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志新
摘要:英語專業的諸多課程中,語言學課程是最接近自然科學的一門學科,非常適合把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本文就是圍繞在語言學課程中增加課程小論文這項教學實踐展開的探討。
關鍵詞:課程小論文;英語專業課程;創新能力
1.研究背景
《英語語言學》(以下簡稱為‘語言學)課程是高等院校英語專業本科大三年級上學期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主干課程。英語專業的諸多課程中,語言學課程是最接近自然科學的一門學科,非常適合把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融入到日常教學中。為了更好的發揮語言學在培養學生與語言相關的研究能力的良性促進作用,同時本著協助大四學生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論文,自2014年至今,筆者與同行教師認識到課程小論文的撰寫的重要性,嘗試在語言學課程中增加課程小論文作為考核的一個項目。本文將圍繞此項教學改革做相關探討。
2.課程小論文設置的目的
國內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長期以來學生已經潛意識的認為,自己的思考是不完美的,完美的答案永遠在任課教師那里。這種情況下,學生思考能力不會自動提高到新的層面,需要教師或者家長有意識地針對記憶層面的能力進行“啟發式”引導。任課教師希望通過課程小論文的撰寫,使學生具備初步從事簡單科研活動的能力。課程小論文訓練過程中所獲得的能力預期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及生活產生較大的幫助作用。
3.語言學課程論文推行的具體環節
在與學生訪談中得知,大三年級的學生,在語言學課程之前是沒有任何撰寫課程小論文的經驗。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的欠缺。鑒與此調查結果,任課教師要想有效的推行課程小論文,不能簡單布置任務了事,而要手把手地教授學生如何初步開展科研活動。具體包括下列幾個環節:
3.1 學生科研能力的評估分類
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科研小論文,教會學生如何選擇合適的研究題目是非常重要的。“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是作為教師最基本的教學原則。任課教師一定要清楚每個學生的能力水平、學習能力水平、對語言現象的觀察力等方面的差異,切勿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否則一定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其結果必定是相當不盡如人意。針對學生的現實水平,進行不同方法的啟發和引導,要讓學生真正愿意參與課程小論文的撰寫。
3.2.課程小論文研究題目選擇關鍵步驟
目前筆者所在學校的語言學課程沒有跨學期,時間跨度大概有將近四個月的時間,從9月到12月底。正常情況下,學期開始的第一節課,任課教師會重點介紹課程小論文的撰寫問題,禁止剽竊、求真、求實等問題都會重點強調。隨后告訴同學們從9月到11月,學生需要邊接觸語言學的基本理論、概念及基本流派,邊思考哪一部分是自己特別感興趣的章節,同時思考與之聯系的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現象有哪些。觀察、分析、思考語言現象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是課程論文撰寫關鍵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任課教師對學生論文研究題目嚴格把關。九月至十一月的三個月是學生們觀察語言現象,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課程小論文題目的時間。由于學生是首次接觸小論文,必要的指導是保證論文質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任課教師會在最后一個月,利用課余時間、找每一個學生談論期末小論文的研究題目,會記錄下學生選定的題目,幫助學生分析題目是否合適,這些對學生未來畢業論文題目的選擇都是一個非常有益的準備工作。有些學生的題目需要重新選擇,有些學生的題目需要限定范圍,避免題目過大。研究題目過大的問題比較突出,少部分學生研究題目范圍過小。
第三個關鍵性的一步是研究數據的獲取問題。經過與學生商討確定研究范圍后,任課教師還應該與學生確認一下如何獲取、收集及分析合適的研究數據。這個環節也是學生經常出現問題的地方,學生經常忽略“數據要窮盡”這一關鍵問題,收集數據和范圍的選擇非常任意。不能在有限的范圍內窮盡數據,分析得出來的結論就會漏洞百出,難以成為一篇嚴謹的論文。
最后一個關鍵性的步驟是數據的分析及結論的得出。學生分析數據的過程是文章的核心之處,文章是否有創新,關鍵就在這一步。由于學生是第一次嘗試著分析數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必須把在分析數據的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好好地處理好,才能真正保證學生論文的質量。
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下面幾類。首先,學生不敢大膽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學生始終在糾結一個問題,我的分析可行嗎?我的分析是不是太主觀了?這些分析能拿得出手嗎?這些想法的核心問題是學生對自己研究能力、探究能力的不自信。任課教師一定要多鼓勵學生,要告訴學生只要是依據于收集到的數據的分析都是屬于原創性的分析,是論文中的亮點所在。沒有自已分析的文章相當于一個人沒有了靈魂,是一篇文章最致命的弱點。真正好的恰當的一篇論文就是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研究范圍,然后再向下挖合適的深度。太深的深度,目前學生由于分析能力有限,是挖掘不出來的;往下挖的太淺,文章顯得淺薄、蒼白無力。課程小論文的核心就體現在對數據的分析方面,這是任課教師應該強調的重點。其次,過分引用他人的學術觀點,文章中都是理論的平鋪,自己的分析過少。另一個極端是文章中都是自己觀點的陳述,基本上沒有已有理論的回顧,這樣的論文會讓讀者認為專業度不夠,不夠權威,不夠專業。這些情況都應該盡量避免。
3.3課程小論文研究題目選擇存在的問題
選題是科學研究的第一步,是研究中最復雜的一個環節,有時選出合適的研究題目比解決某一科研問題還困難。恰當的研究題目直接關系到科學研究的方向、目標和內容,直接影響著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科學研究成果的水平、價值和發展前途。本文以2016屆學生的研究題目為例,具體指出學生研究題目的選擇方面存在的問題,列舉如下。
3.3.1 研究題目范圍過大
