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作為古印度文化的代表,瑜伽底蘊深厚,近些年,瑜伽運動憑借著修身養性鍛煉價值獲得全球范圍內的關注,同時也漸漸納入到高中體育教學課程中。從目前來看,高中瑜伽課程教學仍然處于摸索階段,以選修方式開展教學,但是教學中仍然存在著非常多的不足。本文對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等方法進行研究,對參與一學年瑜伽選修課程的學生在參與瑜伽運動前后的身體形態(身高、體重)、身體機能(肺活量)和身體素質(50米跑、800米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和對體育課的興趣學習、壓力等方面的影響進行對比分析,提出了高中選修瑜伽課程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高中選修瑜伽課程學生體質健康
瑜伽,最早來自古印度,最初為修身養性的手段。瑜伽練習經過長期性、系統性鍛煉促使鍛煉者達到身心合一的狀態,進而促進鍛煉者生理發展與心理發展[1]。在高中體育教改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中加入新興體育課程,瑜伽也開始走進高中體育課堂,同時獲得廣大高中女生的喜愛。在高中開設瑜伽選修課程,有利于完善高中體育課程結構和開展素質教育。考慮到高中階段開設瑜伽選修課程的時間并不長,仍然存在著非常多的不足,為了能夠更好開展本課程提供有效改進對策[2]。
一、高中選修瑜伽課程對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調查
(一)實驗目的
為證明瑜伽選修課程對學生體質健康具有積極影響,同時對瑜伽教學方案設計是否科學進行設計,不斷的修改和完善,為瑜伽在高中普及提供支持[3]。
(二)實驗對象與標準
選取子江中學2018級高中瑜伽選修課程240名女生參與實驗,該組實驗對象均無心血管等疾病,對參以一學年瑜伽選修課程的學生在參與瑜伽運動前后的身體形態(身高、體重)、身體機能(肺活量)和身體素質(50米跑、800米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和對體育課的興趣學習、壓力等方面的影響進行對比分析。
為了能夠規避主觀因素對實驗測量產生影響,提升測量科學性,因此在身體形態方面、身體技能方面、身體素質方面等都采取國家學生體質健康評分標準,并以此為基準對項目成績進行嚴格計分,確保實驗結果的科學性。
同時為了保證上報數據的可信度,測試數據中身高、體重、肺活量的人員均為晉江市安海醫院的專業體檢人員進行,測試50米、800米、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仰臥起坐都由子江中學體育教師劉會星(中學高級教師)、顏依莎(中學一級教師)進行。
(三)研究方法
1.對比分析法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將子江中學2018級高中瑜伽選修課程240名女生在2018年、2019年兩個學年度的測試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2.數理統計法
數據統計分析、圖例使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庫》、Excel軟件進行,使用平均數、百分比等對體質健康狀況進行統計分析。
3.文獻資料法
廣泛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了解當前關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研究現狀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為本課題提供理論依據與方法支撐。
4.訪談調查法
就實施本文過程中存在的有關問題,調查訪問了北京體育大學、福建省體育專家、教師和學生。
(四)實驗結果分析
1.學生身體形態變化
由表1可知,經過一段瑜伽練習后,身高、體重等方面的是有變化的,但是變化不大,但是通過與學生訪談調查后得知通過瑜伽課程,學生在形態方面存在著較為明顯的變化,證明通過瑜伽體式的練習糾正學生不良的身體形態。
2.學生身體機能變化
經專業體檢人員測試,實驗前肺活量為2889.39ml,實驗后肺活量為2980.48ml。從結果可知,瑜伽練習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呼吸功能與肺活量,瑜伽的腹式呼吸、完全式呼吸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實驗前后數據比較,P<0.05,有統計學意義。
3.學生身體素質變化
由表2可知,瑜伽運動對50米、800米的提高性較為一般,但對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均有較為顯著的提升,進而改善身體健康情況。實驗前后數據比較,在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仰臥起坐三個方面,P<0.05,有統計學意義。
(四)試驗后結果反饋
1.學生反饋
經過以上的有效數據的對比,可以看出瑜伽運動有效改善了學生身體形態、體質健康,同時對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緩解學習壓力以及培養終身體育理念等具有積極作用。高中階段學生的學業壓力較大,借助瑜伽練習有利于學生釋放學習壓力,實現勞逸結合。
2.教師反饋
作為實驗設計者與實施者,教師在設計實施中雖然做好充分準備,如每節課程中都有加入腹部力量練習等。作為新興體育課程項目,在高中體育教學中仍在摸索教學問題,進而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但由于教師對學生的現有水平并不了解,這就使得一部分內容設計上存在著學生需求不均衡的現象,這不僅降低學習效率,還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產生影響。可在課程中多加入分層次教學,并且著重以基礎技術為主。
二、高中選修瑜伽課程教學對策
(一)注重教學內容更新
瑜伽融入到高中體育課程中,不僅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還有利于學生掌握有效緩解心理壓力方式。在更新教學內容過程中,可傳授一部分瑜伽理論知識,促使學生認識瑜伽的發展史和內涵,同時還需要教授簡單的運動損傷預防手段和中國傳統的穴位按摩手法等。
(二)明確瑜伽課程教學目標
瑜伽教學需嚴格遵循“素質教育”思想,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樹立“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在“全面健身”理念推動下,在教改背景下,教師和學生需重視快樂體育,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運動學習氛圍,通過學習瑜伽實現學生深吸和諧,緩解學習壓力。
(三)注重優秀瑜伽教師的培養
教師教學水平直接影響課程教學效果。為了瑜伽在高中能夠更好發展,提升任課教師專業技能與專業教學水平非常重要。在人才培養上,學校可以從教學與科研角度制定更加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通過教學與科研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學術水平。學校需要增加對器材與場館方面投入,為接下來教育工作打下基礎。
結語
高中選修瑜伽課程的發展實踐較短,仍然處于探索階段。但瑜伽對高中階段學生的體質健康是有顯著作用的。在瑜伽課程教學中,需以全面眼光看待瑜伽課程,將瑜伽課程視作調節自我、修身養性功效。
【參考文獻】
[1]王海燕.淺談高中體育課堂教學對學生體質健康的作用與局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5):156-157.
[2]任宏波,許寧.高校瑜伽選項課教學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0):263-264.
[3]王靜宜.高校健身瑜伽課程實踐教學設計與實施[J].運動, 130(2):107-108.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子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