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壯志
本文講的“歐亞”是一個狹義的概念,包括中亞五國、南高加索三國以及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三個地處東歐的國家。2020年對這些國家是一次很大的考驗,特別是疫情,對這個地區的沖擊非常嚴重。
第一,新冠疫情對這些國家影響巨大,其社會經濟發展遭受重創。若按人口比例計算,歐亞地區國家的疫情普遍比較嚴重。截至11月15日,烏克蘭累計確診人數達50萬例。只有土庫曼斯坦宣布沒有確診病例。在疫情暴發之初,這些國家的防控措施是非常嚴厲的,特別是對中國,但是未防住來自歐洲國家的輸入性病例。相對來說,這一地區新冠肺炎死亡率不高。該地區的一些政要如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被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
疫情對該地區經濟造成了負面的影響,今年大多數歐亞國家的經濟都出現明顯的衰退,失業和貧困問題更加突出,特別是中亞一些國家,上述問題更加嚴重。像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主要依靠僑匯收入,過去僑匯能夠占到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左右。由于疫情,這些國家的年輕人無法出去打工,在俄務工的人員也要返回,這些國家經濟受到的沖擊非常大。
第二,權力交接引發新的政治危機。今年歐亞國家中,一西一東出現了政局動蕩。西面是白俄羅斯,白總統大選以后反對派不承認選舉結果,要求現任總統盧卡申科下臺,一些民眾也走上街頭以示對盧卡申科的不滿。目前,示威活動還在時斷時續,一些歐洲國家也開始支持這種示威活動。雖然盧卡申科已同意修憲,但態度強硬,并未作出實質性讓步。白政局走向仍待觀察。
東邊指的是吉爾吉斯斯坦。吉10月份議會大選后,又出現大規模抗議活動,引發政局急劇動蕩。吉2005年、2010年曾發生過權力非正常更迭的“革命”,這次也被稱作“第三次革命”。熱恩別科夫總統起初并不打算辭職,并尋求俄羅斯的支持,但后來他無法控制局勢,聽任示威者釋放了反對派領袖,包括現在掌握吉政權的扎帕羅夫。扎帕羅夫被指于七年前的一次抗議活動中參與綁架伊塞克湖州州長,今年3月法院剛剛判處其11年6個月監禁。10月10日,扎帕羅夫就被議會選舉為總理。隨后,他又向熱恩別科夫施壓,導致后者被迫于10月15日辭職。之后,本來吉代總統應由議長來代替,但是議長拒絕代行總統職權,于是總理扎帕羅夫“自動”代行總統權力。扎帕羅夫于11月14日宣布辭去代總統職務,以便參加2021年1月10日舉行的總統選舉。按照法律,吉應先組織議會選舉,但現在其先舉行總統選舉,議會選舉則不遲于2021年6月1日舉行。這種做法意圖非常明確,就是要把吉的議會制改回到總統制,若能被選為總統,其可通過修憲成為總統制下的實權總統。不過,俄羅斯現在還未明確表示是否支持扎帕羅夫。

2020年11月9日,俄羅斯、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三國領導人簽署聲明,宣布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從莫斯科時間11月10日零時起完全停火。圖為11月10日,由于不滿關于納卡地區的停火協議,亞美尼亞民眾在首都埃里溫舉行抗議,并占領政府辦公樓。
哈薩克斯坦現在仍處于權力交接的過渡時期,也被叫做“雙頭政治”。納扎爾巴耶夫不再擔任哈總統,但他繼續掌控著核心權力。2019年6月托卡耶夫當選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大女兒達麗嘉任上院議長,是哈第二號政治人物。今年5月,達麗嘉突然被免職。這引發了外界很多議論,甚至推測托卡耶夫要挑戰納扎爾巴耶夫的權威,后來的事態發展證明這件事只是與達麗嘉個人和家庭有關,其被免職甚至可能還是納扎爾巴耶夫對她的一種“保護”,也得到了納扎爾巴耶夫的同意。作為納扎爾巴耶夫長女的達麗嘉,將來還有再被啟用的可能性。
塔吉克斯坦今年10月舉行了新一屆總統大選,拉赫蒙贏得超過九成選票,連續第五次獲勝當選。大選之前,拉赫蒙總統的長子魯斯塔姆于4月份被選為塔上院議長,成為塔二號人物。
今年摩爾多瓦的大選也受到外界關注。摩中央選舉委員會11月20日確認馬婭·桑杜贏得總統選舉。馬婭·桑杜被視為親歐派,前總統多東則為親俄派,所以這種轉向未來可能導致摩出現政治分裂。
第三,危機下地區熱點持續升溫。9月27日,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在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沖突。阿塞拜疆在戰場上徹底“打敗”了亞美尼亞,但這件事其實開了一個“特別”的先例。阿在“外部勢力”土耳其的公開支持下依靠武力解決領土問題,可能會引發俄周邊一系列問題。今年,烏克蘭也在積極作準備,在北約支持下舉行了多次演習,也希望盡快解決其東部問題。聯想到2008年8月,俄羅斯和格魯吉亞因南奧塞梯爆發“五日戰爭”,最后以格軍敗退收場。現在,格在解決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問題上也“躍躍欲試”,所以俄周邊已進入多事之秋。雖然俄有能力和資源控制周邊形勢,但勢必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價。
第四,大國競爭進一步升級,地緣政治博弈呈現新特征。美國于今年2月發布了新中亞戰略,非常明確地提出六大目標,其中包括幫助中亞國家抵消中、俄在該地區的影響。另外,俄周邊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地緣政治對手。土耳其、波蘭、立陶宛等國現在都“明目張膽”地與俄叫板,而且這些國家都有“代理人”,在歐亞地區掀起一波接一波的反俄風浪。反而,美歐現在退居幕后。此外,疫情之下,俄羅斯主導的如歐亞經濟聯盟、獨聯體等區域一體化組織或機制也遭遇困難,一體化的目標受挫。
最后,因為疫情,中國和該地區國家的高訪活動都未能舉行,但是中國與該地區雙多邊交往也有亮點。首先是領導人之間多次通電話或互致賀電。7月,中國啟動了“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級的會晤機制。8月,王毅外長專程訪問哈薩克斯坦。中國和這些國家的貿易投資額雖出現了下降,但所占份額有所上升,中國還是它們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投資國。中國和這些國家都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特別是在抗疫方面,中國給予歐亞國家很大的支持。中國在這一地區的不少投資項目在中方努力下也提前復工,以支持這些國家恢復經濟。相信疫情過后雙方的交往會呈現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