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龍
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10個區縣(市)均通過浙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創建,9個區縣(市)成功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省食安辦對全市的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99.44%,市、縣兩級對大宗食品的抽檢監測總體合格率達98.73%……根據《2019年寧波市食品安全狀況報告》顯示,2019年,寧波市食品安全總體狀況繼續保持穩中可控、持續向好的態勢。
食品安全無小事,一粒米一桌餐,牽動著千家萬戶,關乎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一直以來,寧波市各級黨委、政府部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四個最嚴”(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的要求,以強化黨政同責為抓手,進一步健全責任體系,加強監管創新,推進民生工程,深化社會共治,全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穩步提升。
聚焦“一小一老”回應民生關切
2019年,寧波市在全省率先出臺《寧波市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工作清單》,層層壓實屬地管理責任和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同時,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的要求,督促各級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強履職監管和風險防控,建立健全本系統食品安全監管責任體系。一年來,寧波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用深厚的為民情懷、實打實的工作成績積極回應民生關切。
在2019年1月24日召開的全國市場監管部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孫梅君提出,2019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從“一小一老”入手。其中,“一小”是指學校幼兒園食品安全,“一老”則是指面向老年人的保健食品安全。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學生餐飲是食品安全管理重中之重。據統計,截至目前,寧波已累計投入資金超7億元,完成800余個學校食堂改造提升工作。全市學校食堂糧、油等大宗食材采購統一配送、定點采購率由2013年的56%提升到了100%。全市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分級A級(優秀)和B級(良好)比率由2013年的68.62%提升到98.45%,其中學校和托幼機構食堂(除300人以下民辦托幼機構)量化分級已實現“滅C”(C級為一般)。全市已建成省、市食品安全示范學校食堂183家。
為確保校園食品安全公開透明,寧波市積極推進學校食堂“陽光廚房”建設,通過集公眾監控平臺、無堂食網絡訂餐“在線廚房”、智能化“陽光廚房”為一體的立體“陽光廚房”工程,構筑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防護墻。“除此之外,我們還定期發布校園食品安全‘紅黑榜,倒逼經營者主動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進一步保障廣大師生‘舌尖上的安全。”寧波市市場監管局餐飲處處長陳明說。
在聚焦“一小”的同時,寧波市場監管部門還將“一老”問題作為監管重點。近年來,頻頻有不法分子以贈米、贈油的名義,邀請老年人觀看“科普”視頻,蠱惑他們購買保健品“神藥”。這種現象被社會所詬病。去年,寧波針對保健市場亂象組織開展了專項整治,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提升后,舉報保健食品行業問題的積極性有所提升,市場監管部門對反映的問題做了及時查處。
浙江盛世紅瑞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位于浙江省的集團公司,負責浙江省范圍內所有門店加盟合作,主要從事食品及保健食品經營的會銷組織策劃。該公司在自制視頻及PPT中大肆鼓吹商品醫療功效,以免費體驗、科普授課、贈送禮品為噱頭,邀請消費者上門,而實際銷售的均為普通食品及保健食品,無任何醫療功效。不僅如此,當事人還采取刪除視頻資料等手段逃避監管。海曙區市場監管部門及公安部門歷時五個多月,通過臥底調查、突擊執法,證實了該公司宣傳會銷的違法行為,依法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罰款150萬元的行政處罰。該案是浙江省首起保健品會銷集團虛假宣傳案,入選國家保健市場亂象整治“百日行動”典型案例。
創新舉措扎牢食安監管網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訂餐作為一種新興餐飲消費方式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也成為全國食品安全監管的難點。寧波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市食安辦常務副主任陳元剛說,為破解這一難點,寧波市市場監管局轉變監管思路,聯合浙江商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在全國率先成功研發網絡訂餐智能監控系統,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了“以網管網”。
