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王高峰
隨著新能源行業(yè)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的加快,“無人值班,少人值守”,越來越成為風電場發(fā)展的未來趨勢。
在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的龍源電力龍湖風電場,45臺風機分布在南漪湖和固城湖之間的山脈上,由于湖泊與山脈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形成較好風力,為這一裝機近10萬千瓦的風場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環(huán)境優(yōu)美,效益突出的同時,龍湖風電場還是國家能源集團智能風電場樣板試點企業(yè)。據龍源電力安徽公司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龍湖風電場標桿智能化建設一期、二期項目已全部完成,三期項目正加速推進。
據測算,隨著智能化手段的應用,風機非計劃停運時長將<4小時/臺.月,日故障停機臺次低于總裝機臺數的1%;材料費和修理費將下降5-8%,可減少大部件損失約150-200萬元/年;一線運檢人員每人運維管理風機臺數由當前3.5臺/人提升至5臺/人,節(jié)約運維成本約550萬元/年,大大提高設備可靠性,降低運營成本。
通過進行智能化建設,未來風電場將會突破原有風場概念,變單個風場值守制度為區(qū)域巡檢制度,升壓站也不再設置運行人員,從而大幅減少了現場值守人員。
而通過智能監(jiān)控、績效分析、智能預警以及功率預測,不僅可以提高風場的效能分析,對風機故障診斷和預警,還能夠通過風功率預測,方便電網調度,并為未來現貨交易提供決策依據。
相關負責人介紹稱,以龍湖智能化風場試點建設為抓手,龍源電力安徽公司下轄的容量近78萬千瓦的6個風電場,未來都將進行智能化建設,由“無人值班,少人值守”到“無人值守”,最終實現提高設備運行可靠性、降低生產運維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提高員工幸福指數等預期目標。



位于南漪湖和固城湖之間山脈“脊梁”上的龍源安徽龍湖風電場,是國家能源集團智能化風場建設的樣板企業(yè)。通過智能化升級,提高了風場的安全可靠性和發(fā)電能力,降低了人員勞動強度和生產運維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