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紅巖 繆劍輝 馬 炯 高慶建
(江蘇省江陰市中醫院,江蘇無錫 2144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生活方式變革,肛門疾病發生率逐年升高,其中混合痔是常見的一種。混合痔具有外痔和內痔的特征,便血、疼痛以及濕疹是其主要臨床表現,十分干擾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患者的生理、心理負擔,手術是治療混合痔的主要手段[1]。外切內扎術是治療混合痔的常用手術方式,但肛門解剖復雜,神經分布多,生理功能特殊,手術創傷大,疼痛是其術后常見并發癥[2],可造成患者心理和精神壓力增加,舒適度降低,不利術后康復。因此,科學減輕術后疼痛是肛腸科醫生關切的重點課題。目前,混合痔術后鎮痛方法眾多,藥物鎮痛是常見一種,如何合理選擇鎮痛藥物對鎮痛效果至關重要。布托啡諾是術后常用鎮痛藥物,作為阿片受體激動-拮抗類的藥物,其具有鎮痛效果好、不良反應少的特點[3],但其在混合痔術后應用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擬探討布托啡諾自控靜脈鎮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用于混合痔術后鎮痛的效果,為肛腸科肛門疾病手術的術后鎮痛提供借鑒,結果如下。
選取2019 年9 月至2020 年3 月江蘇省江陰市中醫院收治的70 例混合痔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5 例,女性45 例;年齡19 ~79 歲,平均年齡(42.4±11.3) 歲,均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行外切內扎術,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地佐辛組(D 組)和布托啡諾組(B 組),各35 例。D 組 男 性12 例,女 性23 例;年 齡19 ~76 歲,平 均 年 齡(47.69±10.24)歲;病 程0.5 ~10 年,平 均病 程(5.26±2.27)年;痔 核 數2 ~6 個,平 均 痔 核 數(3.97±1.34)個;體質量指數19 ~31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4.87±2.67)kg/m2;手術時間15 ~25 min,平均手術時間(20.61±2.16)min。B 組男性13 例,女性22 例;年齡19 ~79 歲,平均年齡(48.11±12.35)歲;病程1 ~11 年,平均病程(5.72±2.41) 年;痔核數2 ~7 個,平均痔核數(4.03±1.41) 個;體質量指數19 ~32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4.93±2.74)kg/m2;手術時間13 ~27 min,平均手術時間(21.07±2.66)min。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痔核數、手術時間、體質量指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江陰市中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后實施,且患者簽署同意書。
納入標準: ①符合混合痔西醫診斷標準[4];②首次手術,手術方式為外切內扎術,麻醉方式為局麻;③認知、交流等正常,無精神、心理等障礙;④無布托啡諾、地佐辛應用的禁忌癥;⑤自愿加入研究,依從性好。排除標準: ①合并肛裂、直腸膿腫、尖銳濕疣、肛周膿腫、肛瘺等,既往肛門手術病史等;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內分泌病、嚴重高血壓病、血液系統疾病或其他部位惡性腫瘤等;③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④長期服用鎮痛藥物、嗜酒、吸毒等;⑤服用其他鎮痛藥物,或者終止研究等。
監測生命體征,根據痔核所在位置取側臥位,常規局部消毒鋪單,于胸膝位3、6、9、12 點肛緣1 cm 行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配方為2%利多卡因(濟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049 規格:10 mL ∶0.2 g)10 mL+生理鹽水10 mL+腎上腺素(山西振東泰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817,規格:0.1 g)0.1 mg,麻醉滿意后,行混合痔外切內扎術,術畢行PCIA。D 組配方為地佐辛(南京優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318,規格:1 mL ∶5 mg)20 mg+甲氧氯普胺(山西云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782,規格:5 mg×100 片)20 mL,B 組配方為布托啡諾(上海恒瑞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6359,規格:25 mL ∶25 mg)8 mg+甲氧氯普胺20 mL,兩組均用生理鹽水稀釋至100 mL。背景輸注量2 mL/h,一次泵注量1 mL,鎖定時間10 min。
比較術后6 h(T1)、術后12 h(T2)、術后24 h(T3)、術后48 h(T4)視覺疼痛模擬評分(VAS 評分)和舒適度評分(BCS 評分)。VAS 評分0 ~10 分,分數越高,疼痛越嚴重。0 ~3 分為輕度疼痛;4 ~6 分為中度疼痛;7 ~10分為重度疼痛[5]。BCS 評分1 ~4 分,分數越高,舒適度越好,其中1 分為平靜不感疼痛,但深呼吸或者咳嗽時疼痛加重;2 分為平靜不感疼痛,但深呼吸或者咳嗽時疼痛輕度加重;3 分為深呼吸時不感知疼痛;4 分為咳嗽時不痛[6]。觀察惡心嘔吐、頭暈、呼吸抑制、皮膚瘙癢、尿潴留等不良反應發生率。
