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至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浙江、寧波考察調研,充分肯定我市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工作,稱贊寧波有很多“小而精”企業。市委、市政府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的部署,結合推進“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研究制定了《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行動方案》。總的目標是:力爭到2022年,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實現翻一番,攻克關鍵核心技術100項以上,年均開發重點新產品1000項以上,培育打造若干條重點產業鏈。到2025年,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數量達到130家,形成若干條細分領域的標志性產業鏈,單項冠軍企業對制造業增長貢獻度達到40%以上,成為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各級各部門和廣大企業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堅決扛起維護中國產業鏈安全的重大使命,政企同心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充分展現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擔當作為。
為什么要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
在去年5月部署“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時,我們就提出要集中優勢兵力攻克一批“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替代進口甚至領先全球的零部件集群。這次我們提出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目的就是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數量更多、實力更強的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是上級有部署有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圍繞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就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培育提升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省委、省政府也專門部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并將“建設成為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列為建設“重要窗口”的重大標志性成果之一。寧波作為中國制造試點示范城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有責任有義務在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方面擔當作為、走在前列,為服務全國全省大局貢獻更多力量。
二是形勢有變化有需要。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國際科技和產業競爭異常激烈。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以美國為首的少數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進行全方位的遏制、封堵、打壓,經濟“脫鉤”風險持續加大,產業鏈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是應對形勢變化的重大戰略舉措,就是要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推動更多寧波企業成為全球行業的領跑者、中國產業鏈安全的維護者。
三是寧波有基礎有優勢。經過政府大力扶持、企業不懈努力,目前全市有308家企業進入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庫。其中有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9家,數量居國內城市首位。在308家企業中,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的有76家、全球前三的有171家、全國第一的有205家。這些企業的創新能力、市場地位、質量效益和抗風險能力,遠超一般企業。去年,308家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18億元、利潤438億元,創造了全市制造業23.3%的主營業務收入和33.8%的利潤。今年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前所未有的沖擊,但不少單項冠軍企業逆勢快速發展,成為維護產業鏈安全的重要力量。前5個月,39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值增長8.9%,高于全市規上工業產值增速19.1個百分點。我們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生態,支持推動更多優質企業快速成長、脫穎而出,全面增強寧波制造業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怎樣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
總的思路是:以“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為重點,建立技術攻關、單項冠軍培育、重點產業鏈培育“三張清單”,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材料—零件—部件—整機—系統集成”和“關鍵核心技術—產品—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的全鏈條培育,實施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自主創新技術產品轉化、單項冠軍企業梯隊培育、重點產業補鏈強鏈、產業生態優化“五大工程”。落實到具體實踐中,重點要抓好五個方面工作。
