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竹
眾創空間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發展模式出現在大眾眼前,高校借助這一態勢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形成了一種全新教育理念,為高校人才培養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文章先把眾創空間放到當今環境大背景下分析其存在意義,然后分析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探討解決問題的優化策略,以高校眾創空間為背景,改革自身傳統教育模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拓展創新創業教育途徑,促進高校加快實現轉型發展。
一、高校眾創空間建設的重要意義
高校是全面培養人才的集中場所,是知識更新和傳播的重要載體,肩負著培養創新創業技術人才的重任。“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理念的提出,讓許多高校紛紛利用自身思想文化、教育教學的優勢開始探索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之路。如何根據自身實際與學生具體能力,繼續探索創新創業教育途徑和新思路,真正發揮眾創空間的教育水平是高校面臨的嚴峻考驗。
(一)是“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在創新創業改革中的有力詮釋
“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提出的先進理論。在當前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中,高校要利用眾創空間這一平臺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一方面,要充分開發學生自身能力,將自身學到的理論知識踐行到企業,從而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另一方面,高校眾創空間發展建設,離不開政府全力支持和高校各類資源,能夠吸引企業投資,推動校企合作共贏,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二)有利于推進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眾創空間是政府出臺相應政策,運用新媒體等先進技術,為個人或者小型企業提供創新創業服務的平臺。這是國家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要件,高校應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為基本原則,充分展示自身人才水平。注重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構建社會服務型高校,大力拓展眾創空間平臺。這一方式的實施,能夠為學生提供有效恰當的發展平臺,為國家和企業培養對口高素質人才。
(三)能夠促進高校特色專業建設
我國高校眾創空間正處于大力發展狀態,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鼓勵高校根據自身優勢創辦眾創空間。一方面,可以按照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方向,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專業領域,為眾創空間的建設找準一個突破口和便捷通道;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眾創空間這一平臺,拓寬與企業、外界聯系渠道,推進校企合作新形態,全面實現應用型教育特色化。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運行現狀及其問題分析
雙創理念的提出最早是在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說法。目前國內對雙創理念的認識研究不到位,高校專業教學中還未形成完整體系,部分高校在雙創教育的定位上認識不足,較為片面化,課程之間缺乏可操作性和聯系性,這是影響大學生培養雙創意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不到位
目前高校眾創空間主要是為高校學生服務,但是由于雙創教育在我國處于發展初期,大部分高校認識層面缺乏全面和充分了解。雙創教育實際上是一種素質教育,高校通過這一平臺對大學生進行培養,以此提升大學生素質,充分挖掘大學生在雙創教育體制下的發展潛力。但是由于高校對雙創教育理念缺乏重視,教師長期只注重理論知識灌輸,不擅長技術引導,使許多有才情的大學生夢想受到禁錮。
(二)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不健全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工程,本身具有系統性和綜合性等特點。高校首先應明確眾創空間的系統作用與服務內容,為高校各部門和高校外部組織交流提供機會,促進雙方密切合作。但由于缺乏政策支撐和專業理論指導,缺乏完善的管理機構和足夠的資金支持等條件,造成高校內外部各主體之間達不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實現統籌兼顧上存有較大困難,種種因素都成為雙創教育改革在高校發展中面臨的阻礙。
(三)專業師資隊伍力量薄弱
高校既然要跟隨時代潮流,就必須實行雙創教育改革,培養雙創型教育人才。因此,這一過程中,建立一批專業化導師團隊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本身不僅必須具有雙創意識,同時還要具備雙創能力,但是目前高校雙創型教師很少,建立起一支理論與實踐雙一流教師團隊是十分不易的。此外,教師因為自身工作原因,沒有機會接觸企業中的運行狀態,而且缺乏創業經歷,對于開展雙創教育工作存有很大困難,限制了雙創教育在人才方面的培養力度。
(四)眾創空間發展定位欠準確
高校的眾創空間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但是目前一些高校仍然受傳統教育思想影響,在政策引導下,盲目追求政績成果,隨意濫用優惠資源,有的高校僅為學生提供了培訓場地及培訓指導,并未開展實際創業引導和創業活動。這樣做沒有發揮出眾創空間包容性和開放性的特征,造成普及程度不高,學生難以發揮創新創業意識。
