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摘要:文章在分析河南產業結構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從國民經濟增速高于全國,但第三產業貢獻率較低;第一產業所占GDP比重有所減少,但中高端供給不足;第二產業主導層次相對較低,且清潔能源使用比例較低和第三產業所占GDP比重有所增加,但有效服務供給不足四個方面分析河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分別從河南三次產業的轉型升級方向和轉型路徑提出了建議對策。
關鍵詞:碳減排;產業轉型;路徑
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資源相對短缺,高排放、高污染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已經成為阻礙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這一問題已經在學術界達成共識。而近五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加強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性,具體來說,首先是中國經濟發展要考慮與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經濟的中高速增長已經成為新常態;其次“十三五”期間31個省(區、市)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將要全覆蓋,實施碳減排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任務。因此,在碳減排約束下必定要對產業結構轉型提出新的要求。而在河南省的“十三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要改善生態效益,加強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雙輪驅動”。因此,在當前形勢下,研究碳減排約束下的河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顯得非常迫切且意義非凡。
一、河南產業結構發展現狀
近幾年,河南經濟發展優勢明顯。2017年河南省生產總值為44988.16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分別為4339.49億元、21449.99億元和19198.68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3%、7.3%和9.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9.6:47.7:42.7。其中,第三產業增長率最高,對河南GDP的貢獻率也最高為50.7%。分產業來看,2017年,河南第一產業鏈已從原始的種植業做了較大的延伸,其中優質專用小麥面積已占麥播總面積的40%以上,占據國內速凍食品市場份額超過60%。而第二產業也經歷了更大發展,其產業所占比例由20年前的45.0%提升到了2017年的47.6%,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特別是食品、有色金屬、機械和輕紡等支柱類產業迅速壯大,制造業和建筑業發展最為迅猛。與第一和第二產業相比,第三產業發展最為迅速,產值已達到19308.02億元,就業人數也增加到了1318萬,但產值比重和就業比重仍較低。
目前河南省面臨產業結構的主要問題如下:第一、雖然第一產業比重下降,但基于河南人口基數過大的原因,其第一產業的勞動力相對過多,釋放出來的勞動力向其他產業的轉移相對緩慢,這也是未來河南產業結構面臨的重要問題;第二、雖然河南第二產業發展迅速,但產業整體素質不高,產業結構合理化不足;第三、河南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相對滯后,特別是吸納勞動力的強度不夠。因此,實施河南產業結構轉型勢在必行,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意義。
二、碳減排約束下河南產業轉型的必要性
(一)國民經濟增速高于全國,但第三產業貢獻率較低
近幾年來,河南經濟社會發展處于最好的歷史時期。經濟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明顯偏低。首先,從國民經濟增速來看,2013到2017年的五年間,全國的同比增長率分別為:7.80%,7.30%,6.90%,6.70%和6.90%,而同期河南省的GDP同比增長率分別為9%,8.90%,8.30%,8.14%和7.80%,明顯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其次,從第三產業貢獻率來看,2013到2017年的五年間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全國平均水平分別為47.2%,47.2%,52.9%,58.4%和58.8%,而同期河南的平均水平分別為32.35%,32.27%,41.10%,50.70%和48.40%,第三產業的貢獻率同期明顯低于同期的全國水平,但增速的差距明顯正在減小。
(二)第一產業所占GDP比重有所減小,但中高端供給不足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大,雖然河南省經濟總量得到了不斷增長,但是其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以第一產業為例,2013~2017年其比重從12.60%下降到9.60%,下降了3%,農業生產迂回化趨勢明顯。產業結構優化逐步趨于合理。但是,在質量方面,農業中高端產品供給明顯不足,如截至2017年8月底,獲得河南經中綠華夏認證的企業共9家,產品共23個,其中正在申報并進入認證程序的企業6家,產品16個。從這些數據來看,農業高端產品數量少、企業規模小,與其農業大省的地位極不相稱。
(三)第二產業主導層次相對較低,且清潔能源使用比例較低
近些年來,河南省第二產業總量增長較快,且增長速度也有了較大的提高,2017年其占GDP的比例已經達到了47.7%,同比增長速度為增長7.3%。但要從分行業來看,河南第二產業中仍以傳統行業為主,其經濟規模占比整個規模以上工業的44.2%;其次為高能耗行業,占GDP規模的32.7%,而新能源行業、高技術行業對GDP的貢獻仍然過低,但增長率較高。此外,從能源使用類型上來看,煤炭仍是河南能源消費的主要類型,2012~2016年,煤炭消耗總量所占比例從80%降到75.1%,煤炭消耗總量仍占有較大比重。同時,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則從3.8%上升到6.2%,但所占比例仍然較低。
(四)第三產業所占GDP比重有所增加,但有效服務供給不足
近些年來,在國家重視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效益協調發展的大環境下,河南產業結構也不斷得到優化升級,主要表現在第三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產值分別從2013年的11475.70億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19198.68億元,其占GDP的比重也分別從32%增加到了42.70%,增加了10個百分點。但從產業結構內部來看,金融服務等中高端產業發展緩慢,有效供給不足,主要還是以傳統產業為主,服務業層次較低,如2016年金融保險業的生產總值占整個第三產業的13.34%。
