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希雨
2020年的朝鮮半島形勢可以概括為“保持了不確定的穩定”。其中的關鍵詞是“穩定”。盡管發生了一些小的事件,但沒有從根本上影響半島形勢的穩定。6月發生韓方反朝傳單事件,這個刺激性行動使朝鮮方面非常憤怒。朝方炸毀了朝韓聯絡辦事處,甚至宣稱“將下一步對敵行動的行使權交給朝鮮人民軍”,但最后還是峰回路轉,朝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做出“暫緩”執行對韓軍事行動計劃的決定,使這個事件畫上句號。9月,一名韓國公務員在半島西部海域南北爭議區朝方一側被射殺,一時南北關系再度緊張,但朝方給死者親屬發出了一封真誠的道歉信,死者親屬對道歉信表示感謝,這個事件又被化解。
總體來講,2020年的朝鮮半島盡管幾度摩擦引起風險,但仍保持了基本穩定。朝美首腦會談破裂后半島局勢一度又出現極端跡象,2019年底朝鮮放風說要給美國送“大禮包”,但并未付諸行動;2020年朝黨建黨75周年前又提到“大禮包”,也沒有實行,因此半島局勢保持了穩定。而“不確定”則是這個穩定的基本特色,因為對這一年是不是能保持穩定,沒有人敢在它結束前打包票,即使現在已經臨近年底。2021年1月朝黨將召開八大,此前或可維持穩定局面,但它依然是一個不確定的穩定。
這種“不確定”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朝美核僵局的不確定。2019年出現核僵局后到現在,朝美雙方是否會恢復對話、以什么條件恢復對話,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當然,我們看到,雙方有個共同點就是誰都沒說不對話,誰都沒說不通過對話解決核問題。對話的條件問題是造成核僵局很難打破的一個深層次原因。具體說,就是“寧邊+”還是“寧邊-”的問題。朝美要對話就必須談出成果,具體一點說,就是要用廢除寧邊核設施來換取取消制裁。寧邊核設施究竟要廢除多少?是一部分,還是所有,或者再加上另外兩個秘密核設施?這是從朝美越南峰會到現在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也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二是北南對話與合作進程的不確定。所謂不確定有一個更大的背景,就是朝鮮半島現在處在一個新周期的十字路口。從上世紀90年代核危機第一次爆發到現在,朝鮮半島已經經歷了兩次危機周期,目前已經進入第三輪危機周期。第一個周期從1993年首次核危機爆發,一直持續到2002年。1993年5月美國揚言要對朝鮮寧邊核設施實施打擊,局勢一度非常緊張。1994年10月雙方在日內瓦簽署框架性協議,局勢得以控制。2000年10月朝鮮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趙明祿次帥以金正日特使身份訪問美國,朝美發表《華盛頓聯合公報》,隨即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訪問平壤,雙方甚至討論了要安排美國總統克林頓訪問平壤事宜,但這一輪朝美接觸最終破裂。
2002年朝核危機再次爆發。2006年10月朝鮮進行了首次核試爆,至2017年9月朝鮮共進行過六次核試驗。在這一周期,中國力挽狂瀾啟動六方會談,努力把危機止住。2008年朝鮮甚至炸毀了寧邊核冷卻塔。但2009年朝鮮宣布退出六方會談。

2020年10月12日,旨在加強內部團結的軍民聯合集會在朝鮮平壤舉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出席。
從2018年開始,新一輪對話進程開啟。這次對話層次更高,實際上是金正恩啟動了“元首外交”,因此出現一系列的元首互動,包括中朝、朝韓、朝美元首互動,開啟了朝鮮半島核問題的第三輪解決進程。
但在2018年風生水起的對話進程到2019年又陷入僵局,2020年則進入到一個不確定的穩定階段。這就提出一個問題:從2018年開啟的這個進程,是要重蹈上一個周期的覆轍,還是真正能夠跳出原來的圈子,進入一個新時期,真正實現半島無核化,實現永久和平穩定?這是朝韓兩個主要當事方以及中美兩個主要外部力量面臨的最大戰略選擇。如果各方互動不好,毫無疑問,這一輪熱鬧以后又是第三輪的危機周期。如果互動得好,就會跳出危機周期,走向一個新時期。習近平主席對特朗普講的就是“朝鮮半島要實現長治久安”。
由元首外交啟動的這一輪進程,將走向長治久安的新時期,還是再次陷入新的危機,這對有關各方的領導人都是一個歷史性的考驗。不是政策的考驗,而是歷史的考驗。從歷史的教訓看,前兩輪周期走下來,沒有贏家。這是一個看似非常簡單,實則非常嚴峻的挑戰。從戰略層面講,這個世界是變化的,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問題,必須有新思維、新舉措。如果仍舊按照老的套路去做,結果就是再走一輪,走進新的危機。但如果各國敢于創新,敢于承擔歷史責任,朝鮮半島乃至與半島有關各方的前景都會是樂觀的。
所以,進入2021年后,隨著美國新政府的上臺,隨著朝鮮勞動黨八大新一輪領導班子的確立乃至新的政治經濟發展路線的確定,隨著中國同有關各國高層就半島問題恢復與加強互動,朝鮮半島形勢向好的機會還是有的。我認為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最大挑戰不在于具體問題怎么解決,而在于能否突破以往處理朝核問題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