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萍,吳靜雅,何旖旎,李 萍,張明君
為貫徹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0~36個月兒童健康管理項目[1],中國社區衛生協會于2011年4月開始組織對該項目骨干師資進行培訓。針對0~36個月兒童健康管理及學員已多年從事兒童保健工作的特點,本研究采用在專家授課的基礎上增加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的培訓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于2011年4月和7月分別在中國社區衛生協會社區培訓基地——舟山市新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沈陽市大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辦社區0~36個月兒童健康管理師資培訓班,參加培訓的學員共72人,年齡25~50歲,平均年齡33.4歲;其中男25人,女47人;副高級及以上職稱者18人,中級職稱44人,初級職稱10人;工作單位均為區級以下兒童保健機構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參與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教學。
1.2 培訓方法 學員以在職學習的方式參與3 d的集中培訓,共24個學時,在培訓的實習環節中采用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教學方法。第1天為教師集中授課8 h;第2天中4 h為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示范教學及講評,4 h為分組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教學準備;第3天8 h進行分組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及講評。
1.2.1 情景模擬教學案例設計 根據兒童生長分期的特點及0~36個月兒童健康管理規范的內容要求,分別在新生兒期、嬰兒期和幼兒期設計8個情景進行模擬。包括出院3 d足月新生兒家庭訪視、早產兒出生16 d隨訪、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隨訪及3月齡、8月齡、12月齡、18月齡、36月齡兒童健康管理的8個內容與要求的情景演練。其中出院3 d足月新生兒家庭訪視、早產兒出生16 d隨訪分別由新城和大南社區基地師資 (即培訓班開始前已完成相關培訓的社區人員)進行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示范教學。其余6組由學員按照基層0~36個月兒童健康管理規范內容對各期兒童隨訪的要求要點自行設計編寫角色扮演劇本。
1.2.2 分組及角色設定 將學員隨機分成12組 (每個培訓基地分6組),每組6人。每個小組設有組長。總共完成6個教學單元的學習,每個教學單元時間為20 min。每個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教學前由病例設計者作為主持人,負責組織討論;1人作為記錄員,負責當場記錄和資料整理工作。在8個情景模擬教學單元有1名專職教師作為導師實施情景模擬教學。
設計角色包括產婦、產婦丈夫、全科醫生及模擬嬰兒。要求扮演生動、認真、有可視性,使用普通話。著裝符合擬扮演角色的“崗位”要求,同時顏色要互相搭配。要求熟練掌握擬扮演角色的知識要點,且能靈活應用。
1.2.3 角色扮演道具準備 包括嬰兒床、檢查臺、桌子、椅子 (2個)、小椅子、新生兒家庭訪視包 (包括體溫計、聽診器、兒童體質量秤)、四肢活動的模擬嬰兒、奶瓶、小勺和小碗。
擬使用的其他用具包括《嬰幼兒保健手冊》、新生兒家庭訪視記錄表、1歲以內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1~2歲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3歲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男童年齡別體質量圖、男童年齡別身長圖、女童年齡別體質量圖、女童年齡別身長圖;《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
1.2.4 教學實施 總共分為8組教學單元,每個單元依次在教室內進行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為促使教學順利進行,首先分別由新城和大南社區基地師資 (即培訓班開始前已完成相關培訓的社區人員)進行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示范。
1.2.4.1 角色扮演演練 在每一個教學單元中,由學員依據事先設計好的劇本進行角色扮演。
1.2.4.2 課堂討論 由各組組長主持,所有學員均參加討論。討論根據本次單元教學內容所設置的角色扮演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在討論結束后,由小組代表做總結性發言。
1.2.4.3 指導教師總結 指導教師在角色扮演過程及課堂討論過程中均不直接參與;認真觀察學員在角色扮演時的表現;在討論過程中發現過于偏離學習的主要目標或是出現明顯的學術錯誤,給予適當指出,并引導學生繼續討論。導師在每個教學單元代表匯報發言結束后,利用5 min左右的時間,總結本次角色扮演單元教學。
1.2.4.4 反饋 角色扮演單元教學結束后,要求每一位學員及各單元指導教師對角色扮演教學病案、課堂角色扮演討論及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評價,以便提高和改進教學。