三、碳減排約束下河南省產業轉型的方向及路徑
(一)產業轉型方向
1. 以綠色高效農業引領第一產業的發展
河南產業結構的優化并不能簡單的理解為直接降低第一產業在整個GDP中的比例,而是要通過改進農業技術,將第一產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率提高到更高水平。而發展綠色高效的有機農業便是一條有效方式,通過優化第一產業的內部結構,促進第一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但優化第一產業重點在于綠色有機農業技術的研發以及研發資金的融資問題,這就需要政府給予大力扶持。
2. 以綠色制造和智能裝備制造為支撐的第二產業
在碳減排約束下,河南工業經濟結構的優化,要以河南“十三五”規劃為方向,借助實施中國智能制造的機遇,推進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產業的升級,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裝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開展高耗能行業能效水平達標對標活動,開展低碳技術產業化示范化活動,重視第二產業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的活動,達到帶動和引領第二產業發展作用。
3. 重點發展以高成長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轉型。第一,應突出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壯大電子商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專業生產服務、服務外包等產業規模,特別是建設以鄭州國際航空港,河南自貿區為中心的生產性服務業,建設國際物流中心,大力發展航空物流,構建完備的物流網絡體系,建設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第二,應突出發展現代金融業,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支持農村金融、消費金融、綠色金融、融資租賃、離岸金融等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提升河南金融服務水平。
(二)產業轉型路徑
在碳減排約束下,河南產業結構轉型應以去庫存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低碳技術創新為模式的轉型路徑,這就要求在產業轉型的方向是低碳產業,并適當降低和合理開發利用化石能源,增加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逐步完成清潔能源和化石能源轉化的任務,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1. 強化創新能力,培育適用于碳減排的現代產業體系
一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通過多種方式將產能過剩的鋼鐵、煤炭工業去庫存,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河南應以新能源汽車、智能機械等行業為重點,建設行業云平臺,加快現有工業企業的裝備和生產系統的智能化改造,選擇一批重點的智能工廠,推進生產智能化的新模式。二是要大力發展規模、集約、高效和綠色有機農業,提高第一產業效益,率先實現全國有機農業的示范區。要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的龍頭企業,擴大農業產品的附加值,實施科技支撐農業,擴大品牌影響,建立綠色農業的集聚區。三是發展以電子商務為主的服務工程。依托河南自貿區等國家級戰略工程建設以及河南的區位優勢,建立多個符合河南特點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發展電子商務集聚區。
2. 促進低碳能源的使用,擴大產業轉型中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
擴大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主要靠開發節能技術使用的推廣,具體來講就是各個行業要根據本單位的實際能源利用狀況,查找用煤、用油等化石能源使用比例、浪費的原因和能源回收狀況及其改進措施,達到降低節約能源的目的。而新能源代替傳統能源就是充分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使用比例,投入研發資金進一步的規避或者完善光伏發電,太陽能利用方面的缺點。而在河南農村地區可以進一步推廣沼氣村村通工程,替代傳統的煤炭資源,河南省的生物質能總體利用率較低,推廣生物質能等低碳能源既符合當前碳減排的要求,又可以優化能源結構。
3. 轉變政府職能服務于河南產業結構轉型
轉變政府職能,一是扶持并擴大低碳產業轉型利益主體的利潤空間,調動與其相關產業轉型主體的積極性。二是鼓勵并構建產業轉型的智囊團隊的政府咨詢參謀機構,為河南省內的各級政府引導低碳產業轉型時的政府決策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三是要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職能,協調省內低碳產業分工與合作。四是要出臺河南省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要以低碳化、資源節約化和生態環境保護化的原則,鼓勵并扶持符合低碳排放的行業,進而提高碳減排的行業效應,達到鼓勵清潔生產,實現產業優化升級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燕玉霞河南省產業結構現狀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15).
[2]黨明燦.河南省產業結構的現狀分析[J].當代經濟,2019(01).
[3]郭俊華,衛玲,邊衛軍.新時代新常態視角下中國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J].當代經濟科學,2018(06).
[4]閆俊周.新常態下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經濟論壇,2017(02).
[5]張明志,余東華.新工業革命背景下“中國制造2025”碳減排路徑和產業選擇[J].現代經濟探討,2016(01).
*基金項目:洛陽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基于綠色低碳發展的洛陽產業結構轉型路徑與對策”(編號:2019B057)。
(作者單位:洛陽師范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