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琨琨

摘要: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是以實驗室為中心,以信息化管理為核心,建立全面、系統、規范的標準化管理體系。通過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和實驗室標準化管理,將影響數據分析的因素,包括硬件(環境、儀器設備、標物標液、化學試劑等)、軟件(人員操作、業務流程、標準方法、文件記錄、客戶管理)等,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網絡化、系統化、全過程、全鏈條的數據采集、調度、共享,進而實現自動化運行、信息化管理和無紙化辦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行成本。
關鍵詞:信息管理系統;食品藥品檢驗;網絡版數據軟件系統
【中圖分類號】R155.5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1-202-02
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是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數據通訊、信息管理等多門學科集成的軟硬件產品。經過嚴格質量認證的LIMS系統,可以保證實驗室始終處于嚴格的控制下,進而能使實驗室的最終產品,即檢測或管理數據、信息,符合質量標準或規范,實現自動化運行、信息化管理。
近年來,隨著食品藥品檢驗事業發展和我單位檢驗職能的調整,對樣品的分析測試周期、數據的準確性以及實驗室的流程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基于信息化的基礎上,開發一套既能滿足目前的業務狀況,又能適應未來業務需求的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 ?實驗室信息化意義
通過LIMS可有效提升實驗室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管理水平。一是規范檢測流程,減少冗、繁、重、余環節,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優化資源管理,整合實驗室人、機、料、法、環等各項要素;三是通過數據自動采集、分布,有效降低人為失誤導致的數據流轉錯誤;四是通過數據網上調度、分析采集、快速分布、信息共享,進行動態監管和常態控制;五是實現標準化管理,降低運行成本,提高質量控制水平。
2 ?信息管理系統主要特點
簡單來說,LIMS就是一個中央數據處理系統,實驗室的“CPU”。它以實驗室為中心,將人(檢驗人員基本情況)、機(儀器設備)、料(標物標液、化學試劑等)、法(檢驗方法)、環(實驗室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程序(業務流程、標準方法、文件記錄、客戶管理等)等影響數據分析的要素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集中搜集、分析處理形成,形成一個全面、規范的管理體系。
2.1 ?簡化工作流程
快捷復制受理單,制定檢驗標準模板,自動生成原始記錄單、檢驗報告等,讓系統代替人工做所有機械化、重復性工作。
2.2 ?溯源系統數據
檢驗數據操作留痕,可溯源到人、時、地、檢驗方法、標準值,系統內所有關鍵操作步驟自動電子簽名,降低人為操作的隨意性、真正實現檢驗數據的溯源和審計。同時,對工作流程數據訪問進行權限控制,保證數據的保密性及安全性。
2.3 ?協調資源管理
將人員、設備、物質、方法與標準、環境信息進行完整、系統的記錄,建立全面資源管理體系,增強實驗室資源的優化管理。
2.4 ?數據統計分析
針對LIMS數據記錄,加強檢驗超標情況、人員工作量、設備利用率、費用等信息的統計、分析,滿足日常管理和實驗室檢驗工作監管。
2.5 ?加強管理監控
管理人員通過登錄系統,可直觀地查詢待辦事項、項目進展、重要文件信息,同時能夠查看延期項目信息以、檢驗結果異常信息。檢驗人員登錄后能夠看到檢驗任務未完成提醒、參與項目進展,更好地對職責范圍內的事務進行管控。
2.6 ?預留拓展空間
LIMS不僅可以在局域網內實現OA辦公、資源管理、數據管理,還預留了很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是模塊化設計,對已完成的模塊進行功能提升,可增加新的模塊,豐富管理分級;二是與網絡版數據軟件系統對接,形成檢驗數據網絡化共享,實時遠程監控檢驗進程、運行儀器;三是可轉換云端服務器或鏈接外網服務器,為實驗室異地建設、數據統一管理、數據遠程備份等提供拓展空間。
3 ?信息管理系統建設規劃
3.1系統架構
3.2 基礎框架及模塊建設
首先完成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與設計,建設食品藥品檢驗業務系統。
3.2.1 ?業務管理
建設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空氣潔凈度五個檢驗模塊。各個模塊可單獨生成序列號,并有相對獨立的管理頁面。前臺業務受理能將常用的檢驗信息進行模板定制,設置檢驗樣品相對應的項目、依據、方法等信息,簡化特定任務的重復錄入,提高數據設置效率。通過掃描條碼進行樣品入庫與交接,做到不重樣、不漏樣、不錯樣。
