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紅
(福州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環境影響跟蹤評價是評估入區企業生產行為對其所在區域的實際環境影響,評估最初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及其建議的減緩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貫徹實施,總結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經驗和教訓,為指導園區下一階段的開發建設提供科學的環境決策依據[1]。
福建寧化華僑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為4.23平方公里,東至紅冬坑國有林地,南至翠江,西至翠江,北至高塹村水田、中山村豺狗坪果園。
目前開發區規劃已實施面積為3.09平方公里,占規劃總面積的73.5%,其中工業用地總面積為1.48平方公里。規劃未實施面積1.14平方公里,現狀主要為空地與村民居住用地。規劃用地性質為工業用地,隨著鄉鎮城市化進程與工業區產業更替,未來規劃可能調整該區域用地性質。
福建寧化華僑經濟開發區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寧化縣支柱產業及以科技含量高的產業為主導的項目,鼓勵投資發展針紡織業、服裝加工、特色食品、林竹加工、金屬加工等產業,限制發展低技術含量、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
目前園區的生產型企業主要以紡織業、服裝制造業、輕工制造業為主,共有企業22家,其中處于生產經營狀態的企業13家,停產企業7家,目前正在建設的企業2家。
隨著工業的發展和企業的更替,在保留原有規劃產業針紡織業及服裝加工產業的基礎上,開發區管委會積極引進了空調制造企業、光學玻璃制造企業等輕工業與高新科技制造業,將這些企業新增為園區主導行業。這與近年來新的社會經濟發展形勢息息相關,與原定的高附加值、低能耗產業導向相統一。同時原有金屬加工企業由于自身經營狀況或市場的調節行為目前已停產。
總體來看,園區發展方向基本符合原有規劃的定位,在最初規劃產業類型的基礎上,產業類型積極地從傳統型企業轉型為高新技術型企業。
3.1.1 廢氣排放情況分析
在開發區,原有使用鍋爐的3家企業,已經全部停產,所以目前開發區內企業鍋爐產生的廢氣對SO2濃度沒有明顯的影響。
開發區內現有企業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情況如下:
(1)三明福特科光電有限公司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廢氣為生產光學元件時使用酒精等有機溶劑擦拭產生的有機廢氣,其主要成分為非甲烷總烴;鋁元件制作過程中脫脂工藝使用酸性脫脂劑,產生硫酸、磷酸和硝酸,產生酸霧;拋光工序采用酸性化學拋光工藝,產生酸霧。鋁元件氧化過程中需在氧化槽內添加硫酸,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硫酸。
(2)福建長寧紡織有限公司、福建省奔鹿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在配棉、梳棉、粗紗、細沙過程中產生的粉塵。
(3)三明市建新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刷過程中使用油墨揮發產生的有機廢氣。
(4)寧化縣客家山泉環保制品有限公司生產塑料制品時對塑料制品進行加熱產生的有機廢氣。
(5)三明市凱躍鞋業有限公司在制鞋過程中使用膠水粘合揮發的有機廢氣。
3.1.2 廢水排放情況分析
根據原規劃環評,開發區內原有生產污水排放企業三明市客家源食品有限公司與寧化縣金山染織有限公司目前已倒閉。
根據現場調查,園區內主要生產廢水排放企業為三明福特科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它是一家光學玻璃與影視錄放設備制造企業,生產廢水排放量約36 442噸/年。
開發區所在的城南組團居住人口生活污水產生量為2 200 t/d,80.3萬噸/年。
目前開發區大部分地區均已鋪設污水管網,居民生活污水與企業生產廢水先接入市政污水管網后再進入寧化縣污水處理廠處理。僅有三明福特科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與福建長寧紡織有限公司,由于幸福路污水管網尚未與污水廠連接,兩家企業的污水經過自建污水處理站處理后,通過幸福路涵洞排入翠江,合計排放量為13.88萬噸/年,排放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表四中的一級標準。
3.2.1 大氣環境
為了解園區空氣環境質量,委托第三方檢測單位對園區大氣環境進行現狀監測。
(1)監測布點:共布置3個點進行監測:1#開發區東北側上風向、2#開發區東南側下風向、3#開發區東南偏西側下風向,具體監測點位見圖1。

圖1 監測點位示意圖
