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財 王敏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教育不僅僅只存在于老師對學生在課堂上面對面地進行書本知識的傳授。現今,公眾極為熟悉的“網課”成為現代教育中日益龐大的一部分。文章以《國際服務貿易》課程為例,研究“學習通”教學平臺的使用情況,反映其利弊,并給出了合理化建議。
一、“學習通”在高校中的基本運用情況
“學習通”是一款網絡教學平臺軟件,在高校中具有較高的接納度。目前,“學習通”已經被各大高校老師廣泛運用在各門課程的教學中,成為老師授課過程中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
例如,我校的《國際服務貿易》課程就采用了該平臺。《國際服務貿易》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最重要的核心基礎理論課程之一,而課程的學時又十分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認識、了解這門課程,充分利用“學習通”這個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百科資料顯示,“學習通”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學校教學課程,進行小組討論,自助完成圖書館藏書借閱查詢、電子資源搜索下載、圖書館資訊瀏覽,并同時擁有電子圖書、報紙文章以及中外文獻等數據,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移動學習服務。而作為高校老師的輔助教學工具,其主要功能有問題搶答、作業布置、單元自測、模擬考試、教材以外的資料展示以及問題討論等,教師將精心準備的課件、案例、習題等教學資源按照課程教學進度傳放在“學習通”上,學生按照自己的需求利用教師分享的教學資源查找相應的學習資料,查缺補漏,極大地豐富學生課下的學習渠道。
當然,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學習通”在作為輔助高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學生課程學習的網絡教學平臺的運用中也存在一些利處和弊處。
二、“學習通”在輔助教學中的利處
(一)課程知識量加大,學生知識儲備更豐富
在“學習通”中,教師可以將精心準備的關于《國際服務貿易》課件、習題、案例等教學資源按照課程進度傳放在上面,用以方便學生進行提前學習,在課前就能對《國際服務貿易》這門課程有一個初步的理解和認識。學生通過“學習通”上教師傳放的教學資源更好地掌握該課程書本中的專業知識,更加細化全面地了解專業知識點以及補充其他與本專業要求相關的知識,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生從以往傳統模式中由教師一味“填鴨式”灌輸的被動學習變為自覺主動地去接受、理解以至熱愛上《國際服務貿易》這門課程,主動利用“學習通”上更多的教學資源去激發自己學習的積極性。在分門別類的教學資源中,學生根據自身的需求去主動、有目的地學習,攻克自己學習中的薄弱點,強化自身學習的優點。現在,學習不再講究老師一味地在課堂上不停地向學生灌輸知識,以“翻轉課堂”為主的師生間互動性更強的教學形式將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益處。而這恰恰就是“學習通”帶給高校在課程學習中的好處之一。
(二)督促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
傳統教學中,學生的課前預習只能借助于課程書本中的專業知識,課前了解知識的途徑較為局限,預習的成效相對顯得較為片面。而在“學習通”中,由教師精心整理的教學資源能使學生的課前預習更加全面和具有針對性。同樣,“學習通”中由教師根據課堂上的學習進度和學生反饋給教師的關于課程學習、理解程度的信息相應放在平臺上的課后習題、試卷也會使學生的課后復習更加有效。借助“學習通”平臺,學生能更加充分、全面地掌握《國際服務貿易》課程專業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學習更加熱情,參與程度更高,收獲的知識也就更加豐富。課后,教師還可以通過瀏覽平臺記錄的學生觀看課件、視頻等教學資源的次數和“學習通”中課后習題和試卷的完成情況了解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進度,從而進一步督促學生養成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
(三)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
《國際服務貿易》課程中的知識能否被較大程度地吸收、接納,是衡量學生對該課程知識的掌握是否全面的關鍵條件之一。若教師能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對《國際服務貿易》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就能針對反饋結果中頻率出現次數較高的薄弱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而且,“學習通”中由教師布置的課程作業、單元自測、模擬考試等任務為學生提供了在線學習和自我檢測的空間,也為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吸收情況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在《國際服務貿易》課程學習中,基于作業布置、單元自測、模擬考試等多種檢測方式,使得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線上與線下的考試結果,對他們在《國際服務貿易》課程學習中的知識掌握情況有更多的認識,從而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
三、“學習通”在輔助教學中的弊處
(一)學生學習量加大,易引發負面情緒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在適度的壓力下學習效果會更加顯著。當學生得到教師按照課程學習進度傳放在“學習通”平臺上的教學資料,需要了解、學習的知識將更為豐富,學生學習的知識量也隨之加大。若是以前,學生只需掌握《國際服務貿易》課程以內的相關知識,而在“學習通”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加入教師檢驗學生學習質量的過程以后,學生還需要學習除了該課程以外的涉及其他領域的相關知識,這將擴充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對課程的理解不再那么片面。但是,隨著學生學習的知識量加大,極易引發他們的負面情緒。在自我認為課程任務過多以至于無法完成的前提下,選擇逃避學業任務或者投機取巧的人越來越多。課程任務不能及時完成,課程進度就無法跟上,在學習中無法收獲知識,學習效率下降,學習熱情降低,最后產生厭學的負面情緒,學習任務更加無法完成,從而導致惡性循環。
