單元知識的內容梗概,幫助學生與教師的授課進度保持一致,不至于遺漏相關的重要知識點。
比如在即將講到《鹵代烴》的知識點時,學生應事先做好預習計劃,準備好記錄本,記錄鹵代烴的概念,以及溴乙烷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以及發生水解反應的條件,并在預習過程中,對難于理解的知識點,以設置問題的形式,予以保存,在教師講到該知識點時,學生可以向教師請教問題的正確答案,進而解開心中的疑惑和謎團。比如學生在預習到CH3CH2Br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化學反應時,生成哪些物質?當教師講到該知識點時,將二者的化學反應式寫在黑板上面,即:
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結合化學反應式,學生的問題也迎刃而解。這種自主預習的學習方法既是學生快速掌握化學有機物知識的一條有效路徑,也是儲備大量有機物知識的一種快捷方法。
五、靈活運用,及時復習
掌握知識的最好方法就是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正如孔子在《論語》中所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些關于學習方法的科學論斷,明確的告訴我們:復習是扎實掌握知識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習環節。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鞏固所有學過的內容,還可以幫助我們通過已掌握的知識點理解出更多新的知識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舉一反三。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首先,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及時的復習,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練習的方式完成復習內容②。比如對已經學過的有機物的通式及化學性質,學生必須養成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像烷烴的通式CnH2n+2,烷烴當中僅包含C-C鍵,與鹵素等發生取代反應、熱分解、不與高錳酸鉀、溴水等強酸強堿發生反應。烯烴的通式是CnH2n,包含C=C鍵,與鹵素等發生加成反應、與高錳酸鉀發生氧化反應、聚合反應、加聚反應。關于這些有機物的基本特性,學生必須牢記,并靈活加以運用。
六、加強實驗,提升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對于有機物知識的掌握,也要借助化學實驗來加強。對于教材中的很多理論知識,實踐檢驗是論證結果正確性的重要方法。因此,對于化學有機物的學習,教師要在學生牢記各種有機物的化學方程式之后,帶領學生開展化學實踐課程。通過動手操作來加深對其反應原理的理解。因此,課堂教學中,高中化學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認真觀察每一個演示實驗,并且還要在認真觀察的同時積極地思考,以便更好的培養自己的化學思維。其次,教師要帶領學生認真上好實驗課。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主動操作,細致的記錄各項實驗數據和實驗現象。并且要在實驗結束后,認真獨立的完成實驗報告,從而有效的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乙烯的除雜實驗,乙烯中含有CO2、SO2、H2O、微量乙醇蒸氣等雜質,選取的除雜試劑是:NaOH溶液-濃硫酸,實驗原理是:CO2、SO2可與NaOH反應生成鹽而被除去,乙醇蒸氣NaOH溶液中的水后溶被除去,剩余水蒸氣可被濃硫酸吸收。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高中化學有機物知識的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實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化學知識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實驗性非常強。因此,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在扎實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不斷的強化自己的實驗能力,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對有機物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注釋】
① 陳黎明. 高中化學有機物學習探析[J]. 新課程·下旬,2019(8):98.
② 胡茂君. 淺談高中有機化學學習方法[J]. 南北橋,2019(13):74.
(作者單位:山東省膠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