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一個沒有辦法顧名思義的技術名詞。
它誕生于虛擬的數字世界。剛開始,人們很難理解為什么一串代碼就能代表真實的財富,讓電腦耗電運算數學題就能取代實在勞動。因此,10年里,這個詞常和迷惑、希望、騙局、機遇等話語扭結在一起,調和出一個富有爭議的語義場。
直到現在,區塊鏈依然像它的創造者中本聰一樣,身上充滿待解的謎題。但這并沒有妨礙對它的關注與討論像比特幣的價格一樣,10年里翻上數百萬倍。
區塊鏈技術脫胎于2008年發布的比特幣,但區塊鏈的想象力卻不僅限于此。
液態社會,風險積聚,傳統的信任機制屢遭挑戰。重塑信任的機制,正是區塊鏈的魅力所在。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安全等特性。它讓每個個體間都可以直接進行交易,同時把這項交易告于天下。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計算機共同再將其記錄于區塊內,并完成的一項高難度的“成語接龍”。這個“成語鏈條”的產生由所有人共同參加,每個環節共同見證,每個數據共同相信,也就不需要第三方機構介入,完美解決了中心化機構交易成本高、交易不透明、易受攻擊導致癱瘓的風險。
基于這樣的優秀特性,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大型計算機、個人計算機、互聯網、移動社交之后的第5次顛覆式計算范式,是人類信用進化史上繼血親信用、貴金屬信用、央行紙幣信用之后的第4個里程碑。
作為一種宏大的技術架構,廣義的區塊鏈技術更像是一種新型的社會治理底層邏輯,甚至可能通過“數據新政”徹底重塑人類社會活動形態,為金融、科技、文化、政治等領域帶來深刻的變革。
區塊鏈的10年,風起云涌,千帆競發,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但10年的淬煉,也讓區塊鏈的未來依稀可見。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中央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忽如一夜春風來。中央的定調,讓資本市場一片歡騰,“區塊鏈”三個字迅速爬滿各大媒體頭版。曾被監管層發文引導有序清退的“挖礦”也被移出“淘汰類產業”清單。
然而,備受鼓舞的區塊鏈產業更需清醒認知,面對挑戰,須做好以下準備:
首先,做好區塊鏈風險防范題。我們必須警惕Facebook大力推行的虛擬貨幣Libra,可能凌駕于各國的主權貨幣之上,摧毀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的風險;更要防止區塊鏈成為一些人蹭熱度、炒作概念,甚至非法集資行騙的工具。
其次,要答好區塊鏈的應用題。10年時間,區塊鏈終于從邏輯上、前景上被證實,在金融、供應鏈、電子合同、認證公證、電子發票等方面也有一些應用落地的嘗試。但要使區塊鏈成為國家在產業升級上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機會,不僅要令其場景化,走上“區塊鏈+”的探索之路,還要讓指數級增加的儲存空間、能耗和時間都回落到合理區間。
“區塊鏈”被評為2019年度流行語之一,代表它正從廟堂走向民間,未來,更需要令其從概念扎進現實。
2019是5G商用元年,更是區塊鏈技術脫虛向實的開始。這10余年中累積的磅礴力量,將在新的10年里充分爆發,盡情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