三、眾創空間視角下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對策
在傳統思想觀念下,高校教育認識片面化,缺乏對實際教學引導。自從雙創教育理念發酵之后,高校開始意識到自身不僅要提高理論學習,還要發展自主實踐。高校作為教書育人主戰場,讓學校和社會搭建起密切交流平臺,形成良性互動,高校可以在此基礎上積極加強與外界對接,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同時制訂一套符合眾創空間發展理念的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走出課堂,促進高校自身教育轉型發展,為國家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堅實支撐。
(一)明確導師功能,增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老話講“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高校要想培養雙創型人才,關鍵就在于為學生指引方向的教師。眾創空間服務于高校雙創教育,可以從教師入手,培育一批專業創業輔導教師,積極引進擁有豐富經驗的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到學校授課。同時利用各個高校在辦學中培養出的優秀人才,充分拓展校友資源,為高校籌募資金,不斷探索符合自身發展新模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源和企業資源,利用校友的人脈和關系網開發高校優勢,培養學生企業家精神。
(二)依靠眾創空間,打造以需求為導向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由于高等教育本身也是一種素質教育,現代應用型高校的學生都具有一定專業背景,要求采用專業學習和創業實踐相結合的新課程模式,實行分層課程教學,低年級學習以理論為主,高年級學習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還可以借助互聯網,打造線上線下模式,教師通過建立微信群、創立公眾號幫助學生理解專業知識點,眾創導師再圍繞創新意識培養引導學生向雙創領域探索,其間可以組織各類技能型活動,促進學生在眾創空間內得到成長。
(三)協調高校外部資源,構建校企合作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這一措施可以加快培養技能型人才,高校要注意與企業需求接軌,充分利用高校內外資源,從企業戰略需求中提升與之相匹配的學生能力,尋求與多個企業間實現長期合作契機,打造“導師+學生+企業”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更加注重引進企業中優秀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作為學生導師,幫助高校培養綜合型人才,同時也能夠為企業挑選有發展潛力的學生從事本行業,為企業服務,兩全其美狀態下更有利于雙創型人才的培養。
(四)明確眾創空間定位,建立與雙創人才培養協同發展機制
高校利用眾創空間將創新創業理念實踐的同時,注重不斷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創新教育是高校著重發展的新方向和連接眾創空間及人才培養的橋梁。高校可以大力推進眾創空間中人才培養實現專業化發展,而眾創空間可以依靠創新創業人才機制引進大量資金項目來支持正常運營,開發眾創空間發展潛力。加強相互之間深入配合,建立全面多樣的創新創業教育結構,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為國家培養綜合技能型人才團隊。
四、結語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國家大力倡導的經濟發展之路。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仍然存在許多不足,眾創空間這一概念的提出,為高校推進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發展新機遇和挑戰。因此,高校應抓住眾創空間這一優勢,利用國家提供的有效資源,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子,改革創新創業教育的傳統思路,把雙創理論與學生具體實際相結合,保證雙創教育效果,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從而幫助學生尋找一條光明的創業之路。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2019年度全省大中專院校就業創業研究項目“眾創空間視角下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對策研究 ”(項目編號:JYB2019321) 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南廣友.“眾創空間”視角下應用技術型高校“雙創”人才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7(11):67-70.
[2]田玉霞.眾創空間視角下高校創業教育路徑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8(2):73-75.
[3]陳磊,李勁彤.高校眾創空間建設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8(35):48.
[4]梁微.地方高校眾創空間建設發展路徑探索[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7(3):83-86.
[5]王占仁,劉海濱,李中原.眾創空間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全國6個城市25個眾創空間的實地走訪調查[J].思想理論教育,2016(2):85-91.
[6]許艷茹,王瑞,劉蘇,殷秀莉,賈國玲,馮廣奇.發展高校眾創空間,推進衡水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16(19):46.
(作者單位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