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學明
2018年5月19日,中美發表聯合聲明,宣傳達成不打貿易戰的聲明。十天之后白宮突然翻臉,宣布對5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25%的關稅。2018年12月,中美雙方就貿易采購數額已達成共識,但美方此后在磋商中不斷抬高要價,甚至舉起關稅大棒威脅,致使雙方的談判嚴重受阻。2019年,在第11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之前,美國突然對外宣布,中方在貿易談判中立場倒退,并以此提出對中國2000億美元輸美商品加征10%的關稅上調至25%。最近,剛剛在上海舉行的第12輪磋商之后,特朗普又提出對中國的3000億美元輸美商品增加10%的關稅。這幾日,美國說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將這一系列舉措聯系起來,縱觀其行動,如何來看美國的意圖,怎么來看中美經貿關系?
中美貿易戰已經發展成一場史詩級的貿易戰
總書記指出中美經貿關系是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過去一年多,從各種表現來看,中美的貿易摩擦,如果涉及到3000億美元的貿易金額,則將打一場史詩級的貿易戰。現在來看,對3000億美元商品征加關稅,恐怕正是一場史詩級貿易戰。我們是不想打貿易戰,因為打貿易戰沒有意義;但是也沒辦法,是美國人要跟你打,所以我們只能接招。從整個中美關系看,現在美國通過加征關稅的方式發起的貿易戰,實際是一個表象,并不是他的真實目的。
美國宣布我國為匯率操縱國不符合兩國利益
在第12輪中美高級別磋商,美方再一次出爾反爾,這件事本身也讓我們看清了美國人的實質。先是貿易摩擦,現又宣布我國為匯率操縱國,6月份美國財政部說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過了一個多月就是了,沒有拿出任何證據。反過來看可能是貿易戰的一次升級,從貿易到產業,到投資,到金融。這個對整個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是深遠的,這也說明美國優先、美國霸權,美國的霸凌主義對整個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都要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也說明美國這些舉動嚴重違背了中美兩國元首在大阪達成的共識,背離了正確的軌道,這些做法無益于問題的解決。這些做法不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也不符合世界的利益,將對世界經濟產生衰退性影響。美方任何極限施壓和恐嚇、訛詐,對中國不會起到任何作用,我們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會堅定不移的捍衛自己的核心利益,一寸也不會讓。
美國發起貿易戰同時還企圖破壞國際貿易秩序
現在全球化的時代怎么來看一些事,美國人是明白的。他為什么要打貿易戰?實際上這是中國發展到今天,已經走在世界舞臺的中央。在國際多邊規則方面,美國人威脅說,90天要不按他的意圖改革,他就要怎么怎么樣。目前WTO最迫切的問題是什么,是貿易爭端解決機制面臨停擺危機。目前,WTO的上訴機構現在只剩3個,到2019年12月份大法官也就停擺了。到12月份,WTO大法官僅剩來自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的趙宏一人,而其機制要求,必須有3名大法官才可以進行爭端審理。所以美國人在極力的破壞多邊貿易機制。
美方所謂的貿易逆差站不住腳
中國對美國所謂的順差,實際上是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由于產業分工導致的。美國人所謂我們對其逆差,中國人占了便宜,這個邏輯出了問題。從美國歷史來看,19世紀至20世紀初,美國自行生產福特汽車,技術、材料、工人完全由美國自己提供,這個時候如果國際上存在極大的貿易逆差,可能它是不平衡。但現在不一樣,全球化背景下,蘋果手機在中國組裝,但是器件有韓國的、日本的、美國的、臺灣地區的,甚至有的是歐洲的,統一在中國加工后整機出口到美國,這樣就造成了表面上中國對美國存在巨大貿易順差的表象。
貿易摩擦對美國對華出口可能影響相對更大
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的中國產業對外轉移是完全可控的。這是因為我國的制造業配套相對完善,我國應該是唯一一個產業門類齊全的國家,這成為我國的突出優勢,因此中國依然是絕大多數外資企業,特別是制造業投資的首選國。從加征關稅的角度來看,美國對中國的依賴更為嚴重,美國有大量商品從中國進口。根據美國自己的測算顯示,3000億美元輸美商品加征關稅以后,對美國每個家庭一年的支出要多出800-1000美元。
合作是中美雙方唯一正確選擇
2018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出臺六個措施,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有效抵御外部沖擊,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2019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穩定性、韌性明顯增強,發展質量和效益繼續提高,在經濟穩定運行同時,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經濟結構在持續優化,新舊動能有序轉換,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也更加穩健。當前雖然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繼續上升,但是我們國家長期繼續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也不會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特征明顯,支撐經濟平穩運行的積極因素也在增多,我們有能力、有條件、有信心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繼續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極限施壓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合作是中美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我們也希望美方認清形勢,放棄幻想,回到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的協商解決問題的正確軌道上來。
(本文全文轉載自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貿易論壇》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