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他江·玉蘇甫 合依熱古麗·吾拉依木


摘要:目的 脾破裂修補術脾動脈栓塞術治療在創傷性脾破裂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急診收治創傷性脾破裂40例患者,其中20例行脾破裂修補術(修補組)、另20例行脾動脈栓塞術(栓塞組)。收集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手術效果及預后信息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1)兩組患者手術效果無明顯差異(P>0.05)。(2)脾動脈栓塞術術后并發癥明顯少于脾破裂修補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創傷性脾破裂行脾動脈栓塞術治愈率相同,而術后并發癥更少。
關鍵詞:脾破裂修補術;認脾動脈栓塞術;創傷性脾破裂
【中圖分類號】R744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1-038-01
脾臟是急診腹部外傷中最常見的受損臟器,臨床上主要通過急診手術進行診治。創傷性脾破裂患者生理狀態呈低體溫、代謝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礙的致死性三聯循環,傳統開腹探查行脾修補術有時效果欠佳。脾的質地較脆且血運豐富,受到外力打擊后很容易破裂并導致嚴重的大出血。隨著對脾臟功能認識的深入,保脾手術的臨床研究不斷增加[1]。并逐漸圍繞阻斷脾臟出血解決主要脾破裂出血問題而開展,并且能有效減少開腹創傷及并發癥的經導管脾動脈栓塞術[2]。本研究分析40例創傷性脾破裂患者,探討傳統開腹探查脾修補術和脾動脈栓塞術在創傷性脾破裂的治療效果。
1一般資料
選擇新疆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急診科收治的創傷性脾破裂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25-63歲,平均(46.92±5.66)歲。所有患者入院后給予詳細系統檢查及對癥治療,按照手術方式分為修補組(20例)行脾破裂修補術和栓塞組(20例)行脾動脈栓塞術。兩組患者術前基本資料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均衡可比。
2手術方式
①修補組患者采取開腹手術方式,探查脾臟損傷情況實施修補手術;②栓塞組采取脾動脈栓塞手術治療,改良 Seldinger穿刺后插管延伸至脾動脈,進行造影并根據脾臟損傷及出血范圍進行栓塞。
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之間差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構成比表示,兩組間差異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4結果
(1)兩組患者手術有效率均為90%,修補組治愈12例、好轉6例,栓塞組治愈14例、好轉4例。栓塞組治愈率70%、修補組60%,兩組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5.討論
外傷性脾破裂是腹部最為常見的外傷急腹癥,具有組織脆弱、血供豐富的特點,且解剖位置被韌帶固定、活動度較低,在遭受外界暴力創傷后極易發生破裂,進而誘發大出血并繼發性出現失血性休克。既往認為治療脾破裂的首選法是脾切除,但是隨著暴發性脾切除術后感染的文獻報道越來越多,治療脾破裂的首選方法脾切除受到質疑。在目前現有醫療條件下,根據脾臟的解剖結構和現有的止血措施,脾修補術已可安全進行。當前脾破裂的處理原則雖仍以手術為主,但應根據損傷的程度和當時的條件,盡可能采用不同的手術方式,全部或部分地保留脾臟。本研究采用脾動脈栓塞術,脾動脈栓塞術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等優點,其中血管造影能夠顯示出血不明顯的部位,同時也是一種診斷方法。脾動脈栓塞止血效果確切,避免了開腹手術帶來的創傷和并發癥。但是,脾動脈栓塞術要選擇合適的適應證,本文動脈栓塞患者幾乎為閉合性脾損傷患者、脾損傷程度均在Ⅲ級以下,不伴有腹腔其他臟器損傷。本研究表明,修補組和栓塞組手術均成功,但栓塞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修補組組。脾動脈栓塞術和脾破裂修補術治療脾破裂均能獲得良好手術效果,但脾動脈栓塞術的術后并發癥少。
參考文獻:
[1]張勃.單純性Ⅲ,Ⅳ級創傷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療方案探討[J]. 中國實用醫藥,2020,15(6):58-60.
[2]歐輝,勞景茂.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創傷性脾破裂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0):110-111.
新疆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院急診科 ?新疆烏魯木齊 ?83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