(2)監測因子:SO2、NO2、PM10、PM2.5、CO、O3,另外,根據寧化華僑經濟開發區現有產業的特征,選取NMHC(非甲烷總烴)為本次監測的特征大氣污染物。
本次監測選取與原監測點位相近的G2開發區東南偏西側(寧化縣城)、G3開發區東南側(城南鄉),將原環評報告書中的監測值與本次現狀監測結果進行比較分析。根據現場調查,開發區原有3家使用鍋爐的企業,目前已全部停產,因此,雖然SO2、NO2、TSP等濃度均略有上升,但與開發區企業污染物排放關系不大,可能是由于近10年來,城市汽車數量大幅增加導致的尾氣排放量增加,以及其他工業企業排污造成的。
寧化華僑經濟開發區屬于二類環境空氣質量區。根據監測統計結果,SO2、NO2、CO、O3濃度監測結果均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二級小時濃度限值要求,SO2、NO2、PM10、PM2.5、CO、TSP的日均濃度監測結果均可以滿足二級日均濃度限值要求。非甲烷總烴均可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詳解》中濃度限值2.0 mg/m3。總體而言,園區所在區域環境空氣質量較好,變化趨勢不顯著。
3.2.2 水環境
為了解翠江水環境現狀,委托第三方檢測單位對翠江水質進行監測。
(1)監測布點:1#寧化縣縣污水處理廠排污口下游1 000 m處、2#寧化縣縣污水處理廠排污口上游100 m處、3#寧化縣縣污水處理廠排污口上游1 000m處、4#寧化縣縣污水處理廠排污口上游3 000 m處、5#開發區邊界上游500 m處共5個點,具體點位見圖1。
(2)監測因子: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CODcr、BOD5、NH3-N、總磷、銅、鋅、砷、硒、汞、鉛、鎘、六價鉻、氟化物、揮發酚、氰化物、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糞大腸菌群等共22項指標。
將原環評報告中的地表水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因子與本次現場調查情況進行對比分析:COD和氨氮仍為開發區地表水環境的主要污染因子。根據現場調查,開發區內主要生產廢水排放企業為三明福特科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其他入駐企業無工業廢水產生,因此工業廢水排放量有較大幅度削減。
根據監測結果,開發區邊界上游500 m處的pH值、六價鉻、銅、鉛和鋅五個指標變化不大;高錳酸鹽指數、BOD5、DO、總磷指標略有惡化;氨氮指標略有改善。寧化縣污水處理廠排污口上游3 000 m處的pH值、六價鉻、銅、鉛和鋅等指標變化不大;高錳酸鹽指數、BOD5、DO、總磷指標略有上升;氨氮指標略有下降。寧化縣污水處理廠排污口下游1 000 m處的pH值、六價鉻、銅、鉛和鋅五個指標變化不大;高錳酸鹽指數、BOD5、DO、總磷指標略有上升;氨氮指標略有下降。總體來講,所有指標均可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水質標準,翠江水質變化趨勢不顯著。
(1)開發區在引進企業時應優先引進高科技、低污染型企業,充分考慮引進企業類型與各項規劃的符合性。
(2)未來引進新材料、新能源企業時,禁止引進排放重金屬、有毒有害持久性污染物的項目。
(3)制造業禁止引進涉及電鍍、制漿造紙、金屬冶煉等重污染、高環境風險產業的項目。
(4)電子信息產業嚴格限制引進使用氫氟酸或有毒、有害物等排放重金屬、氟化物等持久性特征污染物的工業項目。
建議依托開發區的主導產業進行拓展,內部形成以重點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鏈,充分發揮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在寧化縣內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的和諧整體。
(1)加快開發區污水管網建設,確保雨污分流。
(2)目前三明福特科光電有限公司和長寧紡織有限公司經過幸福路污水管網排入翠江。福特科生產廢水排放無法達到《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表2限值,生活污水排放無法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表4的一級標準。開發區管委會應監督其整改污水處理設施,確保生活污水與生產廢水達標排放。
(3)寧化華僑經濟區管委會應盡快與寧化縣城建部門協調,將幸福路污水管網接入寧化縣污水處理廠。
(4)全面實施區內企業排污口規范化建設和管理,安裝標準的流量槽,設立統一的標志牌,實施污染源在線監控,并建設接管檔案,嚴格控制廢水超標排放入網。
(1)未來開發區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大氣污染物排放企業的監管,確保企業穩定達標排放。
(2)將VOCs[2]排放企業納入環保監管范圍,分步推進企業的VOCs污染綜合整治,加強對VOCs排放源的監測、監察和監管工作,確保VOCs穩定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