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華
摘要:2019年1月10日至11日,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標志著我國醫療保障改革進一步深入,“繼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充分借助大數據等手段,促進醫療資源合理配置”,這項重點工作將對各級醫療機構的財務管理帶來深刻的變革。文章對醫保支付方式在基層醫療機構存在的形態進行描述,對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給基層醫療機構的財務管理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改進措施的探討,以此望對基層醫療機構財務管理工作的深化有所幫助,更好的發揮基層醫療機構的作用作出貢獻。
關鍵詞:醫保支付改革;基層醫療機構;財務管理
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作為醫改的一項重點工作,在破解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看病難”問題上,在采取分級診療的重大制度上,越來越發揮著關鍵作用,也使得各級醫療機構的財務管理工作迎來更大發展空間,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醫保支付機制的完善與基層醫療衛生體系的建設休戚相關,如何在支付機制改革的引領下,通過做好基層醫療機構財務管理的變革,積極發揮基層醫療機構的網底作用,保障公共衛生體系的健康發展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從基層醫療機構的特點與醫保支付方式存在的形態入手,通過闡述改革給基層醫療機構帶來的收入變化、成本變化、組織變化,深入剖析對基層醫療機構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如何迎接改革的變化,有抓手、有措施、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應對,優化與強化財務管理。
一、基層醫療機構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內容
《意見》提出,要針對不同醫療服務特點,推進醫保支付方式分類改革。要求醫保基金預算管理,完善總額控制,積極探索將點數法與預算管理、按病種付費等結合應用。2019年3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上說,破解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看病難”問題是我國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最現實的辦法就是采取分級診療制度。做到分級診療艱巨而復雜、很不容易,需要在構建整合醫療服務體系、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推進遠程醫療、發揮基層醫療機構網底作用等方面做好工作。國家衛健委正在加大力度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
伴隨分級診療制度深入推行,基層醫保支付機制改革將對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規模,發展水平直接發揮作用,并深刻影響,不斷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財務管理工作。
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對基層醫療機構財務管理的影響
在基層醫療機構中,科學的醫保支付機制給財務管理帶來以下直接影響。
(一)財務資金流的改善給財務管理帶來了風險和難度
科學的醫保支付機制在有效發揮患者分流、引流的作用,為基層醫療機構直接增加了醫療服務量,擴大了服務規模,增加了收入。如起付線,支付比例的差別,會起到經濟杠桿作用,會讓更多的社區增加對社區醫療機構的選擇;如按人頭支付可以增加社區居民到社區就診次數;按項目付費,可以影響患者住院時間和診療項目,進而增加基層醫療機構的收入。收入的增加同時增加了資金流,伴生了資金管理風險,增加了財務管理難度。
(二)醫保制度的改革及相關政策的落地使得財務工作變得復雜化
科學的醫保支付機制,推動了合理配置資源,強化了成本運行與控制。醫保支付中的總預算預付制,按照估算費用支付,節約了資源,保證了資金的合理利用,但為了控制不超過支付費用范圍,促使財務人員在實際支付精打細算,更注重對成本事務中管理;醫保資金第三方結算的辦法,如何通過財務核算的正確、精確,為及時收回補償資金,降低資金運行成本顯得更為重要;醫保支付范圍的不斷擴大、轉診的比例提高、異地社保結算的推行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基層醫療機構在規模不斷擴大的變化進程中還會不斷增加日常成本,這些勢必增加財務管理的復雜度。
(三)醫保支付改革的推進,勢必要求財務人員擁有更高的技能
科學的醫保支付機制在影響醫療人員的服務水平和質量的同時,促進財務人員不斷地提升自身綜合素養,提高財務管理能力。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進,基層醫療機構由原來的公益性機構向公益+經營機構轉變,財務核算也有單一的收支型核算向注重成本效益的經營型核算轉變,財務人員必須掌握事業、企業等專業的財務技能,通過完善的財務制度,有效的管理方法,解決業務中的難度,應對好業務的復雜度。