(二)教師對課程的考核更復雜
若按照以往傳統教學的模式,教師考核學生對一門課程的掌握程度,只需要根據學生平時在課堂上的表現,再加上考試測驗的成績就可以大致估計出來。而隨著“學習通”的加入,教師對學生的考核不僅在考核項目方面增加,在考核方法上也增加了難度。隨著網絡平臺的加入,教師對學生的考核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教學方面的考核,還需要根據學生瀏覽“學習通”中關于《國際服務貿易》課程相關教學資源的情況和其中由教師按照課程進度放上去的相應的作業、試題等的完成情況,結合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從更多方面進行觀察分析,客觀、準確地去評價學生對一門課程的掌握情況。
(三)學校教學管理難度加大
“學習通”數字化和網絡化教學模式在各大高校的深入發展,為教師輔導學生的課程學習提供了便利,也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但同時也為學校教學管理帶來了許多難題。如何在龐大的信息量下管理校園網絡平臺?如何在各種信息自由流通的情況下保證校園網絡環境的安全?如何在龐大的網絡體系下篩選、分類、管理對師生有益的信息資源?如何確保師生在錯綜復雜的網絡世界瀏覽的網站與資源的安全性、正確性、可靠性?如何確保所有信息相關知識產權的合法性?無疑,網絡平臺“學習通”帶來的數字化和網絡化教學模式給學校教學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四、合理化建議
(一) 培養學生主動接納更多知識的能力
21世紀是一個大數據的時代,各種新鮮事物層出不窮,新的知識不斷涌現。如果你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變化,去主動接納更多、更新的知識,就很可能被這個時代所拋棄。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運用“學習通”學習《國際服務貿易》課程的過程中,龐大的知識量不僅使學生的專業知識體系不斷補充、豐富,也在不斷挑戰學生吸收知識的能力。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主動接納知識的能力,合理安排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心態去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當學生知道如何正確應對龐大知識量所帶來的壓力時,就不會選擇消極逃避,而是主動地篩選、吸收、接納知識。如果能在學習過程中養成這種能力,無疑為以后踏入社會尋求工作的道路中多了一個加分點。《國際服務貿易》涉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服務貿易往來,其中蘊含著大量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接觸更多準確有效的知識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大的幫助,讓學生對這一套知識理論有更加完整的認識。
(二)合理緩解教師教學壓力
教師是一種承擔眾多責任的職業,所謂“教書育人責任重大”。責任越大伴隨的壓力也就越大。“學習通”在輔助教師管理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的情況下,也給教師增加了額外的工作壓力。“學習通”在豐富教師教學方法的情況下,也給教師工作量帶來了挑戰。因此,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已是一種趨勢。除了日常教學外,許多高校的教師還會通過機構培訓、國外進修等途徑不斷更新知識,通過承擔課題、發表論文等方式來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若是教師自身知識儲備與教育水平一直停滯不前,“學習通”的加入就無法給教師帶來更大程度的益處,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無法更加全面、系統。假若教師不通過提高自身素養,更新知識,還會影響職稱的評聘,對其他方面帶來影響。因此,合理緩解教師教學壓力,對老師積極接受并運用“學習通”教學平臺有較大的促進效用。
(三)及時完善教務管理系統
通過“學習通”平臺,能使教師及時、準確掌握學生對《國際服務貿易》課程內容的吸收情況,但也給學校管理教學增加了相應的難度。為了解決“學習通”帶來的問題,學校有必要及時完善教務管理系統。一方面,按時更新、完善教務管理系統,不僅能使教師教學資源得到更加有效的管理,也能使教師在“學習通”平臺上及時掌握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吸收情況。同時,為了滿足教師對學生課程考核的多樣化需求,在教務管理系統方面做些相應的改進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與課程考核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傳統教學方式僅限于以書本形式的面對面教學,引進“學習通”能為教師增加網絡教學方法,同時為學生了解、學習專業知識提供另一種更加便捷的渠道。但是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篩選、整合、管理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及時完善教務管理系統將對學校管理師生帶來顯著的幫助。
五、結語
隨著“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的加入,教師教學資源在學生之間流通更加便利,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及時反饋給教師。如果師生能充分發揮“學習通”的作用,并解決存在的相應問題,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都將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中南大學〔2009〕35號.中南大學教師課程教學考核管理規定.http://bksy.csu.edu.cn/info/1233/2855.htm
[2]王婷.高校現代遠程教育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1):23-25.
[3]夏冬生,孫先念,朱公志.微課、慕課和翻轉課堂的特性及其相互關聯性的探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4):47-49.
[4]伍尤發,余新科,吳榜中.網絡教育平臺的設計與實現研究[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0(12):99-100.
(作者單位? 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