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珠 王世進


摘要:文章根據江蘇省13個地區2006~2017年12年的的面板數據,運用Tapio脫鉤模型對江蘇省GDP增長和工業碳排放進行分析,考察江蘇省地區的碳排放狀態以及研究工業碳排放的脫鉤影響因素。
關鍵詞:工業碳排放;Tapio脫鉤;面板數據
江蘇省正處在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并且江蘇省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并沒有改善,能源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第一、第二產業所占比重較大。以上因素都會導致碳排放總量的持續增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約束著全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江蘇省13個地區的數據,利用Tapio脫鉤和面板數據分析江蘇省工業碳排放的狀況。
一、模型選取與數據來源
(一)脫鉤模型利用脫鉤模型,分析江蘇省經濟增長與工業碳排放之間的關系
式中:e為脫鉤彈性指數;ΔCE為工業碳排放變量;ΔGDP為國內生產總值的變量。脫鉤狀態劃分為8類:當ΔCE<0時,ΔGDP>0,e<0時為強脫鉤狀態,ΔGDP<0,0
(二)面板數據模型
利用面板數據模型來分析江蘇省碳排放的影響因子。
其中,yit為被解釋變量;Xit為解釋變量;i表示不同的截面;t表示不同的時間;uit為隨機擾動項。設CE0為碳排放量的基準年和設CEe為碳排放量的期年,△CEe為變化量,分解如下:
式中:X1為經濟強度,表示人口平均生產總值;X2為工業強度,表示工業總產值;X3為研發強度,反映科研經費支出與GDP占比;X4為能源結構,通過煤炭消費量與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占比表示;X5為單位產值能耗,表示一單位GDP對工業能源的消耗量;X6為能源消費系數,能源消費的彈性與GDP的彈性之比。
(三)數據來源
根據《江蘇省能源統計年鑒》、《各市統計年鑒》的數據。
二、碳排放脫鉤狀態
通過選取2006~2017年的數據對江蘇省13個地區的碳排放脫鉤狀態進行分析。
根據表中數據信息,對江蘇省工業碳排放脫鉤的分析如下。
(一)分布的時間性
2009年蘇南蘇中地區均為弱脫鉤狀態,受到2008年中國奧運會的影響,經濟增長需要工業碳消費的支持。蘇北地區的鹽城、徐州地區為強脫鉤狀態,表明中國奧運會對碳排放量大的地區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其中連云港碳排放量多于其他地區。
2013年蘇南蘇北地區仍然弱脫鉤狀態為主流,其中蘇州和南京有所變化,蘇州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碳排放,南京的碳排放減少。蘇北地區的大多數地區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增加了工業碳排放量,其中徐州地區數據最為明顯。
2017年蘇南蘇北地區由原來的弱脫鉤大都轉變為強脫鉤,表明產業結構有所調整,經濟的發展逐漸脫離對能源消費的依賴。蘇北地區的鹽城、徐州、宿遷地區為強脫鉤狀態,其中徐州被評為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對碳排放拉動經濟發展這一模式有所改變。
(二)分布的區域性
2009年江蘇省依賴碳排放推動經濟發展,蘇南蘇中地區均為弱脫鉤,蘇北的的鹽城、徐州地區為強脫鉤。2013年蘇南蘇北地區的蘇州和南京有所變化,其他地區仍然弱脫鉤狀態為主流,蘇北地區經濟落后發展離不開工業的煤炭消費,因此脫鉤狀態不可觀。2017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技術的進步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蘇南蘇中大部分地區脫鉤狀態發展良好,蘇北地區在發展淮海經濟區的同時,也對工業碳排放的影響因素進行改良。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發展最為突出。
三、工業碳排放面板模型估計
工業碳排放由經濟強度, 工業強度, 研發強度, 能源結構, 單位產值能耗, 能源消費系數6個指標共同作用決定。通過對這6個影響因子進行數據分析,得出面板模型的估計結果。
根據Wald檢驗法,Hausman檢測值為135.71,選擇固定效應模型。
由表2可知,經濟強度, 工業強度, 研發強度通過1%的顯著水平檢驗,其中經濟強度與工業強度對工業碳排放的作用為正。經濟強度表明,人均GDP水平的提高,使得居民的消費水平有所提高,刺激了人們的消費欲望,忽略了對節能減排的重視程度。工業強度表明,工業水平的發展促進GDP增長的同時也增加了對碳排放的力度,工業發展是GDP增長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工業發展帶來碳排放增加不足為奇。研發強度對碳排放的作用為負,研發力度離不開技術水平的提高,表明研發力度對工業碳排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能源結構與單位產值能耗通過10%的顯著水平檢驗,能源結構的估計系數為負,表明以煤炭為主的工業碳排放結構有所改變,在工業的發展過程中,煤炭的主導地位有所改變,新能源的發展不容忽視。單位產值能耗的估計系數為正,GDP的發展與碳排放呈正相關關系。
能源消費系數通過5%的顯著水平檢驗,并且估計系數為正,表明能源消費與工業碳排放呈正相關關系。
四、結論
對工業碳排放的結論如下:
1. 2006~2017年江蘇省大多地區由弱脫鉤轉變為強脫鉤,蘇南、蘇中地區的大多發達城市為強脫鉤,表明節能減排的意識與技術有所提高,其中無錫、泰州、揚州有待提升。蘇北地區鹽城、徐州、宿遷地區發展較好,徐州地區為重工業發展為主的地區,但工業碳排放為強脫鉤,表明徐州節能減排力度有所提升。
2. 江蘇省工業碳排放量的減少離不開技術的支持,加大產業轉型升級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蘇南、蘇中地區的技術進步使得碳排放量減少,普遍呈現強脫鉤狀態。蘇北地區經濟比較落后,提高技術水平不容忽視。
3. 江蘇省工業碳排放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有所改變,表明新能源的發展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量。
參考文獻:
[1]李琦,韓亞芬.中國工業行業碳排放的脫鉤效應分析[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02).
[2]涂紅星,肖旭,許松濤.基于LMDI的中國工業行業碳排放脫鉤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
[3]邵桂蘭,陳令杰.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脫鉤實證研究——以山東省為例[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12(04).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