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斐
領導者在組織中具有一定影響力,能激勵他人,是創建集體人格的設計師。
領導力是領導者的核心能力,提升領導者的領導力對加強領導者的能力建設具有推動作用。同時,領導力作用于企業文化力,通過執經達權、情理交融和管理藝術,控制企業“磁場”,影響、帶動和推進企業的發展。
一個團隊戰斗力的強弱取決于領導者的領導力。領導力的鍛造,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不斷自我修煉,即“智、信、仁、勇、嚴”(出自《孫子兵法;計篇》)。
智:勝人以智
企業領導者要善于學習,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和前瞻性的戰略思維。
注重理論修養。理論是行動的指南,要補足精神上的“鈣”,行動才有力量。企業領導者要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始終做到眼明心亮、不偏航道、不觸底線、不越紅線、不碰高壓線。
學會管理知識。現代企業管理包括成本管理、經營管理、質量管理、創新管理、科技管理,也涵蓋戰略管理、人性管理和文化管理。
掌握技術技能。領導要制定企業戰略措施、實施計劃,需了解企業內外部技術的解決方法,只有嫻熟掌握流程和技術,才能在遇到激烈的市場變化時,權衡得失,及時調整經營策略。
通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作為現代企業領導者,不僅要了解天文、地理、歷史,還需要有金融、國際貿易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識,涉獵越廣視野就越寬,遇到綜合性問題的時候就更容易迎刃而解。
信:服人以信
企業領導者必須恪守言行。“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論語·為政》),即人若失去信用,(就像)大車、小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靠什么行走呢?
清代大商人胡雪巖在杭州的阜康錢莊開業不久就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杭州綠營兵“千總”羅尚德,在即赴江蘇與太平軍作戰之際,羅尚德將自己辛苦攢下的1萬2千兩白銀存入阜康錢莊,羅尚德將赴疆場,生死未卜,拿上存折不好保存,他深信阜康錢莊信譽好,存錢后既不要存折也不要利息。胡雪巖知道后,告訴下屬不僅要立好存折妥善代管,還要記上利息。后來羅尚德陣亡。陣亡之前,羅尚德請同鄉幫助提款并轉交給自己家屬。戰爭結束后,兩位同鄉沒有任何手續前去提錢,胡雪巖證明他們是羅尚德的同鄉后,便將存款連同利息一并取出交與同鄉。兩位同鄉非常感動,回到軍營后傳頌自己在阜康錢莊的經歷,阜康的聲譽在綠營兵人人皆知,吸引了大批的官兵前來阜康錢莊存款。信義通商,誠招天下客就是這個道理。
再者,諸葛亮四出祁山時,所帶兵僅有10萬人,而魏軍主將司馬懿擁有精兵30萬人之眾,還有一大批良將如:張頜、郭準、費曜等人。蜀、魏兩軍在祁山對壘,旌旗獵獵、鼓角相聞,戰爭一觸即發。正在這緊急關頭,蜀軍中有4萬人因服役期滿即將退役還鄉,蜀軍將領都為此非常擔憂。一旦失去4萬人,蜀軍的戰斗力將大為消弱,服役期滿的老兵也憂心忡忡,戰爭在所難免,回家的愿望肯定化為泡影。將領們建議延長老兵退役一個月,等戰爭結束后再讓他們回家。諸葛亮卻認為,“治軍治國必須以信為本,老兵們歸心似箭,家中的父母妻兒盼親人望眼欲穿,怎能因一時需要而失信于民呢?”于是,仍下令各部讓服役期滿的老兵立即返鄉。老兵們激動得個個熱淚盈眶。大家反而不走了,說:“丞相待我們恩重如山,如今正是用人之際,我們不能棄丞相而去,要奮勇殺敵,報答丞相。”在老兵們的鼓舞下,蜀軍個個群情激奮、士氣高昂。四出祁山,諸葛亮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誘殺了魏軍大將張頜,使蜀軍安全撤回國內,這不能說沒有4萬老兵的功勞。
仁:得人以仁
“文化的最終目標是在人世間普及愛和善良”“善良是精神世界的太陽”(余秋雨語)。傳統的等級觀念,使得員工與領導者之間有一道無形的“鴻溝”,往往對領導產生一種“敬畏感”和“距離感”。領導者要寬容、愛護、關心下屬,以仁待人,用仁愛之心拉近與員工之間的距離。
