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
過去的12月,有兩件財經大事發生,即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文本達成一致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舉行。
12月13日晚,中美雙方宣布,已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協議文本包括序言、知識產權、技術轉讓、食品和農產品、金融服務、匯率和透明度、擴大貿易、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最終條款9個章節。下一步雙方將各自盡快完成法律審核、翻譯校對等必要程序,并就正式簽署協議的具體安排進行協商。
中方認為,協議總體符合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方向,以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有利于有效管控和解決經貿領域的分歧,增強全球市場信心。
歷時22個月協商的結果,不是脫鉤,而是新的掛鉤。美國和中國占世界經濟總量的40%左右,每年貢獻世界經濟增長的50%左右,如果脫鉤或全面對抗,對雙方和整個世界都有巨大不利影響。
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文本達成一致只是一個起點,未來仍然存在著不確定性,但從中方代表的努力中,可以看到他們致力于讓中國走向何方。那就是,一個更開放、更高發展質量、更加法治化、對待所有市場主體更公平的中國。
第二件財經大事,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
這次會議的一些精神,和中美貿易談判中的中方立場是一致的。比如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對外開放要繼續往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方向走,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繼續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
依據新華社消息,我對去今兩年的經濟工作會議進行了比較,覺得今年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高層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有了更高重視和更多關切。
比如“明年要抓好的重點工作任務”,2018年會議提了7項,“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第7項,這部分消息有290個字;今年則將“確保民生特別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放在第3項,消息有366個字,增加了“有效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上學難問題”“要兜住基本生活底線,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等要求。
具體到就業,去年的一個口徑是“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今年是“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即每個家庭至少要有一份工作,有固定的收入。
關于僵尸企業處置,去年的口徑是“加快處置僵尸企業”,今年是“有序推進僵尸企業處置”。
這些微妙的措辭變化,說明下行壓力已對企業和民生產生了相當的負面影響,必須直面。通過各種方式穩定人心,至關重要。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看,對企業困難的復雜性有了更充分的判斷和理解,這有利于接下來對癥下藥,辨證施治,而不是“一刀切”。
今年我調研了不少企業,最大的如PATH(平安、阿里、騰訊、華為),行業領導者如美的、新奧、中國巨石,還有不少創新型企業和中小企業。
創新興,則民企興;民企興,則經濟興。這是調研中的一個深刻體會。
中國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只要充分調動起企業家、創業者的積極性創造性,給他們穩定預期,支持他們走高質量發展道路,他們就會還中國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