網絡訂餐智能監控系統不僅成功突破了手機App端數據監測這一技術難題,做到了外賣訂餐監管全數據端口覆蓋,掃除了監管盲區,還增加了線下實體店鋪的數據統計,將線上店鋪與線下聯系在一起,便于監管部門全面掌握本市線下餐飲經營單位在外賣平臺上的經營狀況。同時,該系統還能對主流外賣平臺違規店鋪的整改情況進行長期跟蹤,確保網絡訂餐消費者權益得到最大保障。
“除此之外,網絡訂餐智能監控系統還有效解決了常規監管的低效痛點,疏通了線上線下聯動監管堵點,達到了靶向性監管效能最大化、閉環型監管風險最小化。”陳元剛說。截至目前,寧波市入網餐飲單位證照公示率已達99.99%,證照公示合規率達99.69%;線上累計下線違規入網餐飲單位4萬余家次,線下累計取締無證餐飲單位579家。
為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寧波各區縣(市)也紛紛結合自身實際進行探索實踐,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
在提供網絡訂餐服務的餐飲店中,存在著一部分只有廚房、沒有堂食的餐飲店,消費者無法看到店內的衛生情況,管理難度大,風險隱患高。2019年,鎮海區市場監管局將寧波大學步行街周邊列為試點區域,動員餐飲店業主安裝網絡攝像頭并接入視頻平臺,通過建設無堂食網絡訂餐“在線廚房”,為消費者揭開無堂食外賣廚房的“神秘面紗”。監管部門定期對無堂食網絡訂餐“在線廚房”商家進行網上檢查,將檢查結果推送給平臺,按照問題嚴重程度分別給予提示、警示、下線等處理,并同步公布檢查信息,發布“紅黑榜”。
為筑牢“從田頭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線,2019年,鄞州區將食品安全追溯聯動平臺建設列入區政府民生實事工程,著力構建食品質量順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風險可管控,發生安全問題時產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責任可追究的聯動追溯體系。該區著眼于學校、批發市場、菜籃子基地、超市等民生關切的食品安全監管領域,選取糧食、肉類、蔬菜等九大類18個品種、160多家單位開展試點建設,實現了種養殖、生產、流通、餐飲各業態全覆蓋。目前,食品安全追溯聯動平臺已逐步在全市推廣建設。
在監管舉措創新方面,奉化區則通過深化餐飲登記數據、許可數據、巡查數據的有效挖掘、研判、利用,創新打造“奉城食安碼”,在為餐飲店建檔的同時,配上動態管理信息,使消費者能夠一碼“清”。“奉城食安碼”整合了多個分散數據平臺,集成商事主體基本信息、餐飲年度評價登記、市場監管部門歷次檢查記錄等綜合信息,生成每家餐飲店的專屬二維碼,動態更新商家“臉譜”和評價等級。目前,奉化區已有3800余家餐飲經營單位貼上了“食安碼”。
多方參與構筑食安共治網
保障食品安全既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企業和社會的責任。寧波市通過產業引導、定向扶持、精準服務,不斷加大食品安全領域公共品投入,創新推出食品安全責任險(以下簡稱“食責險”),并積極發動群眾、企業以及社會力量參與食品安全工作,全市食品安全監管正逐步形成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共同治理的格局。
食責險是承擔食品生產經營者民事賠償責任、保障消費者權益、抵御食品安全風險的一種產品責任保險。2014年起,寧波市在全國率先試點推進食責險,逐步構建起“共保體+風險基金”“公益+商業”“服務+防控”的食責險“寧波模式”。在全國食品安全“雙安雙創”成果展上,食責險“寧波模式”得到國務院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國復制推廣。截至目前,寧波市食責險累計保費達8255.31萬元,保額221.65億元,規模均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
在發揮食責險作用的基礎上,余姚市積極探索餐飲安全風險防控項目,每年出資10萬元風險基金,聘請第三方社會力量參與食品安全治理,走出了提升企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新路徑。2019年,該市根據餐飲服務單位類型、食品安全風險等級、重大活動保障頻次等要素,選定5家餐飲企業為首批試點單位,由第三方公司全程參與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通過一年左右的規范和指導,有效提高了試點企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風險隱患防范處置能力。
面對指數級增長的食品主體數量,寧波各地還紛紛發揮群眾力量構筑食品安全防線。比如,寧波國家高新區市場監管分局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食品安全義務監督員隊伍,向社會公開招聘了14名具有一定食品從業經歷和相關工作背景且熱衷社會公益事業的志愿者,經培訓考核上崗后,協助監管部門做好全區食品經營主體日常巡查監督等工作。他們利用午休、晚飯后散步等碎片化時間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一打三整治”等檢查,已累計上報從業人員健康證過期、堂內衛生環境差、無證無照等有效問題線索信息1900余條,督促規范經營行為800余起。
在市民發揮自身力量參與食品安全工作的同時,部分企業也主動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吉利汽車研究院食堂于2017年3月正式運營,總面積約8000平方米,每餐次就餐人數約1萬人。該食堂嚴控進貨源頭,限定原材料品牌,多人把控采購流程,規范臺賬記錄,每年公示供應商資質審核過程資料和食材檢測報告,定期邀請員工參與菜品驗收。同時,邀請第三方檢測公司定時、定點、定向做微生物快速檢測,積極推進“陽光廚房”建設,打造透明職工食堂。目前,該食堂已獲得“浙江省放心消費示范單位”“寧波市示范職工食堂”等稱號。
責任編輯:謝 霞