全部數據均應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 組患者T1、T2、T3、T4 VAS 評分均低于D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B 組患者T1、T2、T3、T4 BCS 評分均高于D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B 組患者惡心嘔吐發生率為5.71%,D 組為28.5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頭暈、口干、皮膚瘙癢、尿潴留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混合痔是肛腸科常見病、多發病,發病機制為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下導致靜脈叢交錯吻合、迂曲擴張,引發痔核越過齒狀線,使內痔、外痔融合連為一體。混合痔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上升[7],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明晰,多傾向于肛墊下移和靜脈曲張。混合痔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可導致生理功能、病理解剖等發生不可逆損傷,引起肛門功能失調。目前認為,手術是治療混合痔的主要方法,目的是切除病灶,保護肛管結構和肛門功能,其中外切內扎術是常用手術方式[8]。手術損傷、炎癥、換藥、排便等均可引起肛門疼痛、增加手術并發癥發生率及患者身心壓力、延遲術后康復等,這也是患者害怕手術的重要原因。因此,解決混合痔術后疼痛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表1 兩組患者鎮痛效果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鎮痛效果比較(,分)
組別 n T1 T2 T3 T4 B組 35 3.06±0.64 2.97±0.62 2.77±0.49 2.34±0.68 D組 35 3.43±0.56 3.34±0.54 3.06±0.59 2.71±0.46 t 2.591 2.680 2.201 2.670 P 0.012 0.009 0.031 0.009
表2 兩組患者舒適度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舒適度比較(,分)
組別 n T1 T2 T3 T4 B組 35 2.46±0.56 2.54±0.51 2.94±0.42 3.17±0.38 D組 35 2.14±0.65 2.29±0.52 2.69±0.47 2.91±0.37 t 2.170 2.101 2.421 2.846 P 0.034 0.039 0.018 0.006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肛門有豐富的神經末梢,齒狀線上方混合痔部分主要是植物神經分布,對按壓、膨脹等敏感,齒狀線下方混合痔部分主要是脊神經分布,痛閾值較低,手術損傷可引起強烈疼痛。肛門皮膚黏膜損傷、局部缺血壞死以及炎癥反應等可直接作用于傷害感受器,并引起外周神經痛感敏化。正常刺激以及閾上刺激等亦可導致痛感,引起持續疼痛和強烈疼痛[9]。本研究結果顯示,B 組T1、T2、T3、T4 VAS評分均低于D 組,提示布托啡諾PCIA 可明顯減輕混合痔術后疼痛,效果優于地佐辛PCIA。地佐辛是術后常用人工合成的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可產生與嗎啡大致的鎮痛效果,主要激動к 受體、μ 受體產生鎮痛效應,激動δ受體較弱,不易導致焦慮、煩躁,同時部分拮抗μ 受體,不易成癮,耐受性好,引發的惡心、嘔吐、頭暈等副作用較少,常需與其他鎮痛藥物合用以增強鎮痛效果,降低不良反應[10]。布托啡諾亦是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當體內缺乏μ 受體激動劑,主要發揮劑量依賴性的к 受體鎮痛效應,但具有封頂效應,若體內含有μ 受體激動劑,則主要激動к 受體產生鎮痛效應,同時拮抗μ 受體,激動δ 受體弱,激動к 受體、δ 受體、μ 受體強度為25 ∶4 ∶1。B 組鎮痛效果優于D 組,除了與布托啡諾鎮痛機制相關外,還可能與其阻滯外周痛信號傳導、阻斷疼痛敏感化有關。另外,布托啡諾鎮痛強度是嗎啡的5 ~8 倍,而地佐辛鎮痛強度與嗎啡相似。
隨著醫療發展和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高,舒適醫療已成為醫院發展的重要內容。本研究結果顯示,B 組T1、T2、T3、T4 BCS 評分均高于D 組,提示布托啡諾PCIA 提高混合痔患者的術后舒適度。術后疼痛、各種應激反應以及不良情緒是引起患者術后不適的主要原因,B 組各時間點BCS 評分均高于D 組的原因主要與B 組鎮痛作用較佳有關。激動μ 受體是引起術后鎮痛發生惡心嘔吐的主要原因,本研究B 組惡心嘔吐發生率低于D 組,可能與布托啡諾激動μ 受體較弱有關。目前認為,多模式鎮痛是術后鎮痛的主要方式,本研究鎮痛藥物單一,且所用劑量缺乏對比研究,是為不足之處,需在將來研究中予以完善。
綜上所述,布托啡諾PCIA 能有效減輕混合痔患者的術后疼痛,提高術后舒適度,降低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在肛腸科手術患者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