(四)信息化的推進不容忽視
科學的醫保支付機制在促進基層醫療機構提高管理水平,更注重計算機信息化建設。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信息源的多樣化、及信息種類的多樣化,此時如果基層醫療機構的財務管理工作無法及時更新其管理方式,那么定會使得改革后大量的信息無法得到處理,進而使得基層醫療機構的財務管理工作產生較大的問題。
(五)財務風險不斷加大
醫保支付改革給基層醫療機構帶來了機遇,同時孕育了風險。首先基層醫療機構業務規模不斷變大,增加了資金管理風險;其次基層醫療機構的財務管理跟不上與第三方結算數據不正確,引起的壞賬風險增多;第三基層醫療機構成為欺詐騙保的又一溫床。
三、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對基層醫療財務管理影響的應對措施
從上述分析中,看出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對基層醫療機構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諸多方面的影響,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基層醫療機構加強財務管理勢在必行,具體措施如下。
(一)建立科學預算機制與成本核算機制
全面預算是基層醫療機構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中基層醫療機構急需解決的問題,建議基層醫療機構建立完整的預算標準,結合支付改革中總預算方式,通過流程的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收支的預算管理;開展病種成本核算,明確各項設備的檢查、藥品及診療服務的成本定價,在具體病種上基于臨床路徑的規范進行:一是以項目成本作為核算基礎,計算病種的核算基數,結合臨床進行修正,建立一定標準的病種核算數據;二是與社會平均醫療項目成本數據結合,優化核算病種的付費標準。
(二)提高財務人員素養與管理水平
通過培訓提高現有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完善財務管理制度、規范財務操作流程,提高財務人員操作能力與工作效率;降低非專業人員的比例,嘗試引進外部先進專業管理人才,注入新型管理理念;培養基層醫療機構的專業財務管理團隊。
(三)引進管理平臺實現信息實時共享
通過引進先進信息管理平臺來實現對醫療信息的充分利用,通過對信息管理平臺的不斷完善,使其更好的適應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進而更好的促進醫療費用跨越支付的落實,幫助患者完成醫保支付,給患者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財務管理的效率以及基層醫療機構財務信息處理的及時性。現階段,微信與支付寶已成為主流支付方式,信息平臺也要抓住這一特點,設置專門入口,實現現代化管理。
(四)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應對資金管理風險,須建立崗位分工,相互監督;現金日清日結,及時送交銀行;收支有章有據,有流程管理。應對壞賬風險增多,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自動化,提高醫保支付結算的精確性、及時性,減少結算不足給基層醫療機構帶來的損失。應對欺詐騙保,隨著云計算與云平臺的廣泛應用,加強對大數據安全性的應用,加入人臉識別、指紋等系統身份驗證功能,杜絕利用平臺信息騙取保費;積極響應國家藥品準入、集中帶量談判工作,減少采購過程中的舞弊、貪污行為;通過優化審計模式,審計人員職業化,提高審計發現問題,及時預警,控制風險在最小范圍。
四、結論
綜上所述,醫保支付改革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深遠的影響,唯有采取積極的措施,控制好風險,盡快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并協助提高綜合醫療服務的效率,才能在分級診療制度改革與醫保支付改革的大發展中,走出基層醫療機構的特色之路。
參考文獻:
[1]熊德娟.關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管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經貿,2017(08).
[2]茅寧瑩,宋麗華,夏小倩,姚云比,黎曉薇,王香怡,喬羽佳,鄭子健.醫保支付機制對社區醫療體系影響作用研究——基于南京市部分社區的調查[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6(18).
[3]魏薇.醫院財務管理受到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影響.財會研究,2017(24).
[4]黎婷.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對醫院財務管理的影響及措施探尋[J].納稅,2017(28).
(作者單位:無錫市劉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