第一,實施進口替代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我們要堅定不移實施進口替代戰略,實現更多先進裝備、先進材料、關鍵零部件的進口替代。
一要堅持精準靶向攻關。這些年,我們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上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但必須看到,我們所掌握的關鍵核心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差距,大量關鍵核心技術還掌控在別人手里。要聚焦“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和重點細分領域,滾動編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清單,深入實施“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積極爭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重大科技項目,努力突破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
二要打造協同創新體系。當前,產業發展呈現相互滲透、交叉融合的新趨勢,越來越需要突破區域、產業、行業的界限,開展緊密型的協同創新。要舉全市之力推進甬江科創大走廊建設,繼續引進集聚一批強校強院強所,加快構建以甬江實驗室為龍頭的實驗室體系,充分發揮產業技術研究院作用,全面增強創新策源能力。要推動優勢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結成協同創新聯盟,高水平建設石墨烯、磁性材料、智能成型技術、工業互聯網、高分子材料等制造業創新中心,盡快突破“研發—成果轉移轉化—中試—產業化”的瓶頸,提高科技創新效率和成果轉化效率。
三要補齊標準專利短板。“得標準者得天下”。誰掌握了標準的制定權,誰的技術成為標準,誰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要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在重點領域超前部署一批重大技術標準,鼓勵單項冠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積極申請國際和國家發明專利,努力掌握市場競爭的話語權、主動權。
第二,加強質量品牌建設,提升產業發展能級。質量和品牌是產業實力的重要方面。要堅持質量立市、品牌興市,把“埋頭做質量”與“放手打品牌”結合起來,培育更多人們耳熟能詳、有口皆碑的大品牌。
一要提高產品附加值。要堅持以新供給引領新需求,大力支持企業開發高附加值的新產品,推動更多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落地、戰略性創新產品進入市場應用。特別是要推動整機企業與零部件企業建立協同開發機制,打造系統完整、豐富多樣的產品鏈,提高產品可靠性、性能一致性和質量穩定性,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
二要提高品牌影響力。要支持企業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積極爭創“品字標浙江制造”“浙江制造精品”等省級以上品牌,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具有寧波特色的區域產業品牌集群,擴大自主品牌產品的銷售比重,推動更多“隱形冠軍”從幕后走向臺前。同時,要強化城市品牌與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聯動宣傳,在城市宣傳時多宣傳企業,在企業宣傳時加上寧波元素,實現城市和企業發展的共興共榮。
三要提高市場占有率。要結合實施“225”外貿雙萬億行動,支持企業穩定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推動優勢產品及關鍵零部件企業進入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采購配套體系。同時,要積極搭建線上線下平臺,支持引導企業開拓空間巨大的國內市場,增強發展的穩定性、可持續性。總之,要以獨創的技術、過硬的質量、響亮的品牌,讓更多寧波企業和產品成為全國、全球的單項冠軍。
第三,壯大“專精特新”方陣,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企業是寧波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的主力軍。要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
一要建強企業梯隊。要建立分層分類、動態跟蹤管理的企業梯隊培育清單,推動更多有基礎、有潛力的企業實現從高成長、創新型、科技型、“專精特新”、“小巨人”到單項冠軍的梯次升級。特別是對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好苗子”,要堅持“一企一策”,量身定制精準培育方案,有針對性地幫助它們迅速補齊短板、提升實力。要鼓勵引導單項冠軍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組建產業配套聯盟,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形成“熱帶雨林式”企業生態體系。
二要狠抓增資擴產。規模是競爭力、話語權的重要支撐。培育單項冠軍企業,“小而精”的路線很重要,但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就應該努力追求“大而強”。要引導支持有實力的企業以核心產品多元化、核心技術產業化為重點,持續擴大產能規模,實現由小到大、由大變強的躍升。要大力招引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積極推動在外甬商回歸投資,鼓勵引導本地優勢企業把產業鏈關鍵環節留在寧波,做大做強單項冠軍群體。
三要深化賦能賦智。要制定落實新一輪智能化技術改造計劃,積極推進“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因企制宜、分層分類實施各有側重的“數字賦能”項目,大力推行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柔性化生產等新應用新模式,幫助企業增強適應和引領市場需求的能力。要鼓勵單項冠軍企業建設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向上下游企業開放數據入口,共享數據信息、計算能力、創新資源,帶動整個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第四,推進延鏈補鏈強鏈,提升產業鏈水平。當前,市場競爭不再是企業與企業的“單打獨斗”,而是產業鏈、供應鏈的“集團作戰”。要抓住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的機遇,推動產業集群內部專業化分工和橫向配套,加快形成區域分工有序、配套協作緊密、產業特色鮮明的發展格局。
