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
總部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發展形態,因其良好的稅收貢獻效應、產業乘數效應、消費帶動效應、勞動就業效應和社會資本效應,在近些年各地發展實踐中逐漸火熱,也成為一些中心城市的顯著優勢。從本質上看,總部經濟是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空間配置的一種表現形式,即參與市場經濟的各類主體在某一區域進行集聚性布局,并由此形成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總部經濟的發展歷程與總部企業的發展歷程密不可分:初級階段是各自發展,總部企業零星集聚于自己的誕生地,輻射范圍多限于本地;第二階段是跨區域合作,總部企業有了向外地拓展的能力,各區域的總部企業在相互影響下形成跨區域流動;第三階段是跨國界合作,總部企業的影響力開始跨越國界,對國內來說,外資總部開始走進來并產生集聚;第四階段是主導全球,總部企業可以輻射影響全球,跨國公司的總部或區域性總部成為引領總部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可以看到,總部經濟是經濟在城市、產業、區域等多個維度上的發展疊加而成的產物。因此,對一個地區來說,發展總部經濟是一項具有一定難度的系統性工程。
國內各大城市中,在總部經濟領域擁有完善政策環境和較好發展成效的,主要以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為代表。梳理對標這些先進城市的政策,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們的基礎優勢、政策焦點和發展目標,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厘清寧波發展總部經濟的思路。
一方面,發展總部經濟的主要目的是做強集聚效應,而集聚的關注點反映了各地在基礎稟賦和政策導向上的差異性。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關注的是推動更多跨國公司的區域性總部集聚本地,擴大對外開放程度;杭州則是發揮已有的一批本土大企業總部優勢,吸引國內外大企業的職能型總部來杭;南京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的目標,從推動主導產業優化升級的需求出發,引進培育相關領域的總部企業;蘇州則希望通過發展總部經濟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因此提出了建立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集聚區的目標。
另一方面,四個城市發展總部經濟的政策也反映出一些個性和共性特征。梳理四個城市的政策,發展總部經濟的政策舉措主要涵蓋落戶獎勵、用地用房優惠、企業發展獎勵、人才優待等七個方面。其中,人才政策在四個城市政策中均有涉及,可見人才是總部經濟的核心要素之一。其他方面政策在各城市差異化分布,總體與其目標導向較為契合。比如,上海著重在投融資和進出口方面給予了較大政策力度,杭州在用房用地、發展獎勵、稅收優惠上給予企業更多的支持。
借鑒上述城市的經驗,寧波發展總部經濟要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立足優勢選準方向。發展總部經濟要緊密結合自身區位、產業等優勢,確定具有區域特色的發展目標。寧波以本土民營總部企業為主,且多集中在制造業領域,堅定做強本土支柱性總部企業,構建硬核的產業體系,可作為總部經濟一以貫之的發展目標。二是優化布局加強集聚。寧波的總部經濟雖集中在中心城區,但彼此間聯動性不強,制約著總部經濟的規模效應。要進一步優化總部經濟的空間布局,尤其是將增量項目安排到能夠更好發揮產業協同的區塊中,真正讓總部企業的資源、功能產生“化合反應”。三是重視人才的核心作用。據有關專業部門分析,目前寧波總部經濟的短板之一就是所需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明顯不足。上述四個城市不約而同地將人才作為政策的重要內容,可見人才的重要性。寧波要發展特色型總部經濟,也急需打造特色型人才引培體系。四是細化政策精準發力。政策工具是多元的,但政策資源是有限的,精準施策的效果通常都好于大而全地“撒胡椒面”。比如在上述城市中,上海的政策內容覆蓋面最小,僅涉及七方面政策中的三個方面,但其政策在吸引跨國企業方面收到了較好成效。寧波已明確將完善成果轉化體系、創新孵化體系等生態要素。下一步,寧波既要抓好政策落地,也要結合實際情況對相關政策做好細化完善。
責任編輯:姚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