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科技局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強調,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這是黨中央為新形勢下推動我國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建設制造強國提供的重要遵循和指導。浙江省委書記車俊也在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上明確提出,大力培育領軍企業、創新企業、單打冠軍企業,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著力打造高能級戰略新平臺。
寧波產業及產業鏈發展基礎良好,但關鍵技術領域制約瓶頸日益凸顯,自主創新產品轉化率不高。當前,全球產業鏈正加速重構,現有國際產業分工體系面臨挑戰。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產業鏈升級、提升國際產業分工地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聚焦重點先進制造業集群,堅持應用牽引、問題導向,堅持政府引導、市場機制相結合,堅持獨立自主、開放合作相促進,打好科技創新組合拳,加快提升科技支撐力,增強寧波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助力寧波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
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夯實產業基礎能力
強大的產業基礎,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中高端有效供給能力的重要基石,是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的重要抓手,也是制造業由大變強的重要標志。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核心是要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產業創新體系,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和產品,解決“下游不信任上游、上游找不到下游”的應用難題。
優載體提升創新能力。加強創新體系建設的整體布局和創新鏈協同,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創新資源,采取市場化運作機制模式,組建一批以產業化需求為導向、應用創新為主的制造業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載體,強化全行業關鍵核心技術供給。以跨領域、平臺型、綜合性為方向,面向新材料、智能自動化等領域加快建設甬江實驗室,謀劃建設微納加工平臺、極端條件材料大科學裝置等科技基礎設施,加快建成省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預備隊、國家級重大科創平臺。
補短板開展技術攻關。以細分產業鏈為重點,按照國內空白、具備一定工程化和產業化基礎、已替代進口但性能參數有差距等不同程度,分類建立重點產業鏈技術、裝備、關鍵材料、關鍵部件、軟件等短板技術清單。對近期有望突破的產品或技術,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采取“應急攻關”“揭榜掛帥”等方式,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牽頭開展攻關,力爭突破一批關鍵技術、裝備和產品。加強與國家項目對接聯動,支持寧波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參與產業基礎再造、工業強基等工程。
強機制加快新技術推廣。堅持以應用為牽引,出臺自主創新產品推廣應用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寧波基礎能力建設實施方案,以龐大的市場需求倒逼供給質量和效率提升。實施重點產業鏈“一條龍”攻關,引導整機企業和零部件企業相互配合、協同攻關,組織開展重大首臺(套)裝備及關鍵部件示范應用。支持企業優先搭建一批針對短板材料、短板工藝技術、短板裝備的生產應用示范平臺、新技術試驗和測試基地,以市場應用驅動產業基礎能力提升。
培育更多一流科技型企業提升產業鏈控制力
科技型企業是構筑產業鏈良好生態的關鍵力量。提升產業鏈控制力,就是要從全產業鏈控制和產業鏈關鍵環節控制兩個方面入手,一手抓產業鏈領軍企業培育,一手抓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
培育領軍型企業。聚焦重點產業鏈領軍企業,實施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行動計劃,支持龍頭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新產品研制和標準趕超,加強跨界協同、聚焦多元化需求,培育形成涵蓋解決方案、研發生產、運營服務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的行業領軍企業,以及世界一流的鏈主企業。支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建設以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發為主的研究機構,加強未來技術儲備,形成核心技術持續領先優勢。
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以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為標桿,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引導和支持企業建設工程(技術)中心、企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高水平研發機構,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塑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技術和產品競爭優勢,形成一批“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
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后備力量,持續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工作,實施全社會研發投入專項行動,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繼續落實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智團創業計劃、科技創新券等政策,并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優化政策配套措施,加大對科技中小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壯大科技型企業后備隊。
創新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模式增強產業整體競爭力
優化產業鏈運行模式、提升產業鏈治理能力,是增強產業整體競爭力的重要保證。促進全產業鏈聯動發展,必須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內外協同、要素協同,創新聯動協同模式,實現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打造若干“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寧波新型產業“航空母艦”。
創新融通協同模式。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發展,支持行業龍頭骨干企業牽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組建聯合實驗室、實驗室聯盟等創新聯合體,探索協同攻關新模式。鼓勵產業鏈核心企業搭建開放式、協同化、網絡化的制造業創新創業平臺,形成開放創新生態圈,推廣基于供應鏈協同、創新能力共享、數據驅動、產業生態等融通發展模式,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升創新能力。
創新內外協同模式。主動融入國家創新戰略,對接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自建或共建研發機構、孵化器等人才科技合作飛地,推進寧波企業與當地高校院所、投資機構、孵化器等建立長效穩定合作機制。堅持獨立自主與開放合作相促進,支持龍頭企業走出去,積極開展國際化并購重組,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開展技術創新,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加強與創新大國、關鍵小國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合作交流,布局海外創新服務平臺,打造創新共同體。
創新院企協同模式。實行院所具體負責、政府支持、市場驅動、企業參與的運行方式,健全院、地、企各方參與議事協調機制,提高院地共建水平。圍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儀器設備共享,引導在甬研究機構、企業間加強互惠合作。發揮產業技術研究院橋梁作用,爭取總部機構對研究院更多支持,聯合企業組建重點實驗室、創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開展“百日百場”雙向對接活動,強化院企技術成果溝通對接,定期舉辦科技成果推介會、企業需求對接會,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產業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姚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