一要聚焦主攻方向。根據“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規劃,對接省里計劃打造的12條重點產業鏈,我們提出打造煉化一體化與化工新材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伺服電機及數控機床、智能信息終端、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若干條重點產業鏈。各區縣(市)、功能園區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立足產業基礎,突出區域特色,集中力量、集中資源打造完整產業鏈條或全市產業鏈中的某一環節,迅速形成比較優勢。
二要抓牢關鍵領域。要按照“一條重點產業鏈一張圖”的方式,繪制好產業鏈地圖,明確每條產業鏈建設的關鍵環節、提升路徑,大力引進培育延鏈補鏈強鏈的好項目大項目,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之間整體配套、緊密協同。特別是要抓實抓好產業鏈關鍵環節重點企業的培育工作,爭取在每條產業鏈培育一批單項冠軍企業,增強對產業鏈安全的掌控力。
三要加強風險防控。要高度關注產業鏈運行風險,建立重點產業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和斷供風險處置機制,動態監測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的具體問題,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絕對安全。
第五,加大服務保障力度,優化產業發展生態。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陽光、雨露和土壤。重點要抓好三件事。
一要加強政策扶持。雖然今年財政收支壓力比較大,但降稅減費政策必須迅速足額兌現到位,讓企業及時得到真金白銀。同時,要創新政策供給,抓緊制定單項冠軍企業培育發展的專項扶持政策,在項目招引、智能化改造、技術研發、工藝設計、檢驗檢測、創業孵化、公共平臺服務、產業基金、市場拓展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要實施重大自主創新產品示范應用工程,編制重大自主創新產品推薦目錄,制定新產品首購首用激勵政策和風險補償機制,推動更多自主創新產品得到廣泛應用,確保到2025年,推進裝備首臺(套)產品應用100項,新材料首批次產品應用50項。這里要強調的是,政府制定政策,要廣泛聽取征求企業的意見建議,確保政策供需精準對接、政策實施明顯見效。
二要優化營商環境。要秉持“好時不擾、難時出手”的原則,常態化制度化開展“三服務”活動,及時主動做好雪中送炭、雨中打傘的工作。要謀劃實施知識產權培育、運用、保護工程,抓緊組織修訂《寧波市專利管理條例》,強化多部門聯合執法,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切實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要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各類人才計劃向單項冠軍企業傾斜,引導高校院所、職業院校等精準對接企業需求開設專業、培養人才,不斷壯大我市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隊伍規模,為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
三要營造濃厚氛圍。堅持每年認定、宣傳一批標桿示范企業,引導制造業企業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堅定不移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同時,要策劃推出一批吸引眼球、吸引流量的專題宣傳,推動“寧波是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成為普遍共識,推動更多市內外優秀企業、優秀團隊、優秀人才加入這個大家庭。
廣大企業應該有什么樣的作為?
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政府主要是做搭臺、服務的工作,企業才是唱戲的主角。
一要堅定信心、危中搶機。受國際疫情的沖擊影響,當前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加。但對有實力、有魄力、有沖勁的企業來講,現在正是乘勢而上、逆勢發展的好時機。特別是中央和省市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舉措,都精準對接企業需求,非常解渴。希望廣大企業辯證看待當前形勢,堅定信心,主動應變,苦練內功,使應對危機之舉成為企業起飛的跳板。
二要深耕主業、做強實業。單項冠軍企業都有一個鮮明特點,那就是幾十年只做一件事,最終成為行業龍頭。希望廣大企業心無旁騖做主業、做實業,把發展根基打得更加扎實,把自身優勢發揮到極致,真正成為市場公認的行業標桿。
三要矢志創新、精益求精。“小而精”,關鍵在于“精”。廣大企業要把發展的基點放到創新上,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全力推進技術攻關,不斷厚植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核心競爭力。要把人才作為最重要的財富,舍得引進人才、培養人才、成就人才,打造有人情味、有凝聚力、有好口碑的一流企業。
四要團結協作、共創輝煌。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需要所有企業凝聚合力、共同給力。希望廣大企業攜手合作,加強業務對接、信息交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打造完整、強大、有韌性的產業鏈。這里我特別呼吁,請廣大頭部企業、龍頭企業加強對關聯企業、中小企業的支持幫扶,形成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良好氛圍。
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是寧波制勝未來的戰略之舉,也是寧波服務大局的使命擔當。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敢為天下先,敢爭天下強,政企同心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使“重要窗口”模范生擁有更加硬核的實力。
(摘自鄭柵潔同志7月2日在全市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部署會上的講話)
責任編輯:何海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