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鵬斌
【內容摘要】新高考背景下,選課走班成為普通高中的教學組織模式,落實新高考政策,有效開展選課走班,助力學生發展,是每個教育者面臨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務必在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四個維度強化修煉,確保新高考選課走班有效實施。
【關鍵詞】新高考選課走班修煉
“選課制是指學生根據自身愛好和能力,在學校規定的年限和范圍內自主選擇需要休息的課程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1],“走班制是在保留原有行政班的條件下,學生根據學校實際和自身課程選擇情況到不同的班級中流動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2]新高考政策要求普通高中選課走班,這就需要在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四個維度加強修煉,確保選課走班的有效實施。
第一維、學校:關注政策——完善體系
學校作為教育政策的落實主體,從政策和組織體系維度做好宏觀設計,從而成為實施新高考選課走班政策的主導。
1.對高正的新政策進行分析,注意其動態變動關注
學校是落地新高考選課走班的主體力量,各個學校要順應國家教育改革態勢,從校情出發,著力做好選課走班的工作,關注高考最新政策,加強校際交流。
首先,學校要高度關注高考改革的最新政策,了解大學招生政策的變化;其次,學習改革前沿學校的經驗;最后,督導教師內部學習,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2.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課程進行規劃與發展
生涯教育是一個較完備的建設體系,主要包括一門課程、一次實踐活動或者一場學術討論;不只是在高一年級開設、解決選課的工具,而是進一步在高二圍繞學業指導、高三圍繞志愿填報的全部教育過程[3]。
通過選課走班專題調查與研究,我們學校要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出臺一系列的規范中學階段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政策以及具體的實施策略。二是開設一些基于學生愛好、發展特長的課程,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
中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的課堂教學中度過的,為此有必要在他們的課程表中專門設立“職業生涯指導”課程,并將其常態化,力爭在其他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或者是各種社團活動中也滲透生涯規劃教育。這樣,中學生就會盡早樹立人生規劃意識,勢必會對其一生產生深遠影響。
第二維、教師:尊重差異——轉變角色
選課走班的后期,教師是選課走班的重要支撐點,其關系到選課能否獲得成功,為了加強對選課走班的教育發展,教師應從教學組織管理和角色轉變兩個層面進行修煉。
1.關注學生差異,實施多元評價
首先,尊重差異,分層教學。在走班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需要著重關注分層走班教學中存在的教學策略、教學目的、教學發展、教學手段等方式的轉變。
其次,體現差異,多元評價。走班是手段,發展是最終的歸宿,是其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在平時的價值體系中,要多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進行有效結合,主要將學生的習作過程作為重點,還要充分理解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
2.角色時應,組織和思想一致
雙軌制管理下,班主任、任課教師角色發生變化,都附加成長導師這一角色。成長導師團隊主要由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構成[4]。班主任是成長導師的一部分,又是成長導師中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作為成長導師隊伍中的核心力量,班主任要進入角色,積極協調任課教師共同完成引領學生成長的任務。任課教師是教學班所有事務的第一責任人,既要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還應要承擔走班教學中教學班的一切管理責任。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構成成長導師群體,成長導師以管人為主,兩者共同完成引領學生成長的任務。隨著新高考選課走班逐步推進,學生面臨自主選擇高考科目、規劃個人成長方向這一前所未有的選擇權,難免茫然,我們班主任和成長導師做好學法指導、選課指導和心理疏導工作極為必要。
第三維、家長:洞悉新政——學會交流
家長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學校教育最有力的支持者與協同者。面對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在觀念和政策上要先行一步,通過互聯網等各種渠道了解新高考政策高校招生等相關政策,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整合和分析,更好地為孩子提供所需幫助。
1.創設氛圍,構建親子交流的優質環境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最熟悉孩子的性情、愛好、特長,要協同孩子充分分析學科愛好與學科發展潛力,在今后職業取向與選考科目的界定方面給予學生指導與幫助,以便孩子及早適應走班教學的變化。首先,心氣務必平和,情緒穩定的父母、穩定的生活節奏、祥和的家庭氛圍,是保障有效溝通的首要因素。其次,溝通力求有效,父母要放下架子,跟孩子平等溝通,盡量減少“指導”和“說教”。最后,態度保持接納和信任,有了信任的基礎,父母的內心才真正能夠做到平和,才能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而不是“掌控”;在孩子犯錯和不完美的時候,給予“接納”而不是“指責和評判”。
2.形成合力,強化與學校溝通的時效
走班制教學模式,學生根據自己的選考科目到不同的教室進行學習,導致學生管理難度增大。家長要經常與學校的班主任和成長導師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態和生活情況,根據反饋信息,給予必要的學習督導和心理疏導。在與學校溝通時,注意以下三點:
首先,保持觀念一致。家長是學校教育的天然同盟,有著共同的教育目的,都是為了學生健康成長、實現幸福人生而走到一起的同盟軍。其次,需要加強對溝通的頻率。需要將行政班與教學班共同進行管制,家長要和行政班班主任和教學班教師定期溝通,將家長遇到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解決,還需要做好公共協商。最后,溝通途徑多樣。家長除了訪校,可以利用微信等方式進行溝通,確保問題及時解決。
第四維、學生:正確認知——科學選擇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選課方面,自己的選擇要建立在充分規劃發展方向的基礎上;在走班上課方面,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新高考選課走班的有效實施,就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的認知自己、規劃自己、發展自己。
1.拓寬認知途徑,規劃職業愿景。
(1)拓寬途徑,重新審視自己。高中學生處于自我概念的形成期,也是發展能力和對社會生活產生興趣的關鍵期,而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較少,這就需要學生拓寬認知途徑。首先,了解學科體系,了解學科知識和大學專業和職業之間的關系。其次,參與校內各類講座,可以豐富自己的對職業的認知。最后,熱心各類社會實踐,更深入的體驗職業角色,明晰自己的職業需求。
(2)正確認知自己,規劃職業愿景。首先,想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明確自己未來需要從事的工作內容是什么,自己的性格特征比較合適什么類型的工作,以及自己對未來的預期具體是什么,從中進行選擇合適自己的職業。其次,要明確自己的所思所想,分析自己非智力要素的特質與潛質,從而明確自己最熱衷的職業發展取向。
2.科學選課,確保學習效果
新高和改革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選課時參照導師家長意見和個人職業取向,依照大學招收專業對學科的要求,根據學科潛力,進行選課。
隨著新高考選課走班的逐步推進,各高中學校安排選課的時間不一,最早的會在選均會在高一第一學期結束時進行選課,接著會進行走班教學的實施。第一,學生必須認真思考自己未來想從事的行業以及其發展的前景,不能帶有盲目性或者跟隨風氣進行選課。還需要借助老師和親戚朋友的重點分析,來進行考慮是否應該選擇該課程,所以還需要不斷進行實際的調研與商討,最終做出相應的決定。第二,適應目前的新的走班上課形式,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規劃性,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新高考選課走班的有效實施,學校維度是主導,學生維度是主體,教師和家長維度是重要的保障,四個維度的修煉到位是新高考選課走班落地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崔利軍.我國普通高中選課制實施現狀及實施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2]宋立坤.普通高中實施選修走班制的實踐與思考[D].山東師范大學,2007.
[3]張潔.生涯教育頂層設計研究[J].高考,2020(7):12-14.
[4]董莉.基于選課走班教學的“雙軌制”班級管理[J].教學月刊,2015(8):44-48.
(作者單位:邯鄲市第四中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