1.3 培訓效果評價方法 在培訓前后分別對學員進行筆試考試,考試時間為40 min。考試的具體內容由中國社區衛生協會組織相關專家根據0~36個月兒童健康管理的基本內容出題,包括培訓前和培訓后試題;題型包括多選題和問答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培訓前后考試成績比較 培訓后學員的出院3 d足月新生兒家庭訪視、早產兒出生16 d隨訪、新生兒滿月隨訪、3月齡嬰兒隨訪、8月齡嬰兒隨訪、12月齡嬰兒隨訪、18月齡幼兒隨訪考試成績及總分與培訓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培訓前后學員的考試成績比較 (x ±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est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2.2 指導教師及學員評價 教學后指導教師和學員均對此次培訓無論是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選擇方面,還是教學過程實施、教學效果方面都表示滿意。指導教師對學員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現表示贊同,達到了此次培訓的要求。學員也認為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教學方法能身臨其境,加深印象,起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0~36個月兒童健康管理適宜技術現已在各地廣泛開展應用[2-3]。在對基層的社區師資進行培訓的過程中,為提高培訓效果,避免培訓過程單一、枯燥或重復的兒童保健知識培訓現狀,同時針對學員年齡較大、從事兒童保健專業時間長及在職培訓等特點,本研究采取了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的方法。
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是利用扮演和想像創造情景,以啟發學員對自己和他人行為、信念和價值認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多種醫學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與傳統的授課法相比,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更可以提高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加深學員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可彌補傳統課堂教學中學員只是被動接受的不足[4-5]。而且情景教學角色扮演具有可以進行相對簡單的操作和團隊合作的特點,既可培養學員在此方面的能力,針對年齡較大的在職學員也易于接受,因此在此次培訓中采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教學方法。其目的是通過實景展示,現場展示兒童健康管理的規范流程,加深培訓師資對基本理論知識要點的掌握,充分幫助學員提高技能水平。對社區培訓基地來說,提高培訓效果、保證教學質量是促進基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示范的作用對知識掌握、對規范把握、對人員培養、對機構團隊特色提升都有所幫助。
在此次培訓中,根據培訓課程設置要求社區培訓基地組織的兩名責任醫生和一名兒保醫生進行兩個場景的演練及示范。具體實景示范展示內容,兩個場景扮演生動、流程規范,起到了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的示范作用。示范展示后,其他小組紛紛上臺角色扮演,以6人為一組,圍繞兒童健康管理整個課程內容,將3月齡、8月齡、12月齡、18月齡、36月齡兒童健康管理的內容與要求進行情景演練。學員們在進行角色扮演之前認真準備,查閱相關資料,結合自身基層醫療經驗,精心準備角色扮演腳本;在扮演時認真投入,面對“產婦”及其“丈夫”提出的種種“難題”進行積極思考,快速做出分析判斷。
臺下學員則認真觀察,思考每個角色是否將規范的內容全部納入其中。扮演后,臺下學員及指導教師針對表現進行現場點評,及時發現扮演的角色在兒童健康管理中存在的容易忽略或容易忘記的內容,使不規范的操作得到現場糾正。角色扮演的畫面記憶和細節強化,更容易使學員記住枯燥的理論知識。本次角色扮演得到學員的熱烈回應,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在最后討論點評中爭相發言,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培訓后學員的考試成績較培訓前有了明顯提高。實踐證明,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具有可實施性、有效性和可推廣性。從培訓師資角度看,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有效橋梁,是理論知識轉化為技能的有效途徑。
1 陳博文,滕紅紅.社區0~36個月兒童健康管理 (試用)[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8.
2 李惠霞,巫云輝,麥艷冰,等.“社區0~36個月兒童健康管理”適宜技術的應用與探索[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0):3297-3299.
3 楊慧敏,肖峰,李瑞莉,等.社區0~36個月兒童健康管理規范實施效果評價[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5-8.
4 張穎,吳麗慧,趙錢雷,等.參與式教學法在兒童保健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與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25(3):103.
5 Jacobsen T,Baerheim A,Lepp MR,et al.Analysis of role-play in medic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 using atheatrical device the fourth wall[J].BMC Med Educ,2006,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