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對肺孤立性結節CT低劑量掃描征象的觀察分析,探討肺內孤立性結節的CT影像特征,提高低劑量平掃對肺內孤立性結節診斷準確率。方法 以50例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間于解放軍第906醫院進行檢查的肺孤立性結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行CT低劑量平掃后經病理診斷證實,回顧性分析肺孤立性結節良惡性病變的影像學特征。結果 肺孤立性結節中惡性結節深分葉多見,形狀不規則多伴有短毛刺征及空泡征、周邊血管集聚及胸膜凹陷征,血管聯通征見于磨玻璃結節提示惡性傾向。良性結節形態規則光整多無短毛刺,部分長毛刺可見,多呈圓形/橢圓形,分葉較淺,結節內出現鈣化或脂肪多提示良性。結論 320排CT低劑量掃描可有效鑒別肺孤立性結節良惡性特征,提高肺孤立性結節的鑒別能力和診斷準確率。
關鍵詞:肺孤立性結節;低劑量CT;影像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1-044-01
肺孤立性結節(SPN)是臨床常見病變,為肺實質周圍包圍含氣肺組織,直徑3cm以下,輪廓相對清晰的單一病灶、形狀圓形或類圓形,無肺不張、淋巴結腫大及胸腔積液[1]。肺內孤立性結節的良惡性鑒別診斷是臨床工作中的難點。本文回顧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經病理證實的50例肺孤立性結節低劑量CT表現,觀察研究診斷要點,提高日常工作診斷準確率。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0例為2014年10月~2020年10月間由解放軍第906醫院CT檢查發現的肺孤立性結節患者,均有病理結果,良性組16例,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齡23~75歲;惡性組34例,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齡35~76歲。納入患者均符合《中國肺部結節分類、診斷與治療指南(2016年版)》中相關診斷標準[2]。
1.3 方法:采用東芝AQuilion ONE CT機低劑量掃描,管電壓120KV,管電流毫安自動調制技術,螺距為1.2-1.5。設定層距和層厚5mm。增強掃描注射流率3ml/s,注藥后主動脈CT值觸發掃描,掃描范圍自胸廓入口水平至膈肌頂部。由2位經驗豐富影像科醫師對圖像進行分析。
2結果
2.1 惡性結節組中結節位于上葉20/34例,出現深分葉22/34例,短毛刺20/34例,胸膜凹陷征1634例,血管集聚或聯通18/34例,空泡征12/34例。惡性結節強化程度為20~60Hu(32例)。
2.2 良性結節組中結節位于上葉4/16例,出現淺分葉11/16例,長毛刺6/16例,鈣化或脂肪11/16例,胸膜凹陷征6/16例,空泡征3/16例。良性結節表現為強化程度小于20Hu或>60Hu(12例)。
3討論
SPN良惡性準確的診斷對于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起到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國內外學者對結節形態結構、內部組成及外周征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結合臨床資料、影像學特征、腫瘤標志物來綜合評估結節的良惡性[3]。
惡性結節如肺癌多位于上葉;良性結節如炎性腫塊多位于下葉;結節位于葉后段和下葉背段要考慮到結核球。結節的大小對于良惡性有一定的鑒別意義,5mm以下小結節基本均為良性病變。炎性結節的大小變動比較大。良性結節形態規則,基本為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清楚光整,但也應注意臨床中有部分惡性結節及多數轉移瘤邊緣光整。惡性實性結節形態欠規則多可見深分葉(弦長/弦距>2/5)。惡性結節大部邊緣清楚,如果繼發感染或浸潤后則邊緣不清楚。炎性結節邊緣多不清或部分邊緣清楚。肺結節分為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純磨玻璃結節。Henschke等[4]研究發現惡性腫瘤在結節中占比為部分實性63%,純磨玻璃結節18%,實性僅占7%。脂肪密度檢出為提示肺結節良性的重要線索。良性結節的鈣化CT檢查多表現為中央或爆米花狀、彌漫多發鈣化。結節內含脂成分或脂肪伴鈣化并存是診斷錯構瘤的必要依據。中心或層狀鈣化最常見的是結核球。含氣支氣管征表現為病灶內管狀或長條狀氣體密度影,良惡性均可出現。空泡征為結節內小灶透光區直徑<5mm,多見于腺癌。空洞洞壁的厚度可作為有效指標評估結節良惡性,壁厚度≥15mm傾向惡性。
胸膜尾征影像上是指結節方向的牽拉臨近胸膜可見一條或數條線狀影,出現小三角或喇叭狀影,稱為胸膜凹陷征,這種征象多見于周圍型肺癌,良性病變多伴有局部胸膜增厚。衛星病灶常出現在結核肉芽腫病變中,表現為結節周圍斑索狀影。血管集束征表現為結節周圍的血管受牽拉,指向腫瘤區,大部分非供血血管。良惡性病變均可出現。磨玻璃結節出現血管聯通征提示惡性可能大,為腫瘤供血血管。通過觀察各時段CT值并結合影像學特征對于肺孤立性結節的診斷有著重要參考價值。強化值<20Hu考慮良性結節;強化值20~60Hu區間則提示結節惡性概率大,強化值>60Hu時則首先考慮炎性結節。
綜上所述,肺孤立性結節中惡性結節的形態多為不規則形,多為深分葉,周圍常見短細毛刺征,可見胸膜凹陷征、空泡征、血管聚集征或聯通征。良性結節多呈圓形或橢圓形,分葉淺,多見結節內鈣化或脂肪、邊緣長毛刺征。肺孤立性結節的良惡性鑒別診斷通過低劑量CT檢查結合臨床信息可做出正確診斷。
參考文獻
[1]趙武華,樊琦瑋,張雪紅,等.64排螺旋CT低劑量檢查肺孤立小結節臨床價值分析[J]. 醫學影像學雜志,2016,26(3):548-551.
[2]周清華,范亞光,王穎,等.中國肺部結節分類、診斷與治療指南[J]. 中國肺癌雜志,2016,19(12):793-798.
[3]李智勇,齊東海.孤立性肺結節低劑量螺旋CT鑒別診斷42例分析[J]. 陜西醫學雜志,2016,45(2):203-205.
[4]Henschke CI,Yankelevitz DF,Mirtcheva R,et al.CT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frequency and significance of part-solid and nonsolid nodules[J]. AJR,2002,178:1053-1057.
作者簡介:樓曉劍(男、1979年10月)籍貫:浙江東陽 民族:漢 單位:解放軍第906醫院 學歷:碩士 職稱:主治醫師 研究方向:胸部影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