要容人之短。人不是十全十美,批評或者求全責備,會大大挫敗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領導者要容人之短,用人之長,寬宏大量。一味地批評或者求全責備,會挫敗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傷害員工的自尊心,甚至會產生對立心理。唐朝李世民不計前嫌,重用自己的“政敵”魏征以及其他賢才,得以開創“貞觀之治”。齊桓公容管仲一箭之仇,任其為宰相,遂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所以,領導者要容人之短,用人之長,寬宏大量。
要容人之過。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工作中,員工往往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當員工發現自己工作“失誤”時,時常處于一種“自責”和“不安”之中,領導者要給犯錯誤的人機會,改正錯誤,使其能挽回面子,重新得到認可,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尊嚴。領導者一旦給犯錯誤人的機會,有“過”之人一定會倍加感激和努力工作。如員工犯錯之后,領導者過分嚴厲批評,甚至歧視、冷落,則會讓員工有挫敗感,失去工作激情,甚至會從優秀滑向平庸。
要容人之諫。員工會經常性提意見,有的意見是針對企業發展的、有的是針對領導班子的、有的是針對自己實際困難的、有的甚至是針對領導者本人的,這些意見或言辭激烈,或觀點直露。遇到這種情況時領導者要保持頭腦清醒,虛心傾聽,做出合理解釋,大度雅量。
要容人之才。“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出自《墨子·尚同上》)。得人才者得天下,治理國家如此,治理企業也如此。現代企業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技術的競爭。領導者要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切不能心胸狹窄、容不得部屬比自己“才”高,片面認為下屬比自己能力強會影響所謂的威信,寧用庸才不用賢才,這樣會失去良將、貽誤事業。
勇:趨勢以勇
面對國際化、信息化、市場化,企業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作為領導者,時代交替無法用時間來衡量,市場與機會稍縱即逝。在遇到機會、困難和問題時要勇于面對,有超人的膽略和勇氣,一馬當先、勇往直前、抓住機遇。常言道,當斷不斷必有后患。在實際工作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事情不明朗、時間又不能拖延,不辦,會貽誤時機;辦,就要冒一定風險。這就要求領導者敢于決策、敢于冒險、把握時機、一舉取勝。“勇”要以謀為前提,領導者要有一定的預見性,憑經驗和知識進行科學決斷。
有勇無謀是冒失,有謀無勇是怯懦,有勇有謀方是良將。諸葛亮巧設“空城計”,嚇跑了司馬懿,諸葛亮得以逃生,司馬懿錯失擒住諸葛亮的機會。分析諸葛亮和司馬懿成敗得失,諸葛亮有勇有謀,所以取勝。司馬懿優柔寡斷,沒有抓住機會,造成失敗,缺乏的就是“勇”。
嚴:馭眾以嚴
“治眾如治寡”(出自《孫子兵法》),管理千人、萬人,要像管理一個人一樣,步調一致。作為領導者,在企業管理中要依法治企,嚴格執法,令行禁止,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視同仁。要建立健全嚴格的管理制度、行之有效的考核辦法,變人治為法治,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三國時代,曹操稱雄北方,為了取得民心,他采取一系列的保民措施,嚴明軍紀,禁止官兵騷擾老百姓。他規定,凡踐踏田苗者,殺。一次行軍中,曹操的馬受驚,一時收勒不住跑進麥田。事后,曹操集合將士,說明自己違反了軍紀,要嚴加懲罰。各位將官認為,不是故意行為,勸說算了,但曹操堅持削發代首,以懲戒自己。從此,軍規肅然,曹操嚴于律己,受到將士們的尊重,也為后人稱道。
一個領導者為了說服別人遵循他的路線,聽從他的指揮,必須能夠確定他的權威。(出自法國已故總統戴高樂在《劍刃》)權威的基礎是威信、威望。在現代企業管理中,面對多變、競爭的市場經濟,必須保證領導指揮的權威性。領導者權威的形成,只能依靠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養和實際行動,這是一種“看不見的”自然性影響力。總之,領導者只有在企業管理實踐中鍛造自己的領導力,提升自我道德修養,取得被管理者的充分信任,方能贏得被管理者的信任與理解,喚起下屬的內在驅動力,才能在企業內部形成巨大凝聚力,保證企業走向成功。
(作者單位:中國華能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