3.2.2 ?檢驗管理
檢驗科室獲取任務信息及樣品信息,根據檢驗任務單要求選擇檢驗標準及方法,信息選擇完成后將下達給檢驗科室,由負責人將檢驗任務分配到個人。
編制報告時,能通過輸入標準號查找標準原文并自動提取檢驗項目;自動提取檢驗員錄入的檢驗結果及其他錄入信息。核對人根據各項信息判斷檢驗是否符合要求,并在系統上直接校對。通過管理員錄入的檢驗標準,系統能夠對檢驗結果進行評價,并根據管理員設置規則自動生成評價結論。
3.2.3 ?報告管理
檢驗任務完成,結果信息錄入后,系統根據委托檢驗與抽樣檢驗的不同類別,將檢驗結果數據與要求的模板進行整合,自動生成檢驗報告,報告生成后將發送給設定的審核負責人審核,待審核通過后進行報告的匯總及發布。
每一個操作過程,都會將操作人員的電子簽名自動附上。同時,對于已經交付的檢驗報告,將自動歸檔保存為PDF格式文檔;歸檔后的報告只有在設定權限批準下才可以修改。
3.2.4 ?統計報表管理
為管理決策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能對檢驗任務、工作量、設備情況、工作任務、費用等系統數據庫內任意項目進行統計。已輸入系統的數據,能自定義、任意字段組合形成自定義統計表,可導出為excel表。
3.2.5 ?樣品管理
能夠根據規則自定義樣品標簽單編號,自動生成樣品流轉標識條碼。對樣品的入庫、領用、歸還等有效登記管理并打印出信息表,能生成來樣清單目錄。有留存備用樣品的檢驗任務,備用樣品由樣品管理員保管,能發出備用樣品保管到期的提醒,到期樣品的處置信息能在系統內記錄。支持樣品狀態不同狀態管理,支持標注加急、超期等,并設置相應的提醒。
3.2.6 ?設備管理
進行設備基本信息登記,包括儀器類型、名稱、型號、生產廠家、技術指標、購置時間、啟用時間、儀器負責人、儀器狀態等,生成設備檔案。進行儀器購買、維修、停用、報廢流程,包括申請、審核、批準、驗收入庫等環節的管理,自動生成記錄單。系統可設置設備檢定周期、到期自動提醒、進行檢定結果與確認記錄查詢。
3.2.7 ?系統管理
系統具有權限管理和日志記錄。權限管理按角色、人員的權限分配,以達到各司其職,分級管理的目的。日記記錄將對系統內所有操作行為進行記錄,是審計追蹤的重要依據。
系統管理還將對服務器數據、各分項數據庫的日常運行、維護更新、導出導入等進行全面監控。
3.3 ?對接網絡版數據軟件系統
目前全所配置了12臺液相色譜、4臺氣相色譜、5臺質譜以及各種類型的檢驗儀器共380臺用于日常食品藥品的檢驗檢測業務。
實驗室色譜儀器通常采用的是陳舊的單機版工作站模式,數據分散在各個工作站上。現在升級為先進網絡版色譜數據系統,所有的數據都儲存在服務器上,操作人員只要擁有相應的權限,就可以從平臺中任意一臺計算機上連接所需設備,實現海量數據的高效利用、便捷共享和深度挖掘。同時,用一個軟件、統一界面管理所有的儀器,不但簡化了實驗室人員的培訓工作,也使得實驗室的管理更加便捷。
在數據安全方面,所有儀器的數據都要定期進行備份,任何一個使用者均無法輕易地通過Windows刪除數據,保證檢驗結果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服務器的硬件技術(例如磁盤陣列等技術)也能更好地保證數據的物理安全性。無需手動逐臺儀器進行數據備份與歸檔,只需對服務器設置自動數據歸檔策略即可,充分滿足了實驗室數據備份與保存的相關要求。
3.4 ?云端服務器與遠程服務器
建立云服務器將實現多實驗室數據統一管理,各實驗室間數據共享。云服務器還可在原有的雙磁盤備份基礎上提供數據異地備份,進一步增強數據存儲安全性。
3.5 ?系統安全性建設
3.5.1 ?系統級安全
系統設有IP 段的限制、登錄時間段的限制、連接數的限制、特定時間段內登錄次數的限制等,是應用系統的第一道防護線。
3.5.2 ?程序訪問安全
對程序資源的訪問進行安全控制,在客戶端上,僅出現和使用者權限相符的菜單,操作按鈕;在服務端則URL 程序資源和業務服務類方法的調用進行訪問控制。
3.5.3 ?功能性安全
系統會對使用人員在操作業務記錄時,是否需要審核,上傳附件不能超過指定大小等功能性進行安全性限制。
3.5.4 ?數據域安全
數據域安全包括兩個層次:一是行級數據域安全,即使用人員可以訪問哪些業務記錄,以單位為條件進行過濾;二是字段級數據域安全,即使用人員可以訪問業務記錄的哪些字段。
以上四個層次的安全,按粒度從粗到細的排序是:系統級安全、程序訪問安全、功能性安全、數據域安全。
4 結論
實驗數據的完整性與追溯性一直都是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的核心問題,網絡化、信息化管理是當前檢驗檢測實驗室的主流發展趨勢。LIMS平臺建成以后,形成以實驗室為中心的分布式管理體系,打造具備檢驗業務系統、儀器網絡系統、行政人事管理、 網上受理系統、質量體系管理、電子原始記錄和數據采集等功能的一體化信息平臺,為實驗室管理水平的整體提高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持,實現集中化的技術監測與高效管理,是實現實驗室信息化建設的必經之路。
泉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 ?泉州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