首先,研究題目過大。這是學生在初次選擇研究題目經常容易犯的錯誤。研究題目過大表現在若干方面。研究范圍大,以一位學生的研究題目為例:中英對應詞研究。比如中文中睡得像死豬一樣,英語中對應的就是像木頭一樣,此學生的研究對象就是“豬”和“木頭”這樣的對應詞匯。很明顯,漢語和英語中這樣的對應詞匯可以反映在許多領域,動物詞匯、植物詞匯、諺語、民俗等。這個研究題目必須把范圍縮小,如可以改為中英諺語中動物相關對應詞匯研究,如果數據收集能同時限定在一定范圍內,將是一個非常合適的課程小論文。
3.3.2研究題目范圍過小
研究范圍過小也表現在兩個大的方面:研究對象范圍過小和研究理論過小兩個方面。相對于研究題目范圍過大,研究范圍過小的現象不太多。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學生對語言學的某個理論或語言學的某個分支特別感興趣,在此基礎上擬定的研究題目,如“英語中最小對立體的研究”、“語義學意義和指稱的研究”“英語外來詞綴的研究”、“英語DO引入移動現象的研究”。上述的研究題目,就學生目前的語言學水平而言,研究題目太小。
由于目前大三年級的學生是初步接觸語言學知識,對每一領域的語言學理論、流派和術語都是很淺層的了解,真正展開去論述某一領域的問題,欠缺的相關語言學知識還是相當多的。語言學任課教師在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同時,也斷然不能打擊學生對語言學的濃厚興趣。一般情況下,能選擇這類研究題目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對語言學課程感興趣的學生,正因為此,他們才愿意深入探討語言學相關領域的比較專業的語言學問題。
3.3.3研究題目范圍正合適
按照這幾年與學生交談的經驗,男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包括對游戲語言的研究、籃球或者足球相關語言的研究、網絡新語的研究。女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包括公益廣告方向、新興網絡用語研究、某個歐美電視劇或者電影的研究、稱呼語等方面的研究。如2016級學生在與任課教師首次交流時選定的較為恰當的研究題目有:中英諺語中貓與狗對比研究,中英顏色詞白色的對比研究,夫妻對話中幽默效果的表達---基于摩登家庭第一季,《傲慢與偏見》電影與小說中兩個求婚場景中詞匯差異分析,《亮劍》中男主角歇后語使用特點分析,《泰坦尼克》中男女主人公語域的發展變化。
由上述題目可以看出,語用學、詞匯學、文化方面的選題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確定合適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理論。數據方面,學生能夠從多方面獲取,如歐美經典電視劇和電影、中英文經典小說、中英文經典歌曲。這些數據的選擇同時也督促學生去關注更多的英語經典資料。理論方面,學生選用的都是比較經典且不是太復雜的語用學理論原則,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從幽默原則、諷刺原則等方面對語料進行分析。
研究方法方面,基本上都是單線的對比研究,沒有讓學生進行復雜的多項對比研究。以語用學的論文為例,正常的研究方法就是在一定范圍內用窮盡數據的方法,得出符合要求數量有限的數據,把這些數據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基于數據進行自己的分析,得出最終結論。任課教師應該盡可能幫助學生在較容易操作的范圍內去撰寫小論文,這樣能夠讓學生了解小論文撰寫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盡量不要打擊學生論文寫作的積極性和熱情。
3.4課程小論文撰寫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撰寫課程小論文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大致可以總結為下面幾個方面。
首先,學生在選擇研究題目時表現出的視角還是比較有限。每年學生的研究題目都集中在非常有限的幾個語言學分支,主要是語義學,詞匯學,如網絡新詞的分析、廣告語詞匯分析;語用學的合作原則,主要是歐美經典電視劇和電影的臺詞分析;社會語言學的文化部分,如稱謂語、顏色詞。由于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學生對語音學、形態學、句法學等方面的關注不是特別多。主觀上來說,可能這一部分知識相對來說比較抽象,趣味性不大,另一方面,客觀而言,這些領域的知識學術性比較強,入門比較困難,深入研究所需要的后續專業知識更多,課程小論文撰寫起來難度比較大。這方面的困難不是短期內或者任何個別的任課教師可以解決的。如果從根本上解決,恐怕要從我國高校的教學體系上著手。
其次,學生對新時代、新話題、新發展的關注度不夠。目前就筆者所在學校英語專業學生幾年來的選題看,學生對時事新聞的關注度不高,課程論文的研究題目基本上對此都沒有反映,歷年發生的最新事件基本上都未涉及到。
最后,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尚很欠缺。2014年至今,綜合看學生的課程小論文,學生不論選擇語言學哪個領域的研究題目,分析能力還是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4.結論
《英語語言學導論》這門課程是最適合鍛煉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等能力的課程。任課教師應該積極改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語言學課程真正起到理論的充實和能力的培養這兩大功效。
參考文獻:
[1]郭家翔.互聯網+時代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 (9)
[2]劉楚群.“理論為綱,生活為目”的語言學概論教改研究[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8 (2).
[3]余東濤.“理論教學實踐化—英語專業《語言學概(導)論》教學探索[J].云夢學刊,2014 (35):150-152.
[4]張欣.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 (26).
[5]何艷,牛立剛,楊立梅,賀媛,張彤.研究性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改革與實踐經驗談[J].教育教學論壇,2018 (47).
基金項目:河南中醫藥大學“科研苗圃工程”項目資助 (2017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項目名稱: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在語言學課程中的貫徹及對畢業論文質量促進作用的研究
項目編號:2017JX53
基金項目:河南中醫學院博士科研基金(Doctoral Research Fund of Henan Chinese Medicine)資助
項目編號:BSJJ 2012-25
基金項目:2016年河南省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項目負責人:郭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