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杰 黃上上 周麗
摘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介紹了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診斷方法和防治措施,旨在提高該病的防治效果。
關鍵詞:羊;傳染性胸膜肺炎;診斷;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6?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12-0028-02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又被稱為羊傳染性支原體肺炎,俗稱羊肺疫,它是由肺炎支原體感染引發的一種高度接觸性急性傳染性疾病,該病首次暴發流行于20世紀40年代末期的甘肅,隨后向全國各地的羊養殖主產區廣泛傳播流行。臨床上羊傳染性胸膜肺炎主要表現為咳嗽、體溫升高,影響到羊群的正常生長發育。不同年齡的羊感染該病后,所表現出來的致死率存在一定的差異。該病具有發病速度快、流行范圍廣的特點。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纖維素性胸膜肺炎,有很高的致死率。耐過急性型的患病羊逐漸轉變成慢性型,成為養殖場的主要傳染源,造成疫病反復流行傳播。近年來,隨著羊養殖產業不斷發展,不科學的引種行為、養殖密度不斷增大、羊群之間相互接觸,均加重了該病的發生流行,需要養殖戶提高重視程度加以防治。
1? 流行特點
臨床上傳染性胸膜肺炎可以危害山羊和綿羊,任何年齡的羊都可以受到病原的侵染,但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癥狀和致死率存在一定差異。患病羊、隱性感染羊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6~12月齡羊感染致病原后,表現出來的發病率和致死率更高。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常常呈地方流行或散發流行,通常患病羊與健康羊直接接觸,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養殖密度過大、氣溫忽高忽低、陰雨連綿等因素都可以引發該病的發生流行[1]。羊傳染上胸膜肺炎傳播流行不受季節影響,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節發病率最高,新發病的養殖場大多呈暴發流行,發生過該病的養殖場呈現地方流行或散發流行。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在養殖場中一旦發生,需消耗大量的時間用于羊群的凈化處理,否則養殖場的隱性感染羊會反復侵染健康羊,造成疫病反復傳播流行。
2? 臨床癥狀
該病發病較為突然,患病羊表現為離群獨居。發病初期患病羊體溫升高到41 ℃,最高升至42 ℃,呼吸頻率不斷加快,精神狀態逐漸變差,身體逐漸消瘦,大多數患病羊表現為生長發育不良,被毛失去光澤,雜亂不堪。隨著病情進一步加重,患病羊采食停止,反芻無規律,并表現出咳嗽癥狀。先是從鼻腔中流出清澈的鼻液,隨后變得濃稠,患病羊咳嗽4~5 d后癥狀越來越嚴重,并表現出痛苦的干咳,腹部卷縮,反芻停止,表現為氣喘,從氣管中發出呼嚕聲。患病羊鼻腔中流出的鼻液變成鮮紅色或鐵秀色,常常附著在鼻腔周圍和上嘴唇,結痂。
3? 病理學變化
將病死羊解剖后發現病變部位主要集中在肺臟和胸膜。胸腔中蓄積很多淡紅色或淡黃色的纖維素性滲出液,數量多少不等,仔細觀察,在這些滲出液中還發現少量的纖維素性網絲混入其中或附著在肺臟組織表面[2]。通過檢查病死羊的肺臟組織,發現存在明顯的膠樣浸潤和肝臟病變,病變部位還會出現局灶性的炎癥,病變病灶大小不一。病死羊的病變肺臟組織顯著腫大,彈性下降,質地變硬,切面呈現大理石紋路病變。病死羊的胸膜和肺臟嚴重粘連,不能正常剝離。
4? 實驗室診斷
采集病死羊的病變肺臟組織,先進行常規染色鏡檢,沒有發現被革蘭氏染色的致病原,隨后使用姬姆薩染色劑進行充分染色,放置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被染成紅色,呈多種形態的致病原,有的呈螺旋狀,有的呈逗點狀,有的呈桿狀。結合上述結果,可以初步判定致病原為支原體。將病料粉碎后,劃線接種到添加了輔酶A的液體支原體培養基中,持續培養96 h后,在液體培養基上生長出了細小的致病菌落,將其轉移到營養培養基上,持續培養48 h后,生長出細小灰白色中間凸起的致病菌,菌落外觀呈現煎蛋狀[3]。采集患病羊的新鮮血液,選擇使用支原體標準凝集抗原,進行全血凝集試驗,發現患病羊的新鮮血液和支原體標準抗原完全凝集,呈現陽性反應。將分離得到的致病原進行藥敏試驗,發現該致病菌對替米考星、氟苯尼考、卡那霉素、泰樂菌素高敏。
5? 治療措施
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的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發病過程較快,造成的死亡率較高,但由于很多養殖戶的不科學防治行為,使得肺炎支原體的耐藥性顯著增強,多種藥物的防控效果下降,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在明確藥敏試驗的基礎上,選擇高敏抗生素進行對癥治療。研究主要選擇使用30%氟苯尼考和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上述藥物的使用劑量分別為0.01 mL/kg體重和0.1 mL/kg體重,使用1次/d,連續使用3 d為一個療程,同時在整個羊群飼料中添加98%的泰樂菌素可溶性粉劑,添加量為0.1 g/kg飼料,連續使用1周。通過采用上述手段,連續防控2 d患病羊的臨床癥狀逐漸減輕,繼續用藥5 d后養殖場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采集該養殖場患病羊的新鮮血液,進行一次全血凝集試驗,檢測為隱性感染的立即淘汰處理,逐漸凈化羊群,直到連續3次檢測不出隱性感染羊后,表示凈化完全。
6? 預防措施
臨床上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發生流行和養殖場不科學的養殖管理方式有很大聯系。近些年,在早期發病病例中,羔羊的發病比例進一步增加,造成的死亡率更高,解剖發現病理變化不明顯。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養殖戶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養殖管理方案,一方面應該堅持自繁自育全進全出的養殖管理模式,培育健康羊群,避免隨意從外地引種,在引種前一定要落實嚴格的產地檢疫和到場隔離觀察。引進的羊群必須單獨隔離觀察30 d以上,確保健康才能混入大群。做好疫苗免疫接種工作是預防該病發生流行的最有效措施,每年春秋兩季選擇使用肺炎支原體氫氧化鋁組織滅活菌苗,進行定期的免疫接種,注射2周后就能產生較強的免疫能力,有效期1年。另外還應該做好養殖場的管理工作,改善養殖環境,控制合理的養殖密度,保證圈舍通風良好,為羊群營造一個健康舒適整潔的環境,保證飼料營養價值,全面滿足羊群的生長發育所需,增強羊群身體抵抗力。一旦發現疑似患病情況,應立即隔離,并將疫情上報,由專業獸醫進行診斷,確診后采取對癥措施進行防治,縮短發病周期,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農偉云,黃寶學.一例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3(14):265.
[2] 聶? 玲.淺析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治與防控[J].農技服務,2014, 31(12):141-142.
[3] 羊錦昌.羊傳染性胸膜肺炎診治體會[J].當代畜